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拉利坡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利坡鳄(学名:Araripesuchus)是种史前鳄鱼,化石发现于南美洲与非洲,年代为白垩纪中到晚期(阿普第阶到马斯垂克阶),约1亿2500万到6500万年前[1][2]。古生物学家根据其颅骨、牙齿型态,将阿拉利坡鳄归类于中真鳄类的诺托鳄类[3]。根据估计,阿拉利坡鳄的身长约1到1.8公尺,体重约40公斤[4]。阿拉利坡鳄的两颊突出,前上颌骨各有一颗较大的牙齿。[5]阿拉利坡鳄目前已有五个有效属。
Remove ads
发现历史

阿拉利坡鳄是在1959年叙述、命名,模式种是A. gomesii。阿拉利坡鳄的正模标本(编号DNPM 423-R)是一个颅骨、部分下颌,发现于巴西的桑塔那组(Santana Formation),年代为白垩纪中期。当地还出土另一个较完整的标本(编号AMNH 24450)[3]。在1981年,法国古生物学家E. Buffetaut将出土于非洲尼日的标本(编号GDF-700),建立为第二个种,A. wegeneri。这个标本包含下颌的零碎骨头,年代属于白垩纪早期[1]。在2000年,其他古生物学家根据发现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标本(编号MUC-PV 269),建立第三个种A. patagonicus,年代是白垩纪晚期[6]。在2005年,第四个种A. buitreraensis被建立,标本(编号MPCA-PV 235)是一个颅骨,长度为13公分,发现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年代也属于白垩纪晚期;这标本也是已知最大型的阿拉利坡鳄标本[5]。隔年,一个发现于马达加斯加的标本被建立为第五个种A. tsangatsangana,年代为白垩纪最后一期,是已知生存年派最晚的阿拉利坡鳄[2]。
Remove ads
分类学
阿拉利坡鳄目前已有六个有效种,包含:模式种A. gomesii[3]、A. wegeneri[1]、A. patagonicus[6]、A. buitreraensis[5]、A. tsangatsangana[2]、A. rattoides[7]。
其中,发现于尼日的A. wegeneri曾被许多科学家质疑其有效性,被建议需要建立为新属[6]。直到马达加斯加的A. tsangatsangana被发现,这两个非洲的种才被接纳为有效种。在同份研究里,其他种也被承认是有效种[2]。
在1959年,阿拉利坡鳄最初被归类于乌拉圭鳄科(Uruguaysuchidae)。在1981年,E. Buffetaut仍维持同一分类法[1]。但是在2000年,其他科学家在建立第三个种时,仅提出乌拉圭鳄可能是阿拉利坡鳄的近亲,并没有将阿拉利坡鳄归类于特定科[6]。
在2000年,F. J. Ortega等人提出阿拉利坡鳄不属于诺托鳄类。在某些种系发生学研究,阿拉利坡鳄被归类成新鳄类的近亲;新鳄类后来演化出现代鳄鱼。在近年的分类研究里,阿拉利坡鳄被分类成诺托鳄类的基础物种。在2011年,M. Soto将阿拉利坡鳄重新归类到乌拉圭鳄科,并将乌拉圭鳄科归类于诺托鳄类的最基础物种[8]。

以下来自于2011年的乌拉圭鳄研究:
诺托鳄类 |
| |||||||||||||||||||||||||||||||||||||||||||||||||||||||||||||||||||||||||||||||||||||||||||||
Remove ads
古生态学

阿拉利坡鳄的化石来自于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显示该物种起源于南方的冈瓦那大陆[1]。当阿拉利坡鳄出现时,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已经彼此分离,显示它们在冈瓦那大陆分裂前就已发生演化辐射[2]。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