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道经目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道经目录,又作道教经目道教目录,指道教经书目录。随众多道教典籍如上清经灵宝经的流传和出世,道士开始编订不少“道经目录”用来记载道经丹书的名称、传世过程、撰述或出世年代、类型和卷数等事项。

已知最早道教目录载于东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分为道经和诸符两类。在南北朝时期,陆修静编纂《三洞经书目录》奠定后世道藏“三洞”分类的基础。隋唐时期,不少帝王崇信道教。唐玄宗下令编纂《道藏》,目录曰《三洞琼纲》。古代的道藏目录大多已经亡佚,现仅存《大明道藏经目录》和《道藏阙经目录》。[1][2]

道教目录

道藏一切经

藏经目录

葛洪在《抱朴子·遐览》记载其师郑隐的藏书,分为“道经”和“诸符”两大类,内容涉及仙道方术、九宫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谶记。

陆修静在泰始七年(471年)上呈《三洞经书目录》,著录南朝初期江南流行的三批道经群:洞真部上清经、洞玄部灵宝经、洞神部三皇文,以及药方符图,这是道教史上第一部道藏目录学著作,确立后世道藏的“三洞”分类。

至元十二年(1275年)刻石的〈道藏尊经历代纲目〉,叙述道教经书的源流和流传状况,起始自陆修静(406-477)上呈《三洞经书目录》至宋德方(1183-1247)刊刻玄都宝藏为止。

《大明道藏经目录》和《道藏阙经目录》是现在仅存的古代道藏目录。

更多信息 名称, 编纂者 ...

题解

更多信息 名称, 编纂者 ...

三洞四辅经目

隋唐道士升阶时,会受戒律、经教、符箓作为凭证。按《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和《三洞奉道科戒》,其次第大略为三皈五戒(清信弟子)、正一箓、五千文箓、洞神经箓、灵宝经箓、上清经[20]。明清正一道的道士品阶,则是按照《天坛玉格》,该书是整合宋元道法法职阶序与既有经箓法位的产物[21]

又按道教传说,历代圣人帝王道教祖师神仙得受道经,上起三皇,下到汉武,乃至于张天师魏夫人葛仙翁等。

更多信息 类型, 名称 ...
Remove ads

官府私人图书目录列表

更多信息 书名, 编纂者 ...
Remove ads

当代道教目录学著作列表

  • 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1978)、《敦煌道经图录篇》(1979)
  • 任继愈、钟肇鹏主编《道藏提要》(1991, 1995, 2005)
  • 朱越利《道藏分类题解》(1996)
  • 中国道教协会《中华道藏经目录》(2004)
  • 施舟人傅飞岚主编《道藏通考》(The Taoist Canon)(2004)
  • 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2004)
  • 丁培仁《增注新修道藏目录》(2008)
  • 萧登福《正统道藏总目提要》(2011)
  • 黎志添等,《道藏辑要•提要》(202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