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碧酒家

阮秋在1943年創辦的酒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碧酒家
Remove ads

金碧茶楼酒家,简称金碧酒家,是阮秋在1943年创办的酒楼,位于香港彩虹邨金碧楼的底层。它在初期会经营茶市和午市,因此全称会包含茶楼。之后因员工年纪问题而只经营晚市。该酒家在2003年后以怀旧菜作其主打菜式,并会在节庆时举办蛇宴盆菜宴、龙趸宴等宴会。

事实速览 金碧茶楼酒家, 成立 ...

金碧酒家在1943年开始以“秋记酒楼”的名义在牛池湾营业。之后彩虹邨金碧楼建成入伙,它于是在1964年搬到该楼宇继续营业,并改名为“金碧茶楼酒家”。2011年,阮秋因病离世,酒家改由其子女继续经营。2023年至2024年期间,香港政府分阶段公布有关重建彩虹邨的安排。金碧酒家的其中一位负责人阮振强在2024年表示,他们或选择在重建时结业。另一位负责人则表示有意在重建后再于彩虹邨继续营业。

Remove ads

历史

金碧酒家在1943年开始以“秋记酒楼”的名义在牛池湾营业,由阮秋创办。之后彩虹邨金碧楼开始入伙,它于是在1964年搬到该楼宇继续营业,并改名为“金碧茶楼酒家”[2][3][4]。1960年代,它在《彩坪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成为该间酒家唯一对外刊出的广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婴儿潮诞生的一代及于附近小巴总站停泊小巴的司机为当时金碧酒家的主要客源[2][5]。除此之外,来自启德机场的游客和员工也会前来光顾[6]

2003年,SARS冠状病毒在香港引起疫情,令该酒家生意受到打击。阮秋的儿女于是回到酒家协助应对这一环境,并改良菜式[2][7]。2011年,由于彩虹邨整体人口老化,酒家欠缺顾客光顾,所以它不再提供点心[8]。同年,阮秋因病离世,酒家改由其子女继续经营[2]。2023年至2024年期间,香港政府分阶段公布有关重建彩虹邨的安排。金碧酒家的其中一位负责人阮振强在2024年表示,他们或选择在重建时结业[9]。另一位负责人则表示有意在重建后再于彩虹邨继续营业[10]

Remove ads

位置及营运

金碧酒家位于彩虹邨金碧楼的底层[9]。它的全称包含茶楼的原因在于它开业时会经营茶市和午市,之后因员工年纪问题而只经营晚市[1][4]。内部装修具传统酒家色彩,如采用青绿色瓷砖的墙壁、绿白色的皮石地板、以红色作底色的金字牌匾[11][12]。墙上挂有香港的社会名人光顾酒家时的照片[13]。正门挂有对联,写有“金盏银盘佳肴迎贵客”和“碧杯玉箸美酒䜩嘉宾”[14],它由顾客送赠[12]

它还在经营茶市和午市时会把传统茶市的“一盅两件”改为“一盅一件”,以迎合长者食量较少的特点;午市则主要出售盖浇饭[4]。该酒家在2003年后以怀旧菜作其主打菜式[15][1],并会在节庆时举办蛇宴盆菜宴、龙趸宴等宴会[1]。2023年《大公报》的报导指出它提供的怀旧菜有超过20款,其中包括八宝鸭、酥炸蟹钳、锦卤云吞[15]。由于它们不少需要时间制作,所以酒楼会要求顾客预订座位[16]

回响

饮食男女》在2010年写道金碧酒家成为了彩虹邨居民的共同回忆,而且它“细心为邨民服务”——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讲师骆颕佳表示其写法是在把该酒家视为“充满人情味的情动空间”及社会企业,较不重视其商业性[17]:152。杂志美食专栏作者方健仪赞扬金碧酒家具“怀旧”色彩,让人“走进去即很有儿时感觉”[18]。饮食写作人陈俊伟指该酒楼的设计在2024年的香港已是罕见,并赞扬它的绿色瓷砖墙[19]TOPick记者冯柏伟同样指其绿色瓷砖墙有“人情味”[20]

信报》专栏作者刘健威表示金碧酒家对粤菜的煮法“粗豪而有个性”[21]。方健仪形容它的菜式让人难忘[18]。《回忆中的香港味道》著者何故对它的食物份量和味道表示好评[18]。《再会茶楼岁月》著者梁广福赞扬它的怀旧菜为“原汁原味”[12]。《am730》记者在尝过该店的杏汁猪肺汤后,形容它“香甜浓郁”[22]。陈俊伟亦赞扬上述汤品。同时表示其炸蟹钳充满“鲜虾味”[1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