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圣保罗男女中学
香港中環半山的直資英文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圣保罗男女中学(英语: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或简称SPCC、St. Paul's Co-ed)是由香港圣公会创办的男女英文中学。学校位于香港岛中西区中环中半山麦当劳道33号[1],同时也是香港海拔最高的中学之一,为香港传统名校,并是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的一条龙中学。
![]() |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Remove ads
历史
圣保罗男女中学由圣保罗书院已故校长史超域牧师之妹嘉芙莲(Kathleen Stewart)于1915年创立,当时名为“圣保罗女书院”,早期只收女生,1918年成为香港第一间规定学生必须穿著校服的学校,至今该学校的女生校服仍然保留民国时期风气,女生要穿著由起初的白色至现今的深蓝色旗袍校服,甚具特色。
1945年战后复课,被圣公会短暂安排与圣保罗书院(St. Paul's College)合并兼收男女学生,易名“圣保罗中学”,是香港首所男女同校学校;同时,此校于1949年另外成立下午校,后来独立成为圣马可中学。圣保罗书院其后于1950年在般含道香港大学圣约翰学院旧址复课,圣保罗中学则于后来改名“圣保罗男女中学”(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维持男女同校制度至今。2001年向政府申请成为直接资助学校,成为首间直资中学。麦当劳道中学校舍被评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圣保罗男女中学秉承圣公会办学理念,以哥林多前书的“信、望、爱”作为校训,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
而1916年出任校长的胡素贞,是华人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长。亦开创了学生穿著统一校服的先例,于1952年荣休,亦是圣保罗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2]。
Remove ads
历任校长
任期 | 校长 | Principal |
1915 | 马田 | Mrs Martin(临时) |
1916-1941 | 胡素贞 | Catherine F. Woo |
1941-1945 | (因二战停办) | (ceased operations due to WWII) |
1945-1952 | 胡素贞 | Catherine F. Woo |
1952-1984 | 罗怡基 | Bobbie Madeleine Florence Kotewall |
1984-1999 | 陈林雅尚 | Chen Lam Ngar Sheung |
1999-2004 | 潘镇球 | Poon Chun Kau |
2004-2017 | 陈黄丽娟 | Chan Wong Lai Kuen Anissa |
2017- | 潘绍慈 | Poon Siu Chi Frederick |
校歌
在重要场合亦会齐唱校诗。校诗的歌词与香港圣公会属下其他学校相同,沿用《学校根基歌》(We Build Our School on Thee, O Lord)曲词,由Joseph Barnby作曲,Sebastian W. Meyer 于1908年作英文歌词。全曲共分四节。
需注意的是,虽然歌词相同,但即使同属圣公会,各学校所采用的校诗曲调均不尽相同。
校舍
圣保罗男女中学设有两个校舍,分别为麦当劳道校舍及李庄月明楼,以前坚尼地道临时校舍已归还政府,现为圣约瑟书院的校舍,另在附近的歌老打路设有健身室及室内游泳池,供校内学生上体育游泳课之用。
麦当劳道校舍是学校的主校舍,现时中一至中六均在麦当劳道校舍上课,并设有多个实验室及于SIP新翼设有多个特别室。
主校舍旁有一座已经拆卸的校舍,原为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麦当劳道)的校舍,及后在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合并后成为高小校舍。2008年为配合中学校舍扩建工程拆卸,中学新翼工程随即展开,于2011年9月起启用。新校舍设有多个实验室、课室、游泳池以及宿舍。在新校舍落成启用后,原有校舍亦将进行翻新工程,据悉工程包括装修礼堂以及将原有五楼改建为图书馆。
麦当劳道校舍各楼层资料(2022–2023)
Remove ads
2011年落成启用的东翼设有学生宿舍,可提供81个宿位。 东翼校舍各楼层资料(23-24)
九至十二楼(9–12/F) | 庄邱碧云太夫人舍堂 |
八楼(8/F) | 物理实验室 1&2、化学实验室1&2、特别室 E805 |
七楼(7/F) | 教室 E701 - E705, 特别室 E706 |
六楼(6/F) | 教室 E601 - E606 |
五楼(5/F) | 教室 E501 - E506 |
四楼(4/F) | 停车场、财务部 |
三楼(3/F) | 综合科学实验室1&2、生物实验室1&2 |
二楼(2/F) | 教室 E201 - E204 |
一楼(1/F) | 小卖部、食堂、演讲厅、庭院、储物室、美术室甲 |
地下(G/F) | 室内体育场、更衣室、储物室 |
由于麦当劳道校舍工程已经完成,所有中一班别已迁回麦当劳道校舍上课,此校舍已经归还予政府。
坚尼地道校舍本为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坚尼地道)的校舍,后来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合并后成为初小校舍,最后在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搬往黄竹坑新校舍后被圣保罗男女中学租用作中一及两班预科班的课室,现在由于主翼翻新已经完成,这校舍已经没有班别在里面上课了。该校舍在麦当劳道新翼建筑完成后已经归还。
坚尼地道校舍建于1935年,由香港日资公司捐建,用作安置原于坚尼地道12号的香港日本人小学。校舍设有礼堂、6间课室及4间教员宿舍房间。香港日治时期过后,该校舍先后被多间学校使用
- 英皇书院(1946年至1949年)
- 皇仁书院(1947年至1950年)
- 官立汉文高级中学(今金文泰中学)(1946年至1961年)
- 坚尼地道小学(1961年至1991年)
- 香港国际学校(1991年至1999年)
此后校舍便由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及圣保罗男女中学使用。该校舍已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一级历史建筑。该校舍现已成为圣若瑟书院的扩建部份。
坚尼地道校舍各楼层资料
二楼(2/F) | 教员室B,C、社工室、课室 1A, 1B, 1C, 1D, 1E、电脑室,特别室 KR202 |
一楼(1/F) | 篮球场、礼堂、课室1F, 1G、小卖部、综合科学实验室 |
地下(G/F) | 教员室、操场、特别室G02, G03、美术室 |
Remove ads
歌老打径学校专用室资料
室内游泳池 |
特别室A101-A102, A104 |
舞蹈室暨特别室A107 |
健身室A103 |
专题研习室A105, A106 |
公开考试成绩
在历届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圣保罗男女中学是产生最多会考“10A状元”及文凭试“7科5**状元”(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5**成绩)的学校之一,截至2025年,共有35位,其中13位会考“10A状元”及22位文凭试状元,排名全港第3。[3][4][5]
于2025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圣保罗男女中学逾98.2%考生符合大学联招办法中核心科目取得“3322”的最低要求,每名考生平均考获约4.35科“5”或以上的成绩,其中平均约1.23科为“5**”。[6][7]
2012年至2025年共14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产生了22名文凭试状元。[8][9][10][11]
香港中学会考年代亦曾产生了13名“10A状元”状元,其中于2001年,林伟棋为当年中学会考总分全港第一的考生,获“香港中英学术基金会学者联会”“Hong Kong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Scholars' Association”颁发“莫凤麟奖学金” “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12]
香港杰出学生选举
截至2024年(第39届),圣保罗男女中学在香港杰出学生选举共出产16名香港杰出学生,在香港所有中学之中排名第7。[13][14][15]
课程
除了本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课程外,亦提供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IBDP),为期两年,相等于新高中中五及中六两级,课程受国际文凭组织而非香港政府教育局管理。校方期望此课程能为同学提供本地课程外的另一选择。因应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只是为期两年,校方对修读课程的学生提供一个相等于中四级的一年制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衔接课程,以协助同学适应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以论文及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外部链接
- 圣保罗男女中学官方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圣保罗男女中学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学排名】全港学校排名TOP 10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