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空军第六混合联队

中華民國空軍軍事單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空軍第六混合聯隊
Remove ads

空军第六混合联队简称第六联队,最初由空军第十大队和第二十大队组成。目前驻守屏东基地,负责空降、空投、空运及反潜等任务。[1]

事实速览 空军第六混合联队 6th mixed Wing, 存在时期 ...

历史

  • 1954年(民国43年)2月1日空军第六作战联队于台中水湳机场成立,下辖空军第廿空运大队及其机勤大队、修补大队,主要负责空降、空投与空运任务。[2]
  • 1958年(民国47年)11月1日增设C-119运输机暂编独立中队,开始换装C-119G运输机共16架。[3]
  • 1959年(民国48年)11月16日空军第六作战联队从水湳机场移驻屏东基地,原本就在屏东驻防的第十空运大队,同时改隶本联队。原C-119G运输机独立中队更改番号为第二中队,并隶属第廿空运大队。
  • 1960年(民国49年)6月部队番号更改为“空军第六混合联队”。同年9月起至翌年1月,执行“和风计划”,投送1,271名空降特战兵力进入滇缅边境,支援滇缅游击队。
  • 1961年(民国50年)3月17日~4月13日执行“国雷演习”大规模撤军行动,出动C-46D运输机及C-119G运输机自泰国清迈空运滇缅游击队共4,297名、眷属共859名、物资达39,413公斤撤退返回台湾屏东基地,任务总计实施358架次、飞行时间近2,200小时,过程几近完美,无任何意外事故发生。
  • 1962年(民国51年)购入美国泛美航空道格拉斯DC-6B客机一架(编号18351),军用型号为C-118运输机(编号3536),做为第二代“中美号”总统座机,取代第一代中美号C-54运输机的任务。
  • 1964年(民国53年)东沙机场竣工,本联队增设“东沙基地勤务分队”,并开设C-119G屏东到东沙岛的空运航线。
  • 1965年(民国54年)7月11日成立“训练组”,代训空军官校空运组飞行学生。同年10月1日成立“空军反潜机中队”,驻地为屏东基地北机场,操作S-2A反潜机[4]
  • 1966年(民国55年)6月1日,原本联队所属“空军松山基地大队”升格为空军松山基地指挥部,下辖总统座机组与专机中队,并脱离本联队。
  • 1967年(民国56年)2月2日美国军援的10架S-2A反潜机运抵高雄港码头,由本联队负责接收,交由“空军反潜机中队”操作。
  • 1971年(民国60年)12月16日“第30部训中队”成立。同年12月25日参考美军越战经验,完成首批AC-119空中炮艇机的研改作业。
  • 1975年(民国64年)元旦“第30部训中队”裁撤,第101中队改编为“枪炮机中队”,配备18架AC-119空中炮艇机。并于年底前完成30架BC-119轰炸机投弹装置的改装。
  • 1976年(民国65年)1月1日联队奉令改为“空军第501混合联队”。8月16日联队奉令再度更改番号为“空军第439混合联队”。反潜机中队开始换装S-2E反潜机[5]
  • 1977年(民国66年)7月21日遭受赛洛玛台风侵袭,屏东基地损失惨重,约80架军机受损,其中C-119G运输机受灾最为严重,联队暂停执行一切训练与任务,全力进行基地修护工作。同年12月16日本联队番号奉命正式更改为“空军第439运兵反潜混合联队”。
  • 1978年(民国67年)8月5日驾驶C-119G运输机在北台湾实施人工造雨作业,纾解大台北地区的缺水旱象。奉令本联队各中队分配5架BC-119轰炸机,六个中队共计30架,以加强反制作战能力。
  • 1979年(民国68年)2月1日“反潜机中队”扩编为“空军反潜机大队”,下辖驻扎屏东基地北机场的“第33中队”、与驻扎新竹基地的“第34中队”,反潜战力大幅提升。美国出售18架S-2E反潜机
  • 1980年(民国69年)10月第十空运大队“枪炮机中队”改回“第101中队”,换装来自“第34中队”的4架C-123K运输机
  • 1984年(民国73年)2月1日淘汰首批C-119G运输机共40架,“第廿空运大队”及其所属第6、11中队全部裁撤,原隶属第廿大队的第2中队改隶“第十空运大队”。同年6月18日美国宣布出售C-130H运输机共12架。同年6月23日,原“汉阳演习”改名“汉光演习”,执行“汉光一号演习”派遣30架C-119G运输机澎湖进行首次空降作战演练,此后成为每年“汉光演习”的例行演练项目。
  • 1985年(民国74年)11月1日第101中队五年前接收的4架C-123K运输机因维护不易、妥善率不佳而遭到全部淘汰。“太武山专案”启动,派遣人员赴美受训,接受C-130H运输机的换装训练。
  • 1986年(民国75年)7月1日第101中队脱离第十空运大队,改隶联队本部,改称“第101战术运兵机队”。第十空运大队则下辖第102、103、2空运机中队。同年9月22日第101中队开始执行“太武山一号计划”换装12架C-130H运输机
  • 1991年(民国80年)7月18日美国再度宣布出售额外的8架C-130H运输机。同年10月15日“空军反潜机大队”开始换装S-2T反潜机
  • 1993年(民国82年)3月1日美国宣布出售4架E-2T预警机。同年8月15日第101中队接收C-130HE天干电战机一架,开始执行电子作战换装任务。
  • 1994年(民国83年)7月最后一架C-47B运输机除役,总计在中华民国空军服役时间长达54年。12月1日执行“太武山二号计划”第102中队开始换装C-130H力士型运输机。第102中队从1969年4月11日开始接收C-119G运输机,至1994年11月16日移交为止,保持连续175,612飞行小时无事故纪录,创下全球军事飞行部队最长飞行时数无事故的纪录。
  • 1995年(民国84年)6月1日本联队改称“空军第439混合联队”,成立“空中预警电战机队”,第101中队睽违九年回归第十空运大队;第十空运大队下辖第101、102中队各操作10架C-130H运输机、第103中队继续操作C-119G运输机。同年11月1日起换装4架E-2T预警机与C-130HE天干电战机成军。
  • 1996年(民国85年)3月8日至3月25日台海危机期间,派遣E-2T预警机、C-130HE天干电战机]]持续监控飞弹落点与共军动态。
  • 1997年(民国86年)12月19日举行C-119G运输机除役典礼,并由C-119G(3158)号机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 1998年(民国87年)7月1日“空军金门基地指挥部”改隶本联队。
  • 1999年(民国88年)3月1日“空军金门基地指挥部”缩编为“金门基地勤务中队”。同年7月1日“反潜机大队”移编海军,改编成为“海军航空指挥部”的飞行第一大队,操作S-2T反潜机;同日“金门基地勤务中队”再度缩编为“金门基地勤务队”。同年9月21日发生九二一大地震,奉命派遣C-130H运输机56架次担任灾区运补,共运送物资150公吨、人员1,739人。另派遣E-2T预警机担任中继通信及低空管制,协助直升机山区救灾。
  • 2000年(民国89年)1月1日“空中预警电战机队”扩编为“第廿电战大队”,增购2架E-2K预警机
  • 2005年(民国94年)6月30日第103中队奉令裁撤,第十空运大队下辖第101、102中队及空投分队。
  • 2006年(民国95年)4月15日“第廿电战大队”换装增购的2架E-2K预警机,由时任总统陈水扁亲自亲临主持成军典礼。
  • 2008年(民国97年)1月21日第十空运大队的C-130H运输机首次执行从屏东基地飞往南沙太平岛机场任务,全程来回1600多海浬,是国军从民国35年派兵驻守太平岛以来,首次有飞机在太平岛降落。同年2月2日时任总统陈水扁搭乘空军C-130H运输机抵达南沙太平岛,主持太平岛机场跑道落成启用典礼,并致赠“永保太平”碑文,成为中华民国史上首位造访太平岛的总统。
  • 2011年(民国100年)11月1日分批送2架E-2T预警机到美国升级成E-2K预警机
  • 2013年(民国102年)3月8日开始换装P-3C反潜巡逻机,E-2T赴美升级为E-2K预警机完成返台,并举行E-2K预警机成军典礼。同年7月2日海军归还S-2T反潜机。“反潜机大队”归建第439联队改编为“空军反潜作战大队”下辖第33、34反潜作战中队,换装12架P-3C反潜巡逻机成军。
  • 2017年(民国106年)12月1日联队奉命改回“空军第六混合联队”,S-2T反潜巡逻机全数除役,同时举办12架P-3C反潜巡逻机成军典礼。[6]同年S-2反潜巡逻机全数除役。联队番号更改回“空军第六混合联队”。[7]
  • 2019年(民国108年)6月29日“反潜作战大队”举行大队成军40周年与自海军归建编成6周年队庆活动。
Thumb
反潜大队操作的P-3C反潜巡逻机
Remove ads

第十大队

  • 1937年(民国26年)11月,因应卢沟桥事件,航空委员会成立空军特务大队。[8]
  • 1941年(民国30年)空军特务大队裁撤,空运任务交由“空军轰炸总队航行训练班”执行。
  • 1942年(民国31年)12月航空委员会以航行训练班为基础成立“空运队”。
  • 1945年(民国34年)10月1日扩编为“空运大队”,下辖空运第1、2、3、4中队,装备C-47运输机,驻地分别为重庆九龙坡、白市驿、成都太平寺、南京明故宫机场,大队长由衣复恩担任。
  • 1946年(民国35年)初,为避免中队番号混淆,所属四个中队分别更改部队番号为第101、102、103、104中队。空运大队亦更衔“空运第一大队”。
  • 1947年(民国36年),空运第一大队第101、103中队开始换装C-46D运输机
  • 1948年(民国37年)元旦,“空运第一大队”更改部队番号为“空军第十空运大队”,以避免与第一大队混淆。
  • 1949年(民国38年)8月15日,第102中队开始换装C-46D运输机,除部署松山基地的第104中队仍装备C-47B运输机外,其馀中队均装备C-46D运输机
  • 1950年(民国39年),剿匪战役大陆西南局势严峻,国军于3月底主动撤离西昌、4月底主动撤离海南岛,第十空运大队于4月29日撤离海南三亚基地,移防台湾嘉义基地。同年第十空运大队增编直升机分队,初期以C-47B运输机担任海上搜救任务,之后陆续换装H-5直升机、H-13直升机提升陆海空救援能力。
  • 1953年(民国42年)1月8日,空军成立联队编制,“第十空运大队”和“第四战斗轰炸大队”隶属第四联队
  • 1954年(民国43年)7月1日,第十空运大队改隶第三联队;而原隶属第十空运大队的救护分队,扩编为“空军救护中队”,并改隶属于第四联队之下,所属C-46D运输机队移防屏东基地。同年8月1日,第十空运大队移防屏东基地南机场。同年12月,派遣C-46D运输机支援大陈岛军民作战。
  • 1955年(民国44年)3月1日驻扎松山基地的第104中队裁撤,更改部队番号为“专机中队”,与原先机队一起改隶空军松山基地指挥部管辖,以C-47B运输机担任国防部及各行政机关的空中运输任务。
  • 1958年(民国47年)8月23日金门八二三炮战爆发,第十空运大队进驻台中水湳机场,与第廿空运大队共同执行空投任务。作战期间共计执行659次任务、空投1,790公吨军品物资。
  • 1959年(民国48年)8月7日发生八七水灾,派遣C-46D运输机参与救援。同年11月16日第十空运大队改隶第六联队。
  • 1961年(民国50年)3月17日~4月13日执行“国雷演习”,出动C-46D运输机C-119G运输机参与行动。
  • 1966年(民国55年)4月1日至1970年(民国59年)年4月30日,完成“天鹅一、二及三号”计划,完成C-119运输机换装,C-46运输机汰除。
  • 1969年(民国58年)4月1日美国军援的36架C-119G运输机运抵,由第十空运大队第102中队、与第廿空运大队第六中队负责换装,并于8月底成军。同年10月1日美国军援的36架C-119G再度运抵,由第103中队、与第廿空运大队第11中队负责换装。
  • 1970年(民国59年)4月30日,第103中队与第11中队换装C-119G成军。同年12月28日派遣C-119G运输机队进驻花莲基地担任“天驹二号”侦巡任务。
  • 1980年(民国69年)10月,一O一中队自第34中队接收4架C-123K运输机
  • 1985年(民国74年)11月,空军实施“太武山换装计画”,人员赴美换训C-130H运输机。同年C-123K运输机除役。
  • 1997年(民国86年)12月19日C-119运输机在屏东基地举行除役典礼。[9]
  • 2008年(民国97年)7月1日第一O三中队裁撤。
  • 2010年(民国99年)1月16日友邦海地发生规模7.2大地震,C-130H运输机(编号1314)满载5.3吨医疗及救援物资,执行“慈航”人道救援任务,来回全程37000多公里,直到1月31日返抵台北松山机场时,回程飞行距离达19,600多公里,创下空军建军以来,单次飞行距离最远、时数最长的空军纪录。
  • 2015年(民国104年)12月12日时任总统马英九搭乘空军C-130H运输机抵达南沙太平岛,致赠“和平南海 国疆永固”碑文,并慰问驻军、宣示主权。
Thumb
第十大队操作的C-130H运输机


Remove ads

第廿大队(原第二大队)

  • 1936年(民国25年),空军第二轰炸大队成立,辖下第9、11、14中队。装备诺斯罗普-伽玛2E轻型轰炸机
  • 1938年(民国27年),第二大队换装SB轰炸机
  • 1942年(民国31年),第二大队换装透过租借法案得到的A-29轰炸机
  • 1943年(民国32年),第二大队开始接收B-25轰炸机
  • 抗战胜利后,航委会因战后复原及补给需求,将第二轰炸大队派赴美国接收C-46运输机
  • 1946年(民国35年)5月1日,航空委员会将派赴美国换装C-46运输机的第二大队改番号为“空运第二大队”,大队部设于上海江湾,成为下辖2、6、11及30等四个中队的空运大队。
  • 1948年(民国37年)元旦,“空运第二大队” 更改部队番号为“空军第廿空运大队”,以避免与战斗机大队混淆。
  • 1950年(民国39年),第廿大队自海南岛移防新竹基地
  • 1953年(民国42年)1月8日,第廿空运大队与第八轰炸大队于新竹扩编成第二联队
  • 1954年(民国43年),第六空运联队于水湳机场成立,辖下第廿空运大队。
  • 1961年(民国50年)3月17日~4月13日执行“国雷演习”,出动C-46D运输机C-119G运输机参与行动。
  • 1969年(民国58年),第廿空运大队完成换装C-119运输机,汰换C-46运输机
  • 1984年(民国73年)2月廿大队裁撤,第2中队改隶第十大队。
  • 2000年(民国89年)1月1日,第廿大队复编,接收C-130HE天干电战机E-2T预警机。番号变更为“第二十电战大队”。
  • 2006年(民国95年),第廿大队再接收2架E-2K预警机。并在2013年将全数机体升级至E-2K等级。[10]
  • 2010年(民国99年)6月30日分批送2架E-2T预警机到美国升级成E-2K预警机。
  • 2014年(民国103年)9月16日第廿电战大队E-2K预警机(编号2506)参加汉光30号演习“民雄战备跑道”的战机起降。
  • 2019年5月28日第廿电战大队E-2K预警机(编号2502)参加汉光35号演习“花坛战备跑道”的战机起降。同年12月8日“第廿电战大队”举办成军廿年周年队庆活动。
  • 2021年(民国110年)9月15日第廿电战大队E-2K预警机(编号2503)参加汉光37号演习“佳冬战备跑道”的战机起降。
Thumb
第廿大队操作的E-2K预警机

指挥管辖

  • 少将联队长、上校副联队长
    • 第10空运大队
      【第101空运中队+第102空运中队】
    • 第20电战大队
      【第2空中预警机中队+第6电子反制机中队】
      • E-2K预警机 × 6架 (损失1架)
      • C-130HE 天干电战机 × 1架
    • 反潜作战大队
      【第33反潜作战中队+第34反潜作战中队】
    • 第6基地勤务大队
    • 第6修护补给大队
    • 第6宪兵中队
    • 金门基地勤务队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