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邓演达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邓演达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中山陵东侧,墓主邓演达[1]。
历史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被处决。二十多天后,时任京沪卫戍司令的陈铭枢与邓演达兄长邓演存等人方才寻找到邓演达遗体。由陈铭枢出资购棺,在附近小营岗安葬。日后称邓演达烈士殉难处[1]。
1953年春,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季方提议,在紫金山南麓选择墓址迁葬邓演达。最后决定,以灵谷寺东侧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二公墓为邓演达墓的墓址[2]。此墓与廖仲恺墓形成为中山陵东西两翼、左右对称的格局。相关费用,由中国国务院出资[1]。
1957年11月,邓演达遗骸由邓墓迁葬至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二公墓旧址[1]。11月29日,时值邓演达烈士殉难二十六周年纪念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及江苏省各界人士举行安葬公祭典礼[2]。
1976年3月,邓演达墓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2001年6月,邓演达墓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并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
2008年3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在邓演达墓树立一尊邓演达半身戎装铜像。农工党中央、江苏省委、南京市委确定邓演达墓为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1]。
Remove ads
建筑

邓演达墓为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1][2]。利用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二公墓原有的由梅花瓣弧形组成、波浪式起伏围墙[1]。
墓丘、墓碑坐北朝南。墓碑高4.8米、宽1.2米。碑座高1米。墓碑正面为何香凝题写的“邓演达烈士之墓”的七个贴金阴文大字。背面刻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256字碑文,记述邓演达生平和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的业绩[1][2]。
邓演达铜像位于墓地入口处的花坛内,处于墓丘、墓碑形成的中轴线上。铜像高1.8米,重1吨。底座高2.3米,贴青灰色花岗岩,花饰延续原有建筑风格[1]。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