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观光公害
游客过多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现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观光公害(日语:観光公害/かんこうこうがい Kankoo koogai */?)[1][2],又称过度旅游、超限旅游(英语:Overtourism),是指旅游人数过多,造成过度拥挤或堵塞,因此影响当地生活的情形。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5年5月4日) |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 2018)的定义,是“旅游对目的地或其部分地区的影响,以过度负面的方式,影响市民的感知生活质量(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和/或游客体验质量”。[3][4][5]。依照此定义,过度旅游可以从旅游对当地人生活影响的角度来观察,也可以用大量游客对旅游客的滋扰来观察。
在2017年之前,人们很少会使用“过度旅游”(Overtourism)此一词语,不过现在已是最常用来描述旅游造成负面影响的词语[6]。
Remove ads
影响

过度旅游会造成社会冲突与不平等,[3]还会令非法劳工及各种非法商业活动增加,[7]并会影响环境生态。[3]
游客数量急剧增加会令公共空间很挤拥及不足够,导致“旅游投机、场所感消失同游憩素质下降、地方归属及社会文化联系断裂”,亦会造成游客及该地居民间的冲突,令居民觉得旅游发展令他们的权利被剥夺,有“幻灭的感觉”。[3] 此外,由于一些旅行社对团队旅游并不合理的安排,部分地区(如北京、香港)不乏大量游客挤占公共交通线路的情况[8]。而公共空间变得拥挤和不舒服也有可能逼使本地人在游客人数可能上升的日子转往外游,并导致了原本不必要的交通负荷。
当地社群亦会觉得外来企业抢走了本来属于该处的收入,赚了钱就汇往别处。旅游利润的分配亦会造成不均。[3]
为迎合游客喜好,地方文化习俗可能会用被用来娱乐游客,造成文化剥削及退化。为迎合游客喜好,生态旅游亦可能会让过多游客进入敏感脆弱地区。[3]
游客对物种及环境的商品化还会影响物种本来的价值。例如,台湾牛樟成品往往颇受游客欢迎,但价值却远远低于该生物存在于本来地方的效益;物种或者部落文化亦会因为商品化而将公共财产私有化,并将社区变做旅游目的地。[3]
另外因为旅游需求,地方会兴建新设施,例如开辟多些停车场,扩阔道路,升级住宿餐饮设施,这些开发行为与地方整体发展可能并不相关,但却会带来污染、大量人潮、交通挤塞、以及垃圾,甚至影响当地人本来拥有的权利。[3]
原本用以鼓励旅游的政策亦有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期、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例如一签多行之类的目的本为方便旅游人员往来的政策,反而可能会被利用,变相方便了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的人和物流(可以是老板,也可以是黑工等等),令该等活动变得活跃,并会促进了一些受管制或不达标的物质、商品等的往来(比如某些化学物质含量超标的建材、溶剂、工具、甚至汽油等,尤其是低价、劣质的),对环境以致健康带来难以评估的影响。
Remove ads
另见
延伸阅读
- 泰国拟将外国游客免签证停留期减半至30日-冀打击非法商业活动
- 过度旅游挤压生存空间 西班牙加那利岛居民示威
- 珠海女呻香港人长假期迫爆“出门要看香港假期
- 五一.有片|福田口岸过关须等4小时 内地客直击忧踩踏︰太恐怖
- 五一|西贡东坝变垃圾山 环团吁采预约制
- 《旅游导论》,高中旅游与款待科课程(中四至中六)学与教资源 ,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组出版;页168-195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