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冈大学漂鸟运动社棕熊袭击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冈大学漂鸟运动社棕熊袭击事件(福冈大学ワンダーフォーゲル部ヒグマ事件),是1970年7月,发生在日本北海道静内郡静内町日高山脉的カムイエクウチカウシ山(现日高郡新日高町静内高见)的动物伤害事件。
成员
福冈县福冈市福冈大学漂鸟运动社参与此次活动的五名成员分别是:
- 竹末一敏-队长,20岁,就读于经济学院。
- 泷俊二-副队长,22岁,就读于法学院。
- 与梠盛男-队员,19岁,就读于工学院。
- 西井义睛-队员,19岁,就读于法学院。
- 河原吉孝-队员,18岁,就读于经济学院。
事发过程
漂鸟运动社五名成员组成的登山队伍本次活动预计将进行缩减版的日高山脉纵走行程,预计耗时为13天。队伍于1970年7月12日9时从博多站出发,14日抵达北海道上川郡新得站,同日向新得署御影派出所提出登山计画并获的入山许可后,从芽室岳登山口进山。[1]
7月24日,队伍抵达行程的最末点カムイエクウチカウシ山,因为北海道多变的天气造成行程延误,队伍抵达此地的时间比计画的晚。由于粮食问题,队长竹末预计此次攻顶后就要下山。25日,登山队伍到达日高山脉海拔约1,900公尺,位于札内川上游的九之泽冰斗[2],队伍在此搭设帐篷准备过夜。就在这时,一头东北棕熊出现了。[1]
棕熊趁队伍忙于搭设帐棚,开始翻找他们背包中的物品,队伍中有人注意到的棕熊的行为,以用锅碗发出巨大噪音的方式吓跑了它,并取回了物品。但是当晚,棕熊再次出现,它继续翻找食物,爪子还在帐篷上划出了一个洞。队伍再次以发出巨大噪音的方式吓跑棕熊,棕熊离开后,为了安全,队伍打开了收音机,将音量开到最大,轮流守夜。当晚,熊没有再出现。[2]
26日清晨,棕熊再次出现,这次它彻底撕开了他们的帐篷,登山队被迫撤离到远处观望。在队长竹末的指示下,副队长泷带著河原开始下山寻求救援。途中,他们遇到了北海学园大学的登山队,传达了棕熊出没的消息,北海学园登山队表明他们也遇到了可能是同一只棕熊的跟踪[3],已经抛弃重装备,正准备紧急下山,并邀请泷与河原同行,但是两人不愿意抛下队伍,因此拜托北海学园登山队下山后报警寻求帮助后,便带著北海学园登山队分给他们的食物返回山上。[4]
泷与河原在中午左右与队伍会合,另外三人在上午趁熊离开时抢回了部分物资,他们还在棱线上遇到了鸟取大学与中央铁道学园组成的联合登山队,他们告知了熊袭击的消息,联合登山队邀请三人同行避难,但是因为要等待泷与河原,三人只能拒绝,联合登山队便告知了己方的扎营地点。泷与河原返回后,队伍讨论后认为待在视线开阔的棱线上比较安全,因此决定修好帐棚并在九之泽与八之泽间的棱线上扎营。下午4点半,棕熊再度出现并再次袭击了帐篷,队伍沿著棱线临时下撤了约50米,在此地来回观察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确定棕熊停留在营地进食,无法取回物资后,竹末决定带队前往联合登山队的营地避难。[5]
此时已经入夜,没有任何装备的队伍被迫摸黑行进,从队伍所在的位置前往联合登山队的扎营点,正常路线需要翻过山头,因为队伍疲惫且急于赶路,竹末决定从走横越棱线的近路,虽然是没有道路的荒野,但此地只生长著低矮的树丛与草,就算摸黑穿越也不算太危险。就在队伍穿越棱线的时候,棕熊追了上来,走在队伍最后面的河原首先被袭,队伍开始逃窜,与梠在恐惧和慌乱中与其他队员跑散。[3]竹末、泷与西井三人拼命奔跑,几分钟后,发现熊没有跟上来的竹末停了下来,开始呼喊队员,但是只找到了泷与西井,与梠虽然有出声应答,但是人却没有出现。剩馀的三人顺利抵达联合登山队的营地,联合登山队帮他们在营地里燃起了两堆篝火,并吹响了熊笛。为了保证队伍安全,联合登山队在晚上7点决定抛弃重装备连夜紧急下山,而福冈大学登山队这边为了等候失散的同伴,决定在营地等到天亮再下山。[4][5]
27日清晨,山上起了浓雾,没有等到同伴的三人继续下山,途中棕熊再次出现,竹末想办法引开了棕熊,朝反方向的八之泽冰斗而去[5],以让其他两人有机会逃跑,剩下的泷与西井拼命奔跑,他们找到了溪流,顺流而下,下午1点左右,两人来到了下游的五之泽拦沙坝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派了一辆车将他们送往中札内村的中札内警察署报案,下午6点,幸存的两人在中札内村获救,在警方的帮助下连络了学校与家人。[1][4]
与梠与同伴失散后,于27日上午8点左右遭棕熊攻击身亡。与梠在被杀之前一直在随身的笔记本中记录自己的状况和精神状态。根据他的纪录,在与队伍走散后,与梠曾经试图往联合登山队营地的方向靠近,篝火为他指引了方向,但是途中因为发现熊的踪迹而不得不往其他方向逃离。与梠后发现了一个被弃置的帐篷与睡袋(可能来自紧急下山的北海学园登山队),他在里面过了一夜。27日早上7点,与梠打算继续下山,但是一离开帐篷就发现了在不远处观察的棕熊,只能躲回去,与梠用潦草的笔迹记录下了自己的恐惧与不安,纪录在此中断,推测他不久后在帐棚内遭到棕熊袭击。[4][6]
Remove ads
搜救与善后
27日上午,中札内警察署已经接到了紧急下山的北海学园登山队与鸟取大学联合登山队的报案,且基于联合登山队带来的讯息,警方已经知道被袭击的是福冈大学的登山队,并立即联络了福冈大学的校方。同日下午,校方在福冈校本部成立了对策组,因为联络不上未参加此次活动的其馀漂鸟运动社成员,校方请求校友会协助寻人。当晚,福冈大学学生会会长、漂鸟运动社社长与两名社员连夜飞往北海道协助搜救,更多福冈大学的校友、学生与九州各大学登山社团的成员皆陆续赶往北海道,以志愿者的身分加入搜救,一些本来就在北海道登山的登山社团成员甚至中断了原订计画,赶往日高山脉。[1]27日下午,带广警方派出一架直升机进山做目视搜寻,但是因为遭遇山区乱流,被迫取消任务。同时,中札内已经聚集了了由6位志愿者与4位当地猎人组成的民间搜救队,但是这头棕熊已经被认定为极其危险,这个人数不足以保证安全,因此被当地警方拒绝入山。[3]
28日,带广警察署、十胜登山联盟和狩猎协会的猎人组成的搜救队在带广成立[1],十胜登山联盟的青山义信担任现场队长。此外,带广警察署发出全面禁令,暂时禁止了日高山脉中部地区进行登山活动。福冈大学的人员也在上午抵达带广。经讨论后,搜救队决定先在五之泽拦沙坝附近的山林设置诱饵,尝试解决安全问题,并临时借用工地办公室设立大本营。第一队搜救队由带广出发前往中札内,由包括员警与福冈大学人员在内的17位志愿者与7位猎人组成,但是因为五之泽附近山区又起了浓雾且天候转坏,行动只能取消,搜救队停留在大本营休整。[4]
29日,上午6点,第一队搜救队从大本营出发,搜救正式开始,身体勉强恢复一些的西井坚持随行。在带广警察总部,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第二队搜救队于上午9点出发,10点半抵达五之泽大本营,第三组搜救队原订于下午4点出发,但为了等待法医抵达而推迟了时间。晚上9点,由3位猎人,1位法医与3位志愿者组成的第三队出发前往大本营。[1]
第一队救援队抵达了幸存两人最后目击竹末的八之泽冰斗,在此地搭设了临时营地,以营地为中心往外搜索。在离营地大约100公尺处,搜救队发现了印有福大(福冈大学)字样的染血衣物碎片,经随行的西井确认,应为竹末与河原的衣物。下午2点半,山上的雾气终于散去,从山下往上搜寻的第二队搜救队通过望远镜发现靠近山腰处有疑似遗体的物体,以对讲机联络第一队前往查看。2点50分,第一队搜救队发现第一具遗体,并在其右下方约100公尺处发现第二具遗体[5]。随行的西井虽然尝试确认,但是因为遗体被棕熊破坏得太严重,无法辨认,搜救队研判遗体应为竹末与河原[1]。搜救队将遗体暂时敛入睡袋,安置在临时营地,搜救队在遗体前摆放了香烟与食物作为供品,并将可以找到的到遗物都收集回来。为了防备血腥味引来更多袭击,当晚由两位猎人与两位警察轮流守夜。[1]
29日下午4点30分左右,猎人团在在八之泽冰斗附近发现一头棕熊[3],棕熊被当场射杀,后经毛发DNA比对,确定是造成袭击事件的棕熊,但是解剖发现其胃中并没有任何人体组织。[7]
30日下午1点左右,与梠的遗体在第一具遗体下方300公尺处的溪谷被发现[5],通过其随身物品确认了身分。与前两具遗体一样,与梠的遗体被撕裂,内脏被挖出,死状极惨[2]。搜救人员随后在附近发现了与梠最后栖身的帐篷,帐棚内一片狼藉,但在里面找到了他的笔记本,基本保持完好[1]。2点,由第二队与第三队组成的支援队伍到达营地。由于气候持续不佳,直升机无法进入山区,陡峭的山路状况也难以徒步将遗体运下山,搜救队决定将三位罹难者遗体就地火化。但因为物资不足,只能先通知大本营进行准备,搜救队仍以轮流守夜的方式在山上过夜,来自九州的志愿者们也在当晚为三位罹难者举行了守灵仪式。[1][4]
31日上午,山上开始下雨。由福冈大学后续赶到的人员、猎人与志愿者组成的第四、第五队从大本营出发,运送火化用的煤油等物资前往八之泽营地。八之泽营地的人员原本预计今天要去收回棱线营地残留的罹难者遗物,但是因为天候恶劣而取消。下午1点,法医在几位搜救队人员的见证下进行了验尸。1点半,第四、第五队抵达营地,由于天候恶劣,原本随第四队从带广抵达大本营的家属无法上山,因此由来自九州的志愿者代表家属完成告别之后,西井亲手点燃了火焰,遗体在全体搜救队人员的见证下火化。[1][2][3]
8月1日上午6点,搜救队收敛了三位罹难者的遗骨与骨灰,彻底清扫火化地点的痕迹后拔营下山。上午10点,其中一位猎人因为路滑摔落溪谷导致骨折,无法移动,搜救队留下了10多位志愿者与几位猎人一起守在原地待援,其他人员继续下山。大本营接到求援后,请来一位医生,在志愿者与猎人的护送下上山。晚上10点半,搜救队撤回大本营,将骨灰交给家属,家属护送骨灰返回带广,在带广真宗大谷派别院举行了守灵仪式。[1][4]
8月2日,受伤的猎人伤势稳定后,在志愿者的协助下顺利下山。当日下午,罹难者家属护送骨灰先行出发,经札幌转机返回福冈。两名幸存者则在家属与校方人员陪同下,搭乘晚间的航班先飞往札幌,过夜后经东京转机返回福冈。[1]
Remove ads
后续
- 依据野生动物学家的事后分析,登山队反复争夺背包的行为触发了棕熊的敌意反应,将登山队认定为偷走食物的敌人,这也解释了棕熊的胃中为何没有人体组织,因为它的行为是在消除敌人,而非狩猎。[5][6]
- 是否有应对棕熊经验似乎也促成了完全不同的决策结果。同样在日高山脉活动,来自北海道的本地学校,带广畜产大学登山队(22~24日间曾与福冈大学登山队有过几次交流,更早发现棕熊并立刻下山)、北海学园登山队,在发现有棕熊出没后立刻选择了抛弃重装备,直接轻装下山。而来自南方的鸟取大学联合登山队则选择了跟福冈大学登山队一样的策略,待在原地不要乱动、用巨大的噪音与火光吓唬熊等等,但这些用于应对亚洲黑熊的方法对棕熊并没有什么效果,直到真的目睹棕熊袭击人类,鸟取大学联合登山队才决定紧急下山。[5][6]
- 袭人的棕熊在事后被制成了标本,在中札内村的日高山脉山岳中心作为常驻展品展出,用以警醒登山者山林的危险性。[3]
- 带广市政府在八之泽冰斗的一块巨石上设置了刻有三位罹难者姓名的纪念牌,既是纪念,也是对经过此处的登山者的警示。[3]
Remove ads
日本类似事件
- 札幌丘珠事件:1878年1月11日至18日,发生在北海道石狩国札幌郡札幌村大字丘珠村(今札幌市东区丘珠町),造成3死2伤。
- 三毛别棕熊袭击事件:1915年12月9日至12月14日,发生在北海道苫前郡苫前村三毛别(现为苫前町三渓),造成7死3伤,是日本有纪录以来死伤最严重的棕熊袭击事件。
- 石狩沼田幌新棕熊袭击事件:1923年8月21日至24日,发生在北海道雨龙郡沼田町的幌新地区,造成4死4伤。
- 风不死岳事件:1976年6月4日至9日,发生在北海道千歳市的风不死岳,造成2死3伤。
- 十和利山熊袭撃事件:2016年5月至6月,在秋田县鹿角市的十和利山山麓,发生亚洲黑熊攻击人类事件,造成4死3伤,为二战后日本最严重的野生动物攻击事件。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