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同盟国中国战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同盟国中国战区(英语:China Theater),或称盟军中国战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协商而成的军事合作机制[1]:112-113。在当时英美主导同盟战略布局下,相较于欧洲、太平洋战场等,该战区未获重视而被视为边缘战区[2]。
背景
1941年12月10日,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在与英国、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谈话中表示希望建立军事合作机制,认为中国、英国、美国、荷兰应该成立以打击日本为目标的“共同设计与共同指挥行动之中心机构”[1]:113。12月25日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提议,盟国应当在远东地区设立一个区域性的、统一指挥各国部队的盟军战区,会议最终同意成立盟军美英荷澳司令部,以加强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国对日军事行动的统一指挥,同时向外展示盟国抵抗日本的决心[1]:115。但该统一指挥计划中不包括中国,因当时认定中国永远不会同意其国家的任何部分被置于外国司令部管辖下[3]。因此在12月2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再建议在蒋介石大元帅下建立一个中国战区,其中还包括缅甸东北部,以及泰国和印度支那等同盟国可能进驻的区域,而最终决定时排除了缅甸东北部,并宣布蒋将担任盟军最高司令,但这个战区并不从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而中国战场上的任何部分也不会属于盟军任何其他官员管辖之下,即蒋只会对自己负责,在当时其他继续担任类似职位的人之中是独一无二的[3]。
Remove ads
沿革
1941年12月底,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致电蒋中正,建议组织建中国战区,以提高中国之地位,并邀请蒋中正担任中国战区统帅,指挥包括越南、泰国境内的盟军[4][5]:4-31。1942年1月2日,蒋中正回复罗斯福表示接受提议[6][7]:232,3日蒋中正任中国战区统帅[7]:233,4日蒋中正请罗斯福遴选一将领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7]:234。2月3日,同盟国公告任命美军中将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8]:6728。4月2日,美国与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改隶中国战区,受参谋长史迪威节制[7]:241。
1943年8月21,宋子文就《改组中国战区方案则》一件,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初步交换意见,罗斯福表示已有召回史迪威之拟议[8]:7191。8月24日,英美双方最终决定将泰国从中国战区划转东南亚战区[1]:119。
1944年10月,与蒋中正屡次冲突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遭到撤换,魏德迈于31日就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后,建立在华美军有效机制,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互信并提供诤言,中美关系明显改善[9]:101-102[7]:292。同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为简化美国陆军中缅印战区与中国战区的复杂关系,将原来的美国陆军中缅印战区分割为美军中国战区与美军印缅战区,并使美军中国战区与中国战区的边界保持一致,在给美军中国战区的命令中,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规定,魏德迈负责的中国战区包括中国和越南,但不包括泰国,在英国军队更有可能解放泰国的形势下,美国人实际上已经默认将泰国划转东南亚战区。[1]:121-122
1944年12月25日,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在云南昆明成立[7]:299,以配合盟军作战,牵制日本主力于中国及东南亚战场,负责西南战区陆军部队之指挥及整训责任[10]。
1945年7月24日,英美两国领导人批准越南北纬16度以南划入东南亚战区[1]:124;8月13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将海南岛从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划入中国战区[1]:116;同年8、9月间,台湾纳入中国战区[11]。
1946年6月1日,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改编为“陆军总司令部”[10]。9月从越南撤军后,中国战区停止运作[1]:11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