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署前路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署前路站是广州地铁10号线规划的车站,拟建于越秀区庙前直街北侧的地底,临近东山口站。本站因规划过程透明度不足,且选址广州历史核心区域东山而引起争议和备受关注[1][2]。受此引发的舆论风波及征拆等影响,本站不具备实施条件[3],最终被取消[4][5]。
![]() |
规划历史
2016年1月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网公示《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当时公示了15条新线(段)的起始站点、长度及功能定位和意义,未有说明具体站点,其中即有10号线[6]。2017年3月1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提交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发改基础〔2017〕498号),批复中建设规划期被调整为2017-2023年[7]。规划文件随批复而公开,附上了绘有线网的建设规划示意图,示意图中新线走线、所有站点及其换乘性质均被标出,其中首次可见署前路站[8][注 1]。在公示10号线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注 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评报告书全本等时亦有提及到本站。而2018年7月2日广州地铁也在网公开获批后的《规划》内容及示意图[10]。
其中,在2018年6月14日公开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中有特别说明,表示规划工程因应临近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特别设计避开上述区域设站,且计划采用明暗挖结合的施工方法,减少征拆以期降低车站对该街区影响[11]。
在2017年获批之时,署前路站有预设构思为换乘站[8][2]。但在初步设计阶段及环境评价、工程许可招标等阶段,署前路站又取消了换乘计划,而不会建设换乘通道。当时10号线工程可行性报告的批复意见亦指出署前路站和中大南门站是原由换乘站变更成非换乘站,应力争两站按换乘站设计,以增强整个线网的通达性[12]。在地铁官方2018年左右公布的13号线二期路线计划时,10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站点曾规划在林和西站,未有计划接通1号线,该换乘规划最终未获入选,最终入选的是天河路—体育西路站方案,可接通上述两线。在2018年初媒体获得的消息中,10号线在署前路与6号线十字交叉,但与北侧1号线及6号线东山口站彼此不换乘[13],相距约200米[14]。对于10号线多个站点“交而不换”,有市民表示,地铁规划关乎市民出行便利,有关方面应更多考虑市民的便利性需求,重视市民意见,允许市民参与到方案比选中[13]。
2020年10月,广州日报进一步获得地铁方面消息,称若能够完成征地,则有望升级该站与1号线、6号线三线换乘。这是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提交的10号线工程可行性报告获批以来,再一次有车站规划调整为换乘站。根据越秀区政府同期公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为配合署前路站的建设,计划东山口一带拆除越秀区图书馆、陈树人纪念馆等建筑[1]。对于这次规划,不少市民表示毫不知情[2]。
Remove ads
规划争议

2020年9月11日越秀区政府在网发布署前路站项目征收国有土地的补偿方案(征求意见)通告(下称“通告”),指为建设本站及换乘东山口站的通道,拟拆迁署前路东侧和庙前直街北侧合计42座物业,公示期于同年10月10日结束[15]。到征求意见期限结束后,本地媒体于10月中旬开始报道相关拆迁事项。由于庙前直街(北侧)位于老城区东山的咽喉入口处,坐落部分政治遗迹及文化名人故居,陪伴几代广州人成长;部分媒体在初期报导稿件中亦未准确描述征拆的位置,令外界以为整个东山可能会会被清拆,很快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16]。不少市民反对拆迁,提出了种种疑问,希望政府说明地铁10号线署前路地铁站的选址理由;在东山本地出身长居、有出版《记忆东山》一书的吴伟鹏表示,他是在9月中发现署前路站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公告,才惊悉这带计划拆迁[2]。而支持拆迁的市民认为拆迁重建后可以改善周边地区的道路交通环境,方便市民出行[2][17];亦有部分庙前直街北侧多栋住宅楼的居民,支持通过拆迁改善其居住环境[18]。
根据通告,此次计划征地范围主包括了越秀区图书馆、陈树人纪念馆、庙前直街北侧居民楼等东山多处地标性建筑,而东山总站(署前路)、署前路小学暂未纳入拟征收范围[19]。于1988年在樗园旧址(陈树人1927年所建私宅,毁于抗日战争)兴建的陈树人纪念馆,于2020年5月才完成修缮[20][21],征收消息立即引起陈树人孙女、著名画家陈静芬在内的部分文化界人士关注。陈静芬为此起草《关于保护陈树人纪念馆的紧急呼吁书》,获广州十位著名画家等美术界代表联署,促请市政府高度重视继续保留纪念馆等重要历史文化名片。而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陈永锵也在10月21日写亲笔信,恳请越秀区政府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心郑重重视陈树人纪念馆的存在[2]。还有文物保护团体关注到,拟征收范围内多个建筑有一定历史,如1920年始建的东方茶楼(庙前直街16号)和1948年始建的陈树人的栎园旧址(署前横路1号)。而据史料反映庙前直街其他多个被征拆建筑,均在1920至1930年代间落成使用,可反映地段的历史风貌[22]。
而设计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解释,该设计方案可缓解1号线和10号线在体育西路换乘的压力,减轻东山口地铁站进出站压力。规划、设计部门同时表示,后续还有文化遗产评估,发布正式征收公告仍需较长时间[23][2]。在舆论压力下,广州地铁于11月4日再度公布,经与市、区等部门讨论再修改拆迁方案,陈树人纪念馆、越秀区图书馆等处于西段的建筑暂不拆迁,换乘通道因而暂缓建设,留待远期实施;而东段庙前北街北侧街区部分建筑仍在拆迁范围。地铁方面强调该地段建筑未有被评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或历史风貌建筑,也不在街区划定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24]。
Remove ads
现状
施工方项目部有关人士,在2022年3月向广州日报记者表示,东湖站至寺右新马路站区间在进行完房屋鉴定后,盾构机将始发挖掘该段隧道。而该站点的施工公示牌标注颜色为灰色。而根据施工计划,盾构机定于3月30日、4月30日分别进行盾构始发,若该站未有建成[注 3]则工段内有3公里保持原状。同月广州规划局越秀分局在回复市民查询时表示,地铁集团正就该站周边的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去优化站点方案,其亦会支持配合推进关联建设,但未有详述事务细节[18]。
广州日报记者报道称,有业主提出1:1原地回迁,亦有若干户车站核心区域的居民要求维持现状,导致征拆难度极大[25]。截至目前,车站所在位置的房屋仍维持原状,车站没有进场施工的条件;而10号线隧道的盾构机已通过本站,未对车站建设作出预留,若要加站则需拆除盾构隧道,且10号线需中断运营,意味着本站实施概率极低[26]。
2025年3月,地铁方面宣布10号线西塱-天河路段建设进度时,提到该段车站数目由14座变为13座,间接提示本站已被取消[4]。
参见
备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