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號航空母艦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建号航空母舰(舷号:18),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是即将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是首艘003型航空母舰。该舰以福建省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中国第一艘采用直通甲板的航母和世界上第一艘拥有电磁弹射器的常规动力航母。
福建号航空母舰是首艘于美国之外建造服役的超级航空母舰[9]。商业卫星图像显示其飞行甲板全长316米(1,037英尺),全宽76米(249英尺)[4][6],水线长约300米(980英尺),比美国海军的福特级航空母舰大约短10米多,满载排水量超过80,000公吨(79,000长吨)[2],采用常规蒸汽涡轮动力驱动[3][10][11][12][13],使用弹射辅助起飞拦阻回收(CATOBAR)系统[14]。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编辑罗伯特·法利认为,福建号航母在建成后将成为“有史以来在美国以外建造的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也是迄今为止在亚洲建造过的最大军舰[15];中国官方称其为“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13]。
Remove ads
历程

福建号建造始于2010年代中期,确切日期不详[16];且采用模块化生产线建设模式[17]。据外媒报道称,“初步工作”已于2016年2月开始[18]。
福建号原计划采用两台蒸汽弹射器,但后来电磁弹射器技术取得突破,并且具备上舰条件,因此决定改为采用弹射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电磁弹射器,同时修改舰体、舱室结构以及其他子系统以利电磁弹射器上舰[19]。因改为采用电磁弹射,航母设计布局需要进行大范围改动,工作量巨大[20],原定于2017年6月施工的航母被推迟[21]。到2017年11月,海军已经开发了一种舰艇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为电磁弹射器提供电能。得益于电磁弹射系统,飞机弹射器数量增加到了3条[22][23][24]。
船体模块于2020年5月从制造设施移至中转区,并于2020年7月移至干船坞。到2020年9月上旬,几乎所有的龙骨和船体模块已移至船坞中。基于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的测量表明,该舰的水线长度约为300米,最大水线宽度约为40米,排水量超过85,000吨[5]。
Remove ads
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正式下水[25]。
2023年3月13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公开的画面显示水线下排烟口被熏黑,据此中国内地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福建舰可能已经进行了辅助动力的测试,系泊试验进展顺利,海试日程指日可待[26]。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于同年11月21日发布报告,表示根据10月17日的卫星图像显示,“福建舰”上覆盖三个电磁弹射器的遮蔽工棚都已拆除[27]。至11月末,一段弹射器配重测试车辆落入福建舰前方水域的视频流传于网络,被认为是福建舰正在进行电磁弹射测试[28][29]。11月30日,中国国防部表示福建舰正在开展系泊试验[30][31][32]。
2024年1月3日,福建舰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已经清晰可见,说明已进入到了建造尾声;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石宏指出,由于飞行甲板前部是平直的,所以可以在福建舰前甲板停放更多舰载机,这也使得它的甲板布置灵活性大,有利于福建舰更迅速地出动舰载机[33]。2月3日,央视军事3日发布福建舰“侧面全身照”,再度引起内地网民热议。[34]
Remove ads
2025年9月22日,新华社公开了福建舰的舰载机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及着舰训练视频,成功起降了三型舰载机:空警-600、歼-35和歼-15T。[45]
设计
该舰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2],使用8台增压锅炉与4台蒸汽轮机为全舰提供动力,并配有综合电力系统[7],全通平直甲板,搭载3组电磁弹射器,具备两台升降梯,位于舰岛侧[46]。
历任领导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