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州东岳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州东岳庙,俗称泰山庙,是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的一座东岳庙,在福州第十中学旁。
福州东岳庙主供东岳大帝,为福建“鬼王之宫”[1],其始建于后唐长兴年间。933年(长兴四年)闽王王延钧称帝,改国号为大闽,立五庙,封高盖山为西岳、霍童山为东岳。王延钧原本计划去霍童山封禅,但路途遥远,便改封长乐山(今东岳岭),建泰山庙以便封禅。947年(保大五年),闽国为吴越国所灭,此庙的祭祀开始兴盛。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庙制得到扩大。之后历代重修扩建,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被列为福州的大寺庙之一。福建为泰山信仰的重要地区,而福州东岳庙则是福建省各地东岳庙的祖殿[2],福建、台湾等多个东岳庙都是由此庙分炉出去的,与泰山的岱庙无关。[3]1574年(万历二年)重修。清朝时期,按照皇宫的结构进行大规模修葺,共建有东华宫(玄妙观)、九华宫(能仁寺)、内寝宫(娘娘宫)、天后宫、三宝殿、三清殿、森罗殿、十王殿、大士殿、五司公馆、五府六部公馆、文昌阁、魁星楼、冠御楼、存经库(御书房)、城府、慈善社、迎辉院、东山书院等大小殿堂108间,殿为重檐九脊顶,地设丹墀,规模宏大,为当时福州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后年久失修,庙宇圮废。[1]昔日每年农历三月底东岳大帝诞辰,福州东岳庙要举行“迎泰山”[注 1]的游神活动。三月廿四抬著泰山神像在福州城内主要街道上游神;翌日出南门,巡幸南郊;三月廿八诞辰时,家家户户向其奉献祭品。19世纪美国传教士卢公明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社会生活》(Social Life of the Chinese)中描绘了当时的盛况。[4]这曾是福州城规模最大的一个游神活动,然而在文革之后被禁止。
1946年,东岳庙被改建为闽侯师范学校。1952年,该校搬迁到荆溪。1954年福州第十中学自城内学院迁至此处。[1]东岳庙之地被征用后,血池殿成了岳峰粮站,主殿被拆除,庙内的建筑先后大部份遭到破坏和拆除。[5]至1989年年底时,东岳庙遗址仅存娘娘宫、血池殿两座殿堂,以及古井一口、明代种植的荔枝树两株。[1]1992年,在周边信众的努力下,岳峰粮站搬离,血池殿重新维修,改造成东岳庙。[5]现仅存的娘娘宫、血池殿两座殿宇总建筑面积为370平方米。1992年11月,东岳庙殿堂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备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