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边防步兵 (哈布斯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邊防步兵 (哈布斯堡)
Remove ads

边防步兵GrenzersGranichary,源于德语:Grenzer,“边防卫队”或“边境卫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graničari、krajišnici、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граничари, крајишници,俄语:граничары)是一种效力哈布斯堡王朝(随后的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军事边境轻步兵单位。当时这种边防兵所驻守的边界,便形成了基督教欧洲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缓冲区,而该军事单位最初兴起是为对抗鄂图曼土耳其人以防卫自身所处家园。当没有与奥斯曼帝国发生战争的危险时,该类边防军团也被哈布斯堡王朝投入于其他战事之中,同时候每个边防团的一个营维持著驻守边境的任务。

事实速览 边防步兵, 国家或地区 ...
Remove ads

起源

该单位脱胎自Pandurs这一非正规军,而后者于18世纪时也被哈布斯堡征召作为民兵,以防卫和鄂图曼帝国间的边境,并在七年战争中担当散兵[1]然而,到了拿破仑战争时代,边境的部队改编成更正规的线列步兵团,但被奥地利将领们视作介于轻装步兵和线列步兵间的兵种单位。

Thumb
军政国境地带(Militärgrenze)图示(红色线标识)

然而边防兵团原本组建时是作为散兵游击单位,被认为是无法胜任和正规兵种一样的行列步兵任务,因此,奥地利军事指挥层的许多人并不十分尊重他们。在1800年的兵变发生后,边防步兵总数由57,000人锐减到剩下13,000人。尽管如此,边防步兵在实战中有著出众表现,尤其于马伦戈奥斯特里茨的战事上,赢得了法国人的尊重——拿破仑对其有很高评价,认为是整个奥地利军队之中最能战的部队。 1809年奥地利在第五次联盟战争中战败时,依据美泉宫条约奥地利被迫割让萨瓦河右岸,卡尔洛瓦茨利卡克罗地亚区域予法国,由此第1、2、3、4、10和11边防兵团转籍服役法军,直到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为止。[2]

至十九世纪,随著鄂图曼土耳其人不再成为边境的威胁,维持边境步兵的需求有所减低。同时间随着巴尔干的民族主义兴起,奥地利最高指挥部也对边境兵团产生其可能起事的怀疑。在被逐渐缩减规模的情况下,边境兵团是效力直到奥匈帝国解体为止。

Remove ads

历史

在1538年时奥地利哈布斯堡建立了两个边境军事屯驻分区:较大的一个便是被称之为Krabatische Grdnirz克罗地亚边界,由当时奥地利军队沿著乌纳河驻守最南端的哨所,一直延伸到萨格勒布以西的乌斯科克人定居区北端;第二个区域即Windische Grdnitz斯拉沃尼亚边区,是位于萨格勒布-瓦拉日丁的东南方。以上军事驻防区的定居者和士兵们,便以Grenzers之名而为人所知。[3]

除了上述区域,于奥属匈牙利(包括特兰西瓦尼亚)也建立起同一类边防团,以防范鄂图曼人对属地边境的侵扰。在当时克罗地亚与斯拉沃尼亚的领土上,肩负边防团任务的有塞尔维亚人弗拉赫人、乌斯科克人 (Uskoks)、 马托洛斯人(Martolos) ,而在匈牙利的则是塞尔维亚人哈杜克人、马托洛斯人和弗拉赫人。其中克罗地亚的弗拉赫人和匈牙利的Hajduks,当时不仅享有个人特权,还拥有领土特权。从巴尔干移民过来的瓦拉几人带来了他们的习惯法,而作为一个古老的斯拉夫社会经济共同体而与当局合作,而匈牙利的hajduk这个名字也表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4]

Remove ads

边防团建制

Thumb
1770年的瓦拉几亚边防步兵第二团的将官(Officer同Gemeiner

边防步兵团建制不仅是军事单位,也同时是领地及行政性质的单位。[5]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