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贵港市图书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的公共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贵港市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的公共图书馆,隶属于贵港市人民政府,归属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管理[1],是贵港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事业单位[2]。贵港市图书馆是贵港市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藏有实体文献、报刊、电子文献等,截至2021年共藏有65.64万份实体文献、13.31万份报刊与193.99万份电子文献,此外亦藏有191本古籍与1,195份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文献。
贵港市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年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是当年的评估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十所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的前身是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1日成立的贵县图书馆[注 4],并因政府机构裁并、战乱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三度经历馆务停顿,在第三度恢复后于1988年至1989年间伴随贵县撤县设市为贵港市(撤销贵县建制、设立贵港市)而更为现名[注 2]。现馆舍位于港北区民主路185号,于2012年12月18日启用并对外开放。
Remove ads
历史
1931年(民国二十年),经广西省贵县教育行政会议决议,在县城西街废城守署旧址(今已不存[3])新建贵县图书馆[注 1]馆舍[6]。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1日,贵县图书馆正式成立[注 4],设管理员一人,由教育局年拨1,800元(银圆)作经费之用[4][5],其中1,200元为购书费,而剩下的600元为办公费[5]。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县教育局裁并入县政府[9],馆务停顿[4],图书馆暂迁至民众教育馆[注 5]内[6][5]。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贵县第三次县行政会议决议恢复贵县图书馆[9],馆址设于同福堂,后又迁至中山公园内[5]。图书馆馆务此后复因战乱而第二度停顿至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县文化馆自1953年起兼管图书工作,而贵县图书馆则于1962年第二度恢复[注 6]。第二度恢复的图书馆在1966年夏受文化大革命冲击使致馆务第三度停顿,馆内藏书亦全部封存。红卫兵于1967年后进驻图书馆,并将图书馆作为“派性斗争据点”,期间馆内图书遭大举劫毁,其中包括许多古籍。贵县无线电厂后又于1970年借用图书馆馆舍为其厂房。1971年,贵县革命委员会[注 7]决定第三度恢复贵县图书馆,并组织人员清理图书,翌年又恢复图书借阅。此后,图书馆的经费逐年增加,由第三度恢复当时的8,000元(人民币)增至1988年的2.2万元。[5]
为兴建新的图书馆大楼,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贵县财政局(今贵港市财政局)在1984年至1985年间分别拨款10万元与17.3万元作建造经费[5]。出身贵县的历史学家罗尔纲亦于1986年把出版《困学集》[注 8]的稿费全部捐献给家乡,并向贵县图书馆(即今贵港市图书馆)赠予一批专著和资料[11][12]。新大楼于1987年9月30日落成启用[13],而贵县图书馆亦为罗尔纲的善举而在馆内设立“罗尔纲著作专柜”[12]。
贵县图书馆于1988年至1989年间伴随撤销贵县建制、设立贵港市的决定而更为现名[14][注 2]。据1993年《贵港市志》所载,贵港市图书馆归属贵港市文化局管理[19]。2004年,贵港市政府决定在贵港市图书馆建立贵港市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并于次年10月拨款40万元人民币购置设备,11月16日正式开始运营,读者可以在电子阅览室查询文化信息数据资源[20]。

2012年12月18日,贵港市图书馆现馆舍启用并对外开放[21]。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将贵港市图书馆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是当年的评估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十所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的图书馆之一[22]。同年10月1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广西联络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港澳事务办公室、贵港市港澳事务办公室在图书馆联合主办“桂港合作标语创作比赛颁奖典礼”活动,并在图书馆设立“香港图书阁”,捐赠200多本香港书籍予图书馆[23]。
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贵港市图书馆于2020年1月23日紧急闭馆,取消所有线下活动,仅维持数字服务,至3月28日恢复开放部分线下服务窗口[24]。同年6月5日至7月5日期间,贵港市图书馆向公众征集图书馆标志草案,并于7月10日至20日评出获奖作品8件,其中一等奖一件、二等奖两件、三等奖五件[25],而来自浙江乐清的章云途创作的一等奖作品最终获采纳为图书馆的标志,并自2021年的年报起始见于图书馆年报上[26][27]。
2021年3月22日,贵港市首个自助图书馆、位于港北区荷城路市体育中心园区路口西侧的“荷城智慧书房”启用[28][29],此后荷城智慧书房被视同贵港市图书馆的分馆[30]。2023年,全国图书馆参考谘询联盟管理中心发布《关于2022年度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服务先进单位、优秀服务奖的表彰决定》,贵港市图书馆以64,678条的网上文献传递量获得“2022年度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先进单位”称号,是获得该称号的20所图书馆之一,而馆长李燕锋本人则以63,351条的文献传递量获得“2022年度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优秀服务奖一等奖”,是一等奖的10名获奖人之一[31]。
Remove ads
馆舍
1931年(民国二十年),广西省贵县教育行政会议决议筹建贵县图书馆[4],馆舍的建筑费以附加粮赋的方式筹集,并拆除城墙城砖用于建造馆舍[6]。馆舍为西式建筑[32],位于贵县县城西街废城守署旧址[6],1993年《贵港市志》称其为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所在处[5],而贵港本地作家杨旭乐在接受《南国早报》访问时则称该处位于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对面[3]。杨旭乐在其本人讲述贵港市内文化遗产的著作《话说怀城》中称贵县图书馆在图书馆暂迁至民众教育馆后的原址先作为贵县修志局大楼,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贵县志》修毕后又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转而成为中国国民党贵县党部(下称“县党部”)大楼,县党部又于同年创刊发行《贵县日报》(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版),直至1949年12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贵县县城[32][注 9]。该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2年起作为贵县(贵港市)人民印刷厂的用地[34][32]。根据《南国早报》的报导,该处在2016年3月29日时已开展拆卸工程,故今已不存[3]。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贵县图书馆暂迁至民众教育馆内[6][5]。根据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贵县志》的记载,民众教育馆址原为贵县县城的城隍庙,于1865年(大清同治四年)最后一次重建为城隍庙,有梁廉夫重建城隍庙碑,而城隍庙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改建为中山纪念堂,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又附设民众教育馆[35]。杨旭乐在《话说怀城》中称民众教育馆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改作贵县人民政府礼堂[36][注 10]。贵县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12月将礼堂定价13万元转让给贵县人民电影院作为专用电影放映场地,时内设座位1036个,自治区电影公司后又于1982年冬拨款20万元进行重修,使座位增至1150个,而县电影公司再于1988年春贷款18万元,以在人民电影院安装空气调节设备[38]。根据杨旭乐在《话说怀城》中的说法,人民电影院(即民众教育馆址)现已废弃,并被划入郁江北岸堤路园规划项目等待拆卸重建[36]。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贵县第三次县行政会议决议恢复贵县图书馆[9]后,其馆址先设于同福堂,后又迁至中山公园内,其中同福堂位于贵港市县级市时期的人民政府大楼大门东侧,而中山公园今名东湖公园[5]。1962年贵县图书馆第二度恢复后,其馆址设于和平路650号,1971年贵县革命委员会决定第三度恢复贵县图书馆后沿用[5],楼面总面积400平方米[39][注 11]。1987年9月30日,贵县图书馆的新大楼落成启用[13],该大楼位于广场路[40],楼高5层[41],楼面总面积1,53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20]),设少儿、报纸、科技阅览室、190个读者座位、5间可容纳20本书籍的书库,以及14间用于采编、宣传、装订、办公的房间[5],设计藏书量20万册[20]。
Remove ads
因城市建设规划,贵港市图书馆搬迁至新开发区[42],2012年12月18日,贵港市图书馆现馆舍启用并对外开放[21]。现馆舍位于港北区民主路185号[8],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此投资3,250万元用于建造现馆舍[21]。现馆舍楼面总面积11,349.1平方米[43][注 12],楼高5层[44],馆内主要服务设施包括阅览室、图书借阅室、读者自修室、报告厅、展览厅等[21],设置504个阅览席位,有计算机45台供读者使用[42],由于周边小学众多,贵港市图书馆的读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少儿,图书馆的少儿借阅室面积232平方米,藏书13.6158万册,设有85个阅览席位和少儿专用微型计算机25台[45]。现馆舍在2021年已出现楼顶与外墙玻璃老化的情形,以致在雨天时多次出现漏水现象[46]。现馆舍除设有两部升降机与两至三道楼梯联通各楼层,以及在所有楼层设有厕所外,具体设施列表如下[44]:



Remove ads
馆藏
贵县图书馆成立时的藏书量为1,300本[5],而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图书馆暂迁至民众教育馆当年的藏书量为2,737本[49][注 13]。第二度恢复的图书馆在1966年藏书4万本,但在红卫兵进驻图书馆后减至2万本,而在贵县无线电厂借用图书馆馆舍为其厂房后再减少1万多本[5]。第三度恢复的图书馆在1989年共藏书96,364本,其中哲学类1,800本、综合类13,864本、自然科学类25,700本、社会科学类55,000本(含文艺类44,000本),此外亦订有报刊267份,其中报纸60份、杂志207份[18]。
2021年,贵港市图书馆共藏有65.64万份实体文献、13.31万份报刊与193.99万份电子文献,并存有23.56太字节的数码资源(其中6.54万份实体文献[注 14]、4,012份报刊[注 15]、14.19万份电子文献[注 16]与9个、共0.69兆位元组的数码资源为当年新增)[51],此外亦藏有191本古籍与1,195份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文献[50]。
Remove ads
馆务

2021年,贵港市图书馆全年总流通人次达69.92万,数码资源总访问量达349,558次,网络数码阅读点击量与下载量达349,558次,电子文献下载量达17.82兆位元组,共有持证读者57,985人(成人37,483人、少儿20,502人),外借图书30.62万册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307次[52]。
贵港市图书馆于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9时开放,惟1楼的(借书证)办证谘询处、视障阅览室与4楼的地方文献和工具书阅览室、政府资讯公开阅览室仅于每日上午9时至中午12时与下午3时至下午6时开放[48],荷城智慧书房于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11时开放[48]。2023年春节前夕,贵港市图书馆在1楼开放了“荷你悦读”24小时阅读空间,阅读空间占地80平方米,有24个阅览席位和5000余册图书,设有自助借还办证机、微型图书柜、朗读亭等自助设备,读者持借书证或个人身份证即可刷卡进入,提供自助办证、图书自助借还、自习阅读等服务[44][53][54]。
图书馆在2021年共获拨款679.95万元,其中86.88万元为文献购置费[30]。图书馆共有10个下设机构部门,分别是办公室、财务室、采编部、流通部、资讯技术部、阅读推广部、少儿部、安全保障部、地方文献中心部与馆务服务中心[55]。截至2021年底,图书馆共有馆员20人,其中女性14人、男性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17人、中级以上职称者18人[56]。现任贵港市图书馆馆长兼中国共产党贵港市图书馆支部书记是李燕锋[57],她是壮族人,于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58]。
Remove ads
贵港市图书馆在其馆舍的1楼设有办证谘询处[44],贵港市民[注 3]凭本人有效证件原件[注 17]可到办证处或自助办证机办理借书证[47]。图书馆的借书证一证通用,可在图书馆的外借窗口或各个分馆通借通还,每张借书证可借4本图书,借期为40天,到期前可续借15天,逾期归还的图书按每本每天0.2元收取逾期费,而每本图书的逾期费上限20元[47]。
图书馆设有两个借阅室与七个阅览室,两个借阅室分别为中文图书借阅室(3楼)与少儿借阅室(2楼),而七个阅览室分别为报刊阅览室(4楼)、地方文献和工具书阅览室(4楼)、政府资讯公开阅览室(4楼)、少儿阅览室(1楼与2楼各一)、电子阅览室(2楼)与视障阅览室(1楼)[44]。除此以外,图书馆在1楼设有展览厅、读者报告厅与“香港图书阁”[44],其中“香港图书阁”于2018年10月12日设立,藏有200多本当年捐赠予图书馆的香港书籍[23]。

贵港市图书馆提供数码文献服务,包含23个数字资源[59]与2个特色资源[60],所有资源均可经局域网与电子证访问[59][60],而图书馆也分别在馆舍的3楼与2楼设置了数码资源体验区与少儿数码资源体验区[44]。2021年,图书馆的数码资源总访问量达349,558次,电子文献下载量达17.82兆位元组[50]。还提供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芸阅读、博看微书屋、超星读书、一网读尽、读联体平台、新语听书、中华连环画、QQ阅读等数字资源服务[61]。此外,图书馆设置了微信(WeChat)公众号,截至2021年该公众号已有粉丝25,364人,当年发布推文384条,阅读量209,492次,其影响力于中国大陆各地级行政区或以上级别图书馆的公众号中长期保持于前50名内[62]。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贵县第三次县行政会议决议恢复贵县图书馆[9]后,经复设的县教育局于县内22处设有阅报室[5]。1966年,第二度恢复的图书馆于县内22处设有农村图书流通站,但在贵县无线电厂于1970年借用图书馆馆舍为其厂房后先后瘫痪[5]。1987年,贵县境内共有382个农村图书室,图书馆从1988年开始与桥圩镇文化站图书馆联合开展为该镇33个专业户传递科技和经济信息的读书致富挂钩活动,并为蒙桐村李屋队分期分批提供适用的各类种养资料,在该队建立科技资料应用示范村[18]。
2021年3月22日,贵港市首个自助图书馆、位于港北区荷城路市体育中心园区路口西侧的“荷城智慧书房”启用[28][29],建筑面积70.25平方米[43][30][注 12],此后荷城智慧书房被视同贵港市图书馆的分馆[30]。截至2021年,贵港市图书馆已建立港南区图书馆分馆与达开高级中学分馆两所分馆[63][64]。2022年,图书馆又于港北区港口高级中学、新江南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建立分馆[65][注 18],此外又于同年先后启用自然博物馆分馆、贵港市乡村振兴科技主题图书馆[66]、生态环境科普主题分馆[67]、山边旅游主题分馆[68]共4个主题分馆。除分馆外,贵港市图书馆于2021年已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营、学校、社区、乡村等地建立了36个馆外流通点,其中当年新建12个[30][64]。还与荷城小学、华国学校、中周小学、荷城中学、贵港市高级中学等学校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读者服务宣传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道德讲堂”等活动[42]。
贵港市图书馆于2015年3月创立读者活动品牌“荷城学堂”,主要以讲座和培训作为载体,邀请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及授课嘉宾[69],还借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模式,于2020年推出阅读推广活动项目“荷城诗会”诗词竞赛活动,以“感悟诗词之美,传承中华文化”为宗旨每年举办一届,比赛分为线上初赛、线下复赛、线下决赛三个环节,报名参赛者不限年龄和职业,决赛在贵港广播电视台手机台同步视频直播,第一届决赛直播观众1.7万人次,第二届决赛直播观众9.7万人次[70]。
注释
- 1988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撤销贵县建制、设立贵港市[1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此事于1989年3月16日下达通知[16],而此事亦于同年4月25日上午举行的第九届贵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获确认并正式生效[17]。1993年《贵港市志》第1041页在提到图书馆于1988年的事件时已使用“市图书馆”用于提述[18]。
- 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居住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等。[47]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