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董其昌

明朝政治人物、书法艺术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董其昌
Remove ads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玄宰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直隶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明朝政治人物,书画家。万历己丑进士,官至留都南京礼部尚书 (永乐后,明朝有北京、南京两首都、两套政府,南京只能管辖南京和南直隶)。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锺合称晚明四家。

事实速览 董其昌 签名:, 籍贯 ...

生平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董其昌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早年在平湖城西门冯大参家坐馆当过塾师,爱好参禅曹洞宗,与新埭镇泖口陆兆芳友好。

隆庆五年(1571年),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松江知府衷贞吉认为董写字太差,只得第二名,从此发愤临池,从学于陆树声莫如忠等,得益不少。万历七年(1579年)参加应天乡试,见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惊叹不已。

万历十六年(1588年)参加戊子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1],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礼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护丧到田氏的家乡福建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获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充任讲官。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主考江西乡试,二十七年任湖广按察司副使,本年准致仕。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起任湖广提学副使,三十六年改四川副使,未赴任。四十一年起补山东副使,本年升河南怀庆道参政,后调河南道。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升为太常寺少卿、掌国子监司业事。

天启二年(1622年)参修《泰昌实录》。三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本年升礼部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天启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天启六年(1626年)辞官。

崇祯四年(1631年)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同阉党阮大铖过从甚密。七年致仕,驰驿回籍。

崇祯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戌时,董其昌病逝于松江居所,享寿八十一岁。身后文敏

Remove ads

著作

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

书画

董其昌绘画擅长山水,师法董源倪瓒等人,喜纯用水墨。书法初学颜真卿的《多宝塔帖》,之后改学虞世南,又溯及,临摹锺繇王羲之,参以李邕柳公权,特色“平淡天真”。其山水画如《关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册》、《江干三树图》、《山川出云图》、《山居图》属明朝的巅峰之作。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代表作品有小楷书《月赋》,继祝枝山文徵明后对后世极有影响,康熙帝就酷爱董其昌书法,一生临写董字甚丰,曾遍搜董氏真迹。唯董其昌生前索画者多,董其昌往往请人代笔。

家庭

曾祖董华,廪生。祖父董悌。华亭董家自董冕过继给了母姨钱氏之后四代单传,传到钱悌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钱潮(字时信,号静轩)[2]、次子就是董其昌的父亲董汉儒。静轩三子钱志道、钱志学(号渐川,嘉靖庚子举人,娶徐宗鲁之女)、钱志仁(号望江)。渐川苦读起家,官大理寺评事,隆庆年间上疏请复董姓。

佚事

Thumb
崇祯七年自画像

董其昌之父董汉儒,少年诸生,早故。万历己丑,董其昌梦见与其父同榜中式,自以为不吉。榜发,董其昌中第二名。而同榜真有名董汉儒之人。[3]

董其昌是最早拥有《金瓶梅》抄本的人之一,也对《金瓶梅》的传播有关键的影响。袁宏道读了董其昌的《金瓶梅》抄本后,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致函询问:“《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4]

最先拥有《金瓶梅》手抄本的人有袁宏道,袁中道屠本畯谢肇淛王稚登沈德符等人。这些人的《金瓶梅》都抄自同一个人,那就是董其昌。 为《金瓶梅词话》写序的“东吴弄珠客”即董其昌。[5]

人品不佳,恶行激民愤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他被任命为湖广提学副使,是地方教育管理的重要职位。然而,他却经常拿学生开玩笑,比如在学生考试时抛下监督去观光,或者在考试前一天在办公室门口贴出“明天不考试”的牌子,这样考试当天,不知情的学生就等着出题,当其中一人问起时,他就会回答“我以为昨天就出题了”,结果让学生不及格。这激怒了当地权贵,他们纠集大批学生攻毁董其昌的官邸,导致董其昌被罢官。董其昌回到家乡华亭(现上海市松江区),在自家的地产上修建了豪华的宅邸,并积极联络官员,企图东山再起。他们还强迫黑帮抢劫他人财产、强奸普通妇女、袭击当地居民。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却视而不见。

董其昌平时是自私、自我中心、冷酷无情。董其昌与其子董祖常豢养陈明、施心旭、吴龙、朱观等恶痞,通过放高利贷等手段聚敛财富,并贪图收藏字画。诱奸民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九月陆兆芳家的使女绿英被董其昌奸淫得逞,藏娇于白龙潭“护珠阁”。绿英乘隙逃回泖口,其昌唆使其子祖权带领家奴一百多人前往陆家庄,劫走绿英,地方官府不敢办案。有华亭县学学生范昶将其恶行编撰《黑白传》,有“白公子夜袭陆家庄,黑秀才怒斥龙门里”的书目(陆秀才肤色较黑,董其昌别号思白),说书人钱二到处说唱,结果范昶被痛殴,不日暴死。董氏又对范氏家属加以凌逼,终于激起民愤。

然而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的《府学申复理刑厅公文》中说:“董宦于旧年八月间,因生员陆兆芳家使女继养宦仆之家。此女探望生母未回,董仆陈明纠众打毁陆兆芳家资,将女抢去。” 绿英的继父陈明是董其昌的仆人,和董其昌与其子董祖常并没有任何关系。[6]

万历四十四年三月十五爆发“民抄董宦”一案,儿童妇女竞相传播“若要柴米强(强,方言,指廉价),先杀董其昌”的民谣,当地乡民以至上海青浦金山等处的报怨者将董家200馀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烧成灰烬,董其昌搜集的古今珍贵书画篆刻收藏,全付之一炬。[7][8]

Remove ads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