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Remove ads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晨光社区沙石岗,是邓演达的初葬地[1][2]

事实速览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3月,邓演达烈士殉难处列入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7月,列入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被处决。二十多天后,时任京沪卫戍司令的陈铭枢与邓演达兄长邓演存等人方才寻找到邓演达遗体。由陈铭枢出资购棺,在附近小营岗安葬。1957年11月,邓演达遗骸迁葬至紫金山南麓邓演达墓[1]。1957年后,此地成为南京军区179旅一营三连射击场[3]。墓葬建筑仅存一座方尖碑[4]

2000年10月中旬,时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李蒙江苏省视察工作。在南京市期间,李蒙前往邓演达初葬地悼念。李蒙对相关人员表示,你们要想办法修缮一下,起码要修一条路可以走人,修建一个能容纳二三十人的平台可供一个支部凭吊,必要时中央可支持[4]

2001年2月,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员会以集体提案形式,在江苏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修缮邓演达烈士殉难处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四条建议:整修邓演达殉难地的墓碑、修建活动平台、修建道路、立文字碑,估算资金十万元。该提案认为,“若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修缮完毕,南京则有东郊的邓演达墓雨花台烈士陵园邓演达烈士事迹纪念室,沙子岗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不仅构筑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教育基地,也将进一步突出江苏暨南京在我国民主革命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4]。”

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员会的推动下,邓演达烈士殉难处的维修方案成型。200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财政厅出资二十万元,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员会负责进行修缮。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员会副主委、市园林局总工程师李蕾担任修缮方案设计师。南京军区179旅组织施工,提出“即使超出预算也由部队承担”,并提供部队土地用于修路。由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建筑公司施工[4]

2002年6旬,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修缮工程完工[4]。6月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章师明朱兆良出席修缮纪念碑揭幕仪式[1]

2006年3月,经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员会申报,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以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之名,列入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年代为近代,分类为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属东山街道晨光村沙石岗[5]

2014年,考虑到多年来形成的破损和新发现的1932年修建时资料、图片,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南京市委员会提出对邓演达烈士殉难处进行扩建。11月,扩建工程竣工[6]。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将邓演达烈士殉难处列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教育基地(6号)”[2]。12月2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举办相关活动。在邓演达烈士殉难处,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龚建民共同为“农工党中央党史教育基地”揭牌[6]

2021年秋,时值邓演达烈士殉难90周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员会对邓演达烈士殉难处周边环境整体优化、提升,新建殉难处简介石碑[2]

2025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邓演达烈士殉难处列入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总序号992,分类号V-302,年代为民国,分类为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

Remove ads

建筑

方尖碑高约3米,其中碑座高0.84米,碑身上宽0.25米,中宽0.30米,下宽0.35米。碑身上端有中国国民党党徽,碑身正中为陈铭枢亲自题写的碑文:“故友邓择生先生之墓”,右上款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正月”,左下落款为“陈铭枢敬题”。碑座四周分布的十根矮柱围成约20平方米的平台[1]

2002年6月,修缮工程完成后,邓演达烈士殉难处成为占地400平方米的陵园式建筑。内有纪念碑一座,纪事碑一通,汉白玉石雕花环一组,台阶共四层22级[3]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