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秦国君主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秦国君主中国先秦秦国的君主,嬴姓,赵氏。自非子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前771年秦襄公正式由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五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卅一位君主(包括秦王政)。其中在位期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共五十六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仅三天。而享有谥号秦静公秦夷公,均未继位便去世。因史料记载不全,表格空档处为空缺记载。

事实速览 秦国, 地位 ...

司马迁记载,嬴秦的先祖为伯益,至蜚廉时期有恶来季胜二子,依次为秦国和赵国的先祖。恶来五世孙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历经公伯秦侯秦仲秦庄公五代君主,至前771年,秦襄公因援助周平王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进入春秋时期,从秦襄公到秦穆公九代君主,秦国国力得到发展和巩固。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历经多代君主继承混乱,国力衰弱,经常遭受近邻魏国的攻击。至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变法,国力转强,秦公在西元前324年开始称王,最终在秦王政时期兼并六国,建立秦朝。但大一统的秦朝仅仅维持了十五年,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宣告灭亡。

秦国君主的继承制遵循了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国君在生前册立储君。秦国自秦襄公被封为诸侯,至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中国,非亲子继位的君主仅有秦德公秦成公和秦穆公(中间包括不享国的秦静公和秦夷公)。但由于若干庶长把持国君的废立,造成多代秦国君主非正常继位,包括秦出子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献公秦昭襄王[2]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是母系社会时女子使用的,男子使用的是氏,赵非子未获封秦地时,是在赵嬴这个大宗之中,使用的是赵氏,所以秦国历代君主都是嬴姓赵氏,而我们现在普遍得知的“嬴政”则是错误的叫法,秦始皇一生中从未被称呼为“嬴政”,而现在这一称呼多来自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错误的称谓法,正常叫法应该是“秦王政”“公子政”“赵政”秦始皇叫赵政和其母亲“赵姬”完全无关。是因为其本身出自嬴姓赵氏这个宗族。[3]

Remove ads

列表

更多信息 称号, 别称 ...
Remove ads

注释

  1. 《史记索隐·十二诸侯年表》认为“其”非秦庄公真名。[10]
  2. 关于西犬丘的详细位置,史学界观点不一,一是明人董悦、近人王国维、郭沫若考证其故址在汉代的西县地,即今西和县、礼县一带;二是徐日辉先生考证在礼县盐官堡东南2.5公里的西汉水南岸;三是康世荣先生考证在礼县红河乡岳费家庄地带;四是王世平先生认为可能在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不远处的西汉水北岸一带; 五是祝中熹先生考证礼县城东20公里处的原“天嘉古郡”邑址即西垂故址,在今礼县永兴镇捷地村与红土嘴附近;六是张天恩先生认为礼县永兴乡西南的赵坪遗址即西犬丘故墟。但这六种观点均认为西犬丘位于甘肃省礼县境内。[13]
  3. 西垂陵园发现两座大墓,经考证为秦国国君墓。但关于两座大墓的主人是谁,有秦庄公、襄公、文公、静公和宪公或者其夫人多种观点。[17][18]
  4.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为西山。[22]而关于西山的位置,《史记集解·秦本纪》记载为陇西郡的西县,即西垂陵园。[23]而《史记正义·秦本纪》则记载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的秦陵山,又称西山大麓。[24]
  5. 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认为秦宁公为繁体宁字与宪字相似所造成的错误,[26]而秦公钟、秦公镈铭文支持了这一观点。[5]
  6. 《帝王世纪·秦》误作为秦出子时期迁都平阳。[29]
  7.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为西山,[27]位置争议见秦文公。《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宪公死后葬于衙县,[28]梁玉绳认为疑似记载错误,见梁所著《史记志疑》第193页。[26]
  8.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一说居西陂宫。[35]
  9.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为宣阳聚东南,[36]《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为雍。[37]
  10. 《春秋·宣公四年》记载鲁宣公四年秦伯稻卒,[52]鲁宣公四年对应为秦共公四年,所以《史记》记载秦共公在位五年有误,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4页。[26]
  11. 《史记》将秦共公在位时间由4年误作为5年,而将秦桓公在位时间28年误作为27年,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4页。[26]
  12. 伯车是秦景公同母弟后子鍼的字,《世本·诸侯世本·秦》误将秦景公之名作后伯车,而《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史记集解·秦本纪》引用《世本·诸侯世本·秦》此记载同样错误,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4页。[26]
  13. 王蘧常认为谥法中无“毕”和“㻫”,认为这两种观点有误。见王所著《秦史》第13页。[59]
  14. 《春秋·哀公三年》记载鲁哀公三年秦伯卒,[63]鲁哀公三年当为秦惠公九年,所以《史记》记载秦惠公在位十年有误,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6页。[26]
  15. 《史记》将秦惠公在位时间由9年误作为10年,导致《史记·卷五·秦本纪》和《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将秦悼公在位时间由15年均误作为14年,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36页至第137页。[26]
  16.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僖公西,秦国君主中无僖公。《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记载景公一作僖公,依据此说法应为景公西,见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第195页。[59]
  17. 梁玉绳认为这是谥法中“剌”字与“厉”字音同意近,“利”字与“剌”字形相近所造成的错误,而“龚”字通“共”字。见梁所著《史记志疑》195页。[26]
  18. 王蘧常认为这种说法有误,见王所著《秦史》第15页。[59]
  19.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秦惠公之子。[71]
  20.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秦惠公之子;[71]《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误作为秦躁公之子,马非百认为这是传写之误。见马所著《秦集史》第40页。[73]
  21. 梁玉绳和王蘧常皆认为肃字为误增,见梁所著《史记志疑》第196页和王所著《秦史》第15页。[26][59]
  22. 《史记·卷五·秦本纪》误记载为秦灵公十三年,城籍姑。[76]此事应发生在秦灵公十年。林剑鸣认为是文献记载有误,见林所著《秦史稿》第5页至第6页。[5]
  2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误作为秦怀公之子,应为秦怀公之子嬴昭子生秦灵公。[72]
  24.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灵公居泾阳。林剑鸣认为秦灵公时期为便于向东发展,居住于泾阳是可能的,但秦国的首都仍然是雍城。见林所著《秦史稿》第201页。[5]
  25. 王蘧常认为“悼子”非秦简公真名,见王所著《秦史》第16页。[59]
  26.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记载秦怀公元年,生灵公。杨宽考证认为此处必有一位秦国后世君主诞生,但非秦灵公,而是秦简公,见杨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39页。[78]
  27.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秦惠公之子;[7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记》误作为秦灵公之子。[75]唐钞卷子本《史记集解·秦本纪》、[80]《世本·诸侯世本·秦》引《史记索隐》、[81]《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82]均作秦厉共公之子。
  28. 因秦简公篡前任君主之正统,未逾年改元,所以《史记·卷五·秦本纪》出现秦简公十六年卒的记载。《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均按逾年改元记载。[77]
  29. 《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引《竹书纪年》记载秦简公于前406年去世,秦敬公在位13年后传位给秦惠公,与《史记》记载不同,但已无从考证。 [84]
  30.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记载为秦惠公十一年,太子生。而《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为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已无法考证两个年代哪个正确。
  31.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秦出公被庶长改杀死后沉入深渊,[9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则记载为秦出公自杀。[90]秦出公死时年仅三、四岁,不可能自杀,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为避讳秦出公被杀而这样记载,见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233页。[78]
  32. 《世本·诸侯世本·秦》误作为22年;[92]《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误作为20年。[93]
  33. 因前任君主秦出公被秦献公杀害,未逾年改元,所以《史记·卷五·秦本纪》出现秦献公二十四年,献公卒的记载。《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均按逾年改元记载。[77]
  34. 《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误作为23年。[98]
  35. 《世本·诸侯世本·秦》误作为3年。[112]
  36. 秦孝文王是在秦昭襄王死后,逾年行改元之礼后继位,三天后去世,所以《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为享国一年。并非秦昭襄王死后,秦孝文王立即继位,三天后去世,见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038页。[78]
  37. 《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为秦庄襄王四年,庄襄王卒。[137]钱穆考订这是由于秦庄襄王在前任君主去世后,未逾年改元所造成的,见钱所著《先秦诸子系年考辨》第14页至第16页。[77]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