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达定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达定妃(14世纪?—?),出身待考,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皇七子齐恭王朱榑与皇八子潭王朱梓之生母,未知与被太祖所纳的陈友谅侍妾是否为同一人。

生平

达氏的早期生平待考,仅知她在朱元璋尚为韩宋皇帝韩林儿属下时已在他身边服侍。龙凤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生明太祖第七子齐恭王朱榑[1]。明朝洪武二年九月初六日,生明太祖第八子潭王朱梓[2]。洪武三年五月初七日(1370年6月1日),明太祖册封妃孙氏为贵妃,胡氏为充妃,郭氏为惠妃,郭氏为宁妃,达氏为定妃,胡氏为顺妃[3]。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驾崩,未知达氏此时是否仍然在世。

考证

有认为达定妃原为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侍妾。钦定编纂的刑事特别法规《御制大诰》记太祖亲自攻下武昌时,因对陈友谅擅自带兵入侵之事感到愤怒,“故有伊妾而归”[4]。据考证,龙凤九年(1363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期间中箭身亡。龙凤十年(1364年)二月十九日,陈友谅之子陈理率领太尉张定边等人,在武昌城门外投降[5]。陈友谅的侍妾应该在此日期左右被太祖所纳。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私撰的纪传体史书《罪惟录》称潭王朱梓之母阇妃为“故汉友谅宫人也,或曰达定妃”,并称太祖册封阇妃时有云:“朕平诸僣伪,未尝有其妻女,汉我深病,出此迹”,似乎仍然视她为自己的败笔。潭王朱梓因为对母亲的恩情,竟然在牌上写下谩骂之语:“宁见阎王,不见父皇。”这表明阇妃劝说朱梓反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6]。达氏“寻以子故伏诛”[7]

类似的说法也见于《皇明纪略》等史料。这些史料记太祖攻克陈友谅、俘获他的妻子和家眷之后,曾说他自从起兵以来,从未纳过别人的妻女,但是陈友谅三次侵犯金陵、四次侵犯太平,所以他对陈友谅恨之入骨,“其妻阇氏可没入掖庭”。不久,阇氏生下一个儿子,被封为潭王,据说是陈友谅的遗腹子。潭王将要前往封国长沙时,阇氏对他说:“尔乃汉王陈友谅子,汝父被杀,吾为汝忍死于此,他日当为父复此仇也!”潭王之后发兵反叛,太祖派遣太傅徐达之子前去讨伐。潭王紧闭城门,抱著他的幼子在城墙上巡行,将一块写有“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的铜牌扔到城外,随后放火烧宫,带著儿子跳进隍堑自尽。太祖大怒,假借“妖星乱宫”的名义,将宫人全部杀害,只有脱下簪珥请罪的马皇后被免除处罚。然而,原任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中针对以上史料的说法,提出几点反驳。第一,潭王的生母是达定妃,并非阇氏,与齐王朱榑是同胞兄弟。第二,潭王生于洪武二年,距离陈友谅败亡已近十年,不可能是他的遗腹子。第三,孝慈高皇后马氏去世于洪武十五年,距离潭王自焚已有七年,马氏不可能脱下簪珥请罪。第四,潭王自焚是因为妻子的家族犯大错,感到不安,当太祖派使者安慰并召他入朝时心怀疑惧,于是与王妃一起自焚,并非发兵反叛[8]

除此之外,明末文人沈德符所撰的《万历野获编》认为,陈友谅之妾与达定妃并非为同一人,指出朱元璋深恨陈友谅,“曾纳其妾,旋即遣去,深以为悔,野史讹传为曾生潭王梓”[9]。近代研究者李晋华认为,“阇”、“达”二字“为双声,易混为一”,两者可能是同一人,但朱梓为陈友谅遗腹子一说确实是失真传闻[10]:66—67

Remove ads

影视形象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