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南市人口
城市人口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南市是中华民国的直辖市,位于台湾南部,台南都会区的核心,为台湾第六大城市。根据内政部户政司与台南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5年7月底台南市的总人口数为1,856,033人[1][2]。

Remove ads
概况
昔台南县市改制时人口分别约为110馀万及78馀万人(2017年12月[3])。依土地面积及平原区分配,其人口密度较其它五直辖市低,与其他城市相比,较为宽敞与舒适;换句话说,继都市化之后,避免都市扩张(Urban Sprawl),因土地减少而影响生活品质。

台南市人口分布呈现极不平均的态势,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于曾文溪以南,以曾文溪为界,溪南地区人口最多的行政区是永康区(23.5万人),溪北地区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则是新营区(7.6万人),然而两者人口相差近16万人(差距约为三倍),此外,在台南市内人口超过十万人的市辖区皆属溪南地区,并以永康区与安南区为首要聚落,该二区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两成。溪南地区人口高度集中于原省辖台南市及受其扩散的卫星城镇如原台南县的永康、仁德、归仁一带,而溪北地区则多集中于日治时期的三大郡治新营、佳里、麻豆。
Remove ads
人口消长
以下资料时间为2025年6月底,来源为台南市政府民政局[1][2]。
- 人口消长计算方式为本月人口减去上月人口,负值以红字表示,正值以蓝字表示,没有增长以绿字表示
- 各区人口密度以4舍5入至小数点前1位计之
- 人口递减排列:
- 总人口20万以上:永康、安南。
- 总人口10至20万:东区、北区、南区。
- 总人口5至10万:仁德、中西、新营、安平、归仁、佳里、善化。
- 总人口1至5万:麻豆、新化、新市、关庙、安定、白河、西港、学甲、盐水、下营、后壁、六甲、柳营、七股、官田、东山、将军、玉井。
- 总人口1万以下:北门、大内、楠西、南化、山上、左镇、龙崎。
Remove ads
Remove ads
人口结构
根据台南市政府劳工局统计,2023年底台南市15岁以上民间人口约有162.3万人,当中劳动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分别约有99.4万人与62.9万人,劳动力参与率约为61.2%。失业人口约有3.4万人,失业率约为3.5%[4]。其中45岁至64岁人口的劳参率约在66%至70%之间,65岁以上人口的劳参率则约在12%至16%之间,中高龄与高龄劳参率为六都最高者[5]。
在产业结构方面,台南市三级产业(服务业)以50.99%领先二级产业(工业)的42.75%,一级产业(农林渔牧业)以6.26%垫底。而在就业人口职业分配当中,前三多分别为“技艺有关工作人员、机械设备操作及劳力工”、“服务及销售工作人员”与“技术员及助理专业人员”,三项职业就业人口总计约有68万多人,占总就业人口(劳动人口)的近七成。移工方面,2023年底台南市的移工人口计有64,492人,其中产业移工人数计有49,586人,社福移工人数则计有14,906人。产业移工国籍最主要为越南籍,社福移工国籍则最主要为印尼籍[4]。
Remove ads
根据2023年底资料显示,台南市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为18.77%,老化指数约为164.89,平均寿命约为79.86岁[6],市内各区的人口结构因城乡发展而有显著差异。幼年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区分别是善化区与龙崎区,两区幼年比例分别为15.70%与3.68%;壮年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区分别是安平区与龙崎区,两区壮年比例分别为74.15%与63.46%;老年人口比例最高与最低的行政区分别是龙崎区与安平区,两区老年比例分别为32.85%与14.25%[1]。其中,龙崎区也是全台幼年人口比例最低、老年人口比例最高、老化指数最高的乡镇市区[2]。台南市各区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皆已超过14%,其中溪南地区的安平区、安南区、永康区、新市区、善化区、归仁区、仁德区、东区、安定区、北区等10区尚处于高龄社会(老年比例介于14%至20%之间),溪北地区则仅有西港区与佳里区等2区尚处于高龄社会,全市其馀25区皆已进入超高龄社会(老年比例至少20%)[1]。
性别比的部分,2023年底台南市的性别比约为98.54%,为台湾六都最高。各行政区中,女性人口数较多者有安平区、东区、中西区、北区、永康区、南区、新营区、佳里区等8区,其中安平区的性别比约为88.58%,是台南市唯一性别比低于90%的行政区;其馀29区则是男性人口数较多,当中山上区、楠西区、东山区、南化区、大内区、龙崎区、左镇区等7区性别比皆高于110%,为男女性别比失衡较为明显的地区,尤以左镇区的133.11%最为严重[2]。
Remove ads
台南市人口族群中,包括明清时期汉人、外省人及原住民等,整体人口以福建漳泉裔为绝对多数,亦有客家人。明、清两代渡海至台南开发的人群,主要来自沿海省份,前三大来源依序为福建、广东及江浙地区;闽南汉人当中,泉州湾及厦门湾周围的晋江、同安、龙溪、海澄等四县移民最为众多,而广东移民以潮州府为大宗,江浙移民主要来自吴语地区。
战后由中华民国各省迁入的外省人为全市第二大族群,约占1成馀的人口数,聚落主要分布在永康区和东区交界处的眷村。客家人为全市第三大族群,约有12万人,占6.4%的人口数,客家人在明、清时期即移入府城。1720年《台湾县志》记载府城当地房主、堡长与岛内南、北远方至府城内租屋的客家人之互动及府城治安方面的影响:“客人多处于南、北二路之远方;近年以来,赁住四坊内者,不可胜数。房主以多税为利,堡长以多科为利;殊不知一人税屋,来往不啻数十人,奸良莫辨。欲除盗源,所宜亟清者也”。台南市的山区曾有为数不少客民,白河区境内的台南市最高峰大冻山亦为客语地名。白河区汴头里有来自北部桃竹苗等地的客家聚落[7],原台南市区则有来自高屏六堆地区的客家移民。原住民为全市第四大族群,约有5,940人至6万人,0.3%至3.2%之间[8][9],根据原住民族委员会资料,至2023年底止,台南市经中华民国政府认定之16个族群的原住民人口计有10,043人,占比较大的有阿美族、排湾族与布农族等3个族群,在16个族群里,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赛夏族、太鲁阁族等7个族群于永康区分布最多,鲁凯族、邹族、邵族等3个族群于东区分布最多,赛德克族则于安南区分布最多,其他包括雅美族、噶玛兰族、撒奇莱雅族、拉阿鲁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5个族群分布较为零星,在各区分布皆不超过10人[10]。西拉雅族为原住民中的一支,属平埔族群,为台南市本地的原住民。由于与汉人接触甚早,语言习俗高度融入汉人社会,现今法律上也将其归类为汉人。随著台湾原住民运动兴起,西拉雅族于开始要求政府承认,并著手恢复固有语言与文化。位于台南市东部山区的西拉雅国家风景区即以其为名,台南许多地名也是起源是西拉雅语。亦有大武垅族(今分布于玉井、白河一带)、洪雅族(已消失,昔日分布于新营地区,白河、东山一带),古地名哆啰啯(Doroko、Doreko)便是源自该族的哆啰啯社。与高雄市、嘉义县交界一带曾有南邹族居住,后已迁移或被同化
此外,近年来随著科技业的兴盛,中北部许多科技新贵在南部科学园区工作,因而南下置产。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