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式中国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美式中国菜(英语:American Chinese cuisine)是由华裔美国人所改造的中国菜,在北美地区更为流行。由于菜式会依据当地人的口味进行改良,与中国本地常见的菜式往往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烹饪和调味方式。到了20世纪后期,美式中菜已被视为中国菜系的一种。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3月29日) |
Remove ads
历史
美式中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加利福尼亚淘金潮(1848—1855年)。当时,有约2至3万名来自中国广东省(多为台山)的华人移民到美国,寻求金矿、铁路工人的工作。随着移民人口增加,加州颁布禁止移民拥有土地的法律[1]。因此,华人多聚居在城市中,开设小型企业,其中包括餐厅和洗衣店。这些餐馆将模仿中餐,结合美国顾客(如矿工和铁路工人)口味,提供猪排三文治、苹果派、豆类、蛋类等菜式。后来,他们又在小镇开设餐馆,并使用当地的食材和烹饪方式[2]。就谁是第一家美式中餐馆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说是“Macau and Woosung”,也有人认为是 “Canton Restaurant”[3][4][5];这两家餐馆均于1849年在旧金山开业,但都没有现存照片。
这些美式中餐馆是华人移民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为他们提供了与故乡的联系。当时华人移民的男女比例为18:1,所以存在许多不会做饭或没有食材的单身汉[6]。这些餐馆也同时是华人社区的聚会场所和文化中心。到了1850年,旧金山已有五家中餐馆。不久,大量食品开始从中国进口到美国西岸[7]。到了19世纪末,旧金山的华裔美国人开始经营主要面向华人顾客的高档中餐馆。许多餐馆老板都是自学成才的家庭厨师,他们利用手上仅有的食材即兴创造[8]。
他们参照中国菜炒的方法发明李鸿章杂碎,且发展了非地道的中国菜模式。[9]
至20世纪中后期,不少台湾和香港人移民美国,成为另一批美式中餐厅的业主。
至21世纪初,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美国出现了许多较富有的中国移民和留学生,随之而来的是针对此客群的中国餐厅,贩售中国各地的菜肴(而不限于香港和台湾菜),并且大多不会针对非华裔美国人的口味改造。
2011年,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在“酸与甜:美国的中国菜历史(Sweet & Sour: A Look a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专区内展示历史上美国华人的饮食文化[10]。
Remove ads
与地道中国菜不同的特点
美式中国菜主要用蔬菜作为配菜和伴碟。中国菜会以绿叶蔬菜和肉类、海鲜为主要食材。

当地华人的中餐馆,分为“人餐”和“鬼餐”两类,前者的主要客户以华人为主,后者以非华人为主[11]。对非华人顾客会提供写有英语或附带图片的菜单,对华人则提供中文菜单,推介猪肝、凤爪或其他未必适合非华人口味的食品[12]。
在美式中国菜中,爆炒、油煎和炸这三种用炒锅就能轻而易举完成的中餐烹调法最为常用[13]。

炒饭在美式中国菜的烹调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炒饭上添加更多调味。而有些食品如点心会被改良至适合美国人的口味,例如在小炒内添加勾芡和较多酱油。而受中国菜影响而来的美式小炒会以糙米代替白米,或加上芝士粉来制作,而传统中国菜甚少用牛奶制品。[14]
美式中国菜餐厅通常包含中国菜各地菜谱,并改良得较清淡、较浓稠和较甜去迎合美国民众的口味,普遍同时提供3至5个不同中国菜系的食物,例如李鸿章杂碎或回锅肉、“8种不同的酸甜小炒”或“一大堆20种不同的炒面或炒饭”。[15]
Remove ads
菜式
以下的菜式经常出现在美式中国菜的菜单中:
Remove ads
- 炒面三明治(麻省东南部)
在美国境内的美式中国菜连锁店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