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腧穴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腧穴又称穴位(acupuncture points),是中国传统医学在人体分布体表的脏腑经络循环路线中,对气血汇聚、转输与出入之所的特定处所给定的名称,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等医学临床的刺激点。腧穴在《黄帝内经》中又称节、会、气穴、骨空,《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经穴分类
经穴是指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的腧穴。前者共计309穴,后者共计52穴,两者合计361穴。
经脉的国际代码见于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出版的《标准针灸命名法》[1]。 例如,ST36是胃经的第36号穴位——足三里。
(注:上表中的十二正经与子午流注的顺序相同,但起始点有别。)
Remove ads
临床常用穴
临床常用穴为中医师临床常用之穴道,其配穴多有理论指导,也有一部分是经验效穴。
- 特定穴:
- 五输穴:为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 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谿 大陵 阳池穴 丘墟 太冲
- 络穴:络脉由经脉别出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列缺 偏历 丰隆 公孙 通里 支正 飞扬 大锺 内关 外关 光明 蠡沟 鸠尾 长强 大包
- 俞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厥阴俞 大肠俞 小肠俞 胆俞 膀胱俞 三焦俞 胃俞
- 募穴:为五脏六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中府 巨阙 章门 期门 中脘 天枢 关元 日月 京门 中极 石门 膻中
- 郄穴:为经脉之气深聚的腧穴。孔最 温溜 梁丘 地机 阴郄 养老 金门 水泉 郄门 会宗 外丘 中都 附阳 交信 阳交 筑宾
- 下合穴:为六腑经脉合于下肢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上巨虚 足三里 下巨虚 委中 委阳 阳陵泉
- 八会穴:为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气聚会的八个穴道。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 八脉交会穴:又称八脉八法穴。根据腧穴的主治特点,在四肢部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公孙 内关 足临泣 外关 后谿 申脉 列缺 照海
- 交会穴:为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交叉、会合部位的腧穴。三阴交
- 三才穴:天─百会,人─璇玑,地─涌泉
- 三部穴:上─大包。中─天枢,地─地机
- 四总穴:足三里 委中 列缺 合谷
- 四关穴:左右合谷 左右太冲
- 四弯穴:左右曲泽 左右委中
- 五柱穴:巨阙 中脘 下脘 左右梁门
- 十总穴: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求 腰背委中求 内关心胸胃 胁肋寻支沟 妇科三阴交 安胎公孙求 外伤阳陵泉 阿是不可缺
- 回阳九针穴:郄门 劳宫 三阴交 涌泉 太谿 中脘 环跳 足三里 合谷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足三里配内庭,曲池配合谷,委中配承山,太冲配昆仑,环跳配阳陵泉,通里配列缺
- 孙真人十三鬼穴:一针鬼宫,次针鬼信,三针鬼垒,四针鬼心,五针鬼路,六针鬼枕,七针鬼床,八针鬼市,九针鬼窟,十针鬼堂,十一鬼藏,十二鬼臣,十三鬼封
Remove ads
其他理论
- 董氏奇穴
- 经外奇穴
- 头针穴位
- 耳针穴位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