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约翰·克劳泽
美国物理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英语:John Francis Clauser,/ˈklaʊzər/,1942年12月1日—)是一名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以对量子力学基础的贡献而知名,特别是克劳泽-霍恩-希莫尼-霍尔特不等式[1]。
他与阿兰·阿斯佩和安东·蔡林格共同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其“在有关量子纠缠的实验,确立贝尔不等式的违背验证以及开拓量子资讯科学”[2]。
Remove ads
生平
克劳泽于1942年12月1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他于1964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6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师从帕特里克·撒迪厄斯[3][4]。
1969年至1996年,他主要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1]。1972年,他与斯图尔特·弗里德曼合作,对CHSH-贝尔定理的预测进行首次实验测试。这是对违反贝尔不等式的第一次实验观察。
1974年,他与迈克尔·霍恩合作,首次表明贝尔定理的一般化为所有自然界的局部现实主义理论(又称客观局部理论)提供严格的约束。这项工作引入克劳泽-霍恩不等式,作为本地现实主义所设定的第一个完全通用的实验要求。它还引入了“CH无增强假设”,从而使CH不等式简化为CHSH不等式,并使相关的实验测试也约束局部现实主义。同样在1974年,他首次观察到光的亚泊松统计(通过违反经典电磁场的柯西-施瓦茨不等式),从而首次证明光子明确的粒子状特征。1976年,他对CHSH-贝尔定理的预测进行世界上第二次实验测试。
克劳泽与阿兰·阿斯佩和安东·蔡林格一起获得2010年的沃尔夫物理学奖。这三人还共同获得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