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蹄大黄
蓼科大黄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蹄大黄(学名:Rheum officinale)是一种源于亚洲的蓼科大黄属植物。根据《本草》记载,马蹄大黄原产于中国,别名黄良、将军[1]。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为分辨两者,有时会把“马蹄大黄”称为“药用大黄”。
Remove ads
形态
马蹄大黄是一种四五尺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1],有粗壮的根状茎,茎直立单一,上部有分枝;基出叶很大,丛出,掌状浅裂[1],茎生叶较小,互生[1],圆锥花序,分枝展开,夏季开淡绿色或黄白色花,三角形瘦果,有翅。多生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于中国的湖北、四川、陕西、云南等省,当中以四川出产的最好,陕西次之[1]。
-
植株
-
花序
-
1962年川西中药大黄
药用价值
大黄(即本品的根和根茎)是中医常用的通便泻火药物,“药性峻利”,[1]“性大苦大寒[2]。其根部用作泻药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3],不论是传统的中医药或是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世界及欧洲的药方中均有提及[4][5]。大黄能够令口腔和鼻腔的黏膜具有收敛作用(astringent effect)[6]。大黄的根和茎含丰富的蒽醌类化合物,例如: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及大黄酸(Rhein)等。这些化合物部分有轻泻的作用。马蹄大黄亦有活血的作用。这是由于马蹄大黄含有蒽甙衍生物,其中以番泻甙的泻下作用最强,另还含有大黄鞣质及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精和大黄四聚素等[2]。
在东南亚,有研究中医药的学者研究把药用大黄用于治疗乙型肝炎[7]。
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大黄”也可以采自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和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8]
按照中药炮制方式不同,也叫生大黄、熟大黄、生将军、生锦纹、酒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弘景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9]意思为大黄因其药性强烈,而有将军之号。又记载:“杲曰︰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因其功效强大,犹如平定祸乱,恢复太平,而有将军之号。此外,又因大黄主要产于四川,故又被称为川军。
古罗马的希腊医生迪奥斯科里德斯提到了一种东方来的,用于药用的,疑似大黄属植物的根。直到伊斯兰黄金时代才建立起稳固的商贸体系。在伊斯兰时期,这种根沿着丝绸之路进口,于14世纪经由阿勒颇和士麦那等港口传入欧洲,在那里被称为“土耳其大黄”。[10] 后来,[何时?]它开始通过新的海上航线和经由俄罗斯的陆路运输。“俄罗斯大黄”最受重视,可能是因为俄罗斯帝国维持着专门针对大黄的质量控制体系。[11]
由于横贯亚洲的运输成本,大黄在中世纪欧洲价格昂贵。其价格是其他珍贵香料如肉桂、鸦片和藏红花的数倍。因此,商人探险家马可·波罗寻找该植物的种植和收获地,发现它是在西夏唐古特省的山区种植的。[12] 从鲁伊·冈萨雷斯·德·克拉维霍1403-1405年出使帖木儿在撒马尔罕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大黄的价值:“来到撒马尔罕的所有商品中最好的是来自中国的:特别是丝绸、缎子、麝香、红宝石、钻石、珍珠和大黄……”[13]
由于价格高昂以及药房需求的增加,促使人们努力在欧洲土地上种植各种大黄属植物作为替代。[11]在18世纪,这些用于医药用途的植物的本地种植供应,加上糖的供应增加和价格下降,推动了其在烹饪中的应用。[11]格里夫声称在英格兰这一转变发生于1820年。[14]大黄至少从1786年起就在苏格兰收获,此前由旅行家布鲁斯·金纳德于1774年引入爱丁堡植物园。他从阿比西尼亚带来种子,这些种子生产了3,000株植物。[15]
Remove ads
格里夫列出了以下几种大黄:[14]
- 土耳其大黄,是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Rheum rhaponticum 皆有
- 英格兰大黄、英语也叫花园大黄,是 Rheum rhaponticum,但是药用的也有一些和马蹄大黄杂交引入的元素
- 僧人大黄,是Rumex alpinus,引入不列颠但没有栽培,在路边野生。
之后北欧和英国选育出的食用大黄大多数是杂交大黄,应是波叶大黄R. rhabarbarum和R. rhaponticum的某种杂交产物。[16]
外部链接
- 大黄 Dahuang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