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精神文明建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大陆近代发展的语境中是改革开放后新词语, 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列,构成两种文明理论、政策语汇[1]。该词正式发表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二大[2]。1983年中共保守派人士曾发起短暂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3][4][5]。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并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6][7][8]

名词释义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情况。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成果。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因此各个国家的精神文明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及控制精神文明,设立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强调不能只注重物质文明忽略了精神文明。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物质成果。物质文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最主要的内容,现今国际通行的衡量标准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1][6]

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后,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观等一系列理论、政策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9]。据中国共产党官方叙述[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文化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