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长洲抢包山 (比赛)

於香港長洲舉行的年度體育攀登競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洲搶包山 (比賽)
Remove ads

长洲抢包山(英语:Cheung Chau Bun Scrambling Contest[1])是香港长洲一年一度于长洲太平清醮结束后举行的体育攀登竞赛。现时抢包山比赛活动在每年醮会第三天化大士之后,亦即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香港佛诞公众假期之后,翌日的凌晨12时正假长洲北帝庙游乐场足球场举行。比赛现为每年“包山嘉年华”(Bun Carnival)的重要环节,由香港长洲太平清醮值理会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合办。[2]

Thumb
2010年举行的长洲抢包山比赛

历史

本来于太平清醮中设立了五座由平安包积成的包山供奉北帝,醮会结束后,挂在包山上的包子供居民抢夺。由于拿到越多及越接近包山顶的包子,代表取得越多福气,人群往往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下便涌到包山徒手攀爬,尽量争夺最高处的包子。

在1978年5月10日凌晨举行的抢包山活动中发生倒塌事故,当时有数百人挤满三座高约三层楼的包山,包山在人群争相攀爬下不胜负荷,其中名为“福如东海”的包山突然倒塌,并且压向在旁边名为“安居乐业”的包山,在两座包山倒塌时有多人连同包山一起倒下,在包山下的围观者也走避不及,导致数十人受伤,医院接收24名伤者,有13人需要留院,当中1人伤势严重,需要辅助空军出动直升机由长洲医院转送往伊利沙伯医院接受治疗[3]。同年10月24日,新界政务司与长洲乡委会开会讨论后,基于公众安全,决定1979年起的太平清醮取消抢包山活动[4]。此后,包子改为派发[5]。至2005年,另外搭建塑胶包山,举行有异于传统民俗活动的抢包山比赛。

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香港疫情康文署宣布2020年至2022年的抢包山比赛取消。[6][7][8]

2023年,随著疫情结束,康文署宣布复办包山嘉年华及抢包山比赛。[9]

Remove ads

概述

Thumb
抢包山比赛使用的包山
Thumb
搭建中的包山

包山位于长洲北帝庙游乐场足球场,高14.42米,由结构工程师认可的物料和方法搭成,内部的支撑结构为钢架,外部配上没有支撑用途的竹枝以保留传统风情,造价约57万港元。包山的构造上取得香港屋宇署香港建筑署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攀山总会的意见及支持,以确保包山的安全。比赛场地只容许1,000人现场观赛。

2007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宣布用9,000个塑胶“仿真包”代替真包,避免再次出现上一年因雨天令包子发霉发臭的情况。康文署更考虑每年把“仿真包”循环再用,以达环保效益。

每个包山只挂上9,000个塑胶包子,而包子印上“平安”二字,寓意没有意外发生、平平安安。爬包山人士均需接受香港攀山总会的攀包山和防堕安全训练,此外必须佩戴安全绳。而包山底部会铺上软垫,即使参赛者跌下亦不会受重伤。经当局严格选拔后,只有12名参赛者获准抢包山。

比赛形式

12名参赛者须在3分钟内爬上包山抢包子及返回地面,逾时不能返回地面者作落败论。包山架上的包子分为3层,共有9,000个平安包,较高位置的“9分包”有900个、中段位置的“3分包”有1,700个,而“1分包”则有6,400个。在3分钟内抢到包子总分最高的为冠军。个人比赛决赛中男子组设冠、亚、季军三甲奖项,女子组则只设冠军。此外,比赛亦有“袋袋平安奖”,颁发予个人比赛决赛中抢得包子数量最多的参赛者。个人赛结束后,则举行团体接力邀请赛,由大会邀请香港邻近地区的攀爬选手及长洲社团组织一同比赛。

抢包山比赛在2005年首届比赛开始便已加入团体组别赛事。为免将包山中间的包弄跌,影响个人赛的结果,团体赛被安排在个人赛后进行。初期团体赛的比赛形式为由各个参赛团体派出五人参赛。赛会会事先在包山顶放置若干个袋(视参赛队伍而定),袋内有5个平安包,赛事以接力形式进行。先由一名选手爬上包山顶,在所属的袋内取一个包再返回地面,然后由另一名队员爬上,进行相同动作,所有队员在最快时间内取得各自的平安包为胜。团体赛其后演变为团体接力邀请赛,由大会邀请香港邻近地区的攀爬选手及长洲社团组织一同比赛。

奖项及参赛者沿革

2005年冠军为长洲居民郭嘉明,其正职为消防员,一共抢得51个包子。郭于2006年及2007年度卫冕冠军。至2008年度,个人赛冠、亚、季军得主,分别是攀石教练黎志伟、消防员郭嘉明和张文翔

2007年,比赛首次面向国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跨国抢包山比赛,有越南等国家及地区参与。

2010年,比赛增设女子组冠军,首位包山后是黄嘉欣

2013年,比赛增设“袋袋平安奖”,颁发予个人比赛决赛中抢得包子数量最多的参赛者,首位袋袋平安奖得主是郭嘉明。

2016年,比赛增设“包山王中王”及“包山后中后”奖项,分别颁予累计三届比赛中赢得男子组冠军或女子组冠军的参赛者。首位获颁“包山王中王”的参赛者是2019年男子组冠军郭嘉明。[10] 首位获颁“包山后中后”的参赛者则是2023年女子组冠军黄嘉欣。[11]

2025年,龚子珊赢得女子组冠军,成为第二位获颁“包山后中后”的参赛者。

历届比赛成绩

更多信息 日期, 冠军 (得分) ...
Remove ads

衍生商机

Thumb
仿长洲太平清醮平安包外形的发光二极管变色灯

由恢复抢包山活动开始,在每年长州太平清醮期间,均有大量游客涌入长州。不少商户把握了商机,除了加做平安包外,还推出了平安包造形的枕头、零钱包、饰物等,为长州本土带来大量营收。

批评

政府将长洲太平清醮包装成旅游项目,以及将抢包山改成攀山比赛形式,就被不少人批评为“不伦不类”、“商业化”、“文化承传欠奉”。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廖迪生教授指出,节庆传统跟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数百人以至数千人参与的活动里,表现出社会性或地区性的团结,所以文化风俗传统隐含社会结构意义;而政府首创的“抢胶包”,只保留活动框架,跟当地人、当地社会文化全无关系[16]

有论者引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2000)指出,保护文化之目的是“在经济和技术发展时,将文化和人的价值置于中心位置”,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是要“有活生生的实践者,有观众,也活生生地存在于社会当中”,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应该以提升“文化尊严、文化自豪和文化身份”为目标。香港官员处理抢包山的取态,是将传统文化承传变成旅游收益项目,既无内涵,亦无生命力,甚至连起码的尊重都欠奉[17]

长洲建醮会认为政府接手主办的抢包山不是传统,所以不与为伍。乡绅黄维坤表示“其实长洲居民一直要求恢复抢包山传统,大部份岛民都不同意现时那种‘不伦不类’的‘抢包山’,那只是爬山比赛,不能称作抢包山,完全无意义。真正抢包山是所有大众都有份,喜欢拿几多个包就几多个包。”从前对抢包山有最大兴趣的是岛上的海陆丰籍渔民,因为一来他们最需要祈福,又爬惯桅杆,所以特别擅长抢包山,但现在的攀爬运动就没有渔民参与[18]

南华早报》在2005年曾发表社评表示,抢包山传统意义为岛民带来健康与平安;若将抢包山变成体育竞技,会令其精神面貌尽失[19]

Remove ads

现场直播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