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陆军澎湖防卫指挥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陆军澎湖防卫指挥部(英语:Penghu Defense Command,简称“陆军澎湖防卫部、陆军澎防部、澎防部”,队名:“镇疆部队 ),为中华民国陆军下辖防卫指挥部之一,系中华民国国军驻守于台湾离岛澎湖县的陆军部队,总兵力约8,000人,指挥官编阶陆军中将。[1]战时负责第一作战区的作战指挥和军事管制,前身为陆军第四十三军(台南军)。

Remove ads
沿革
- 1949年,“陆军澎湖防守司令部”成立于澎湖县马公市,由第十二绥靖区司令部兼陆军第四十军司令部改组编成[2],司令李振清中将。
- 1949年年底,改名“陆军澎湖防卫司令部”,隶属东南军政长官公署。 [2]
- 1950年4月,改隶陆军防卫司令部。[2]
- 1958年7月,改隶陆军总司令部。[2]
- 1969年嘉禾案,改由陆军第四十三军司令部兼防澎湖防卫司令部。[2]
- 1984年昆仑案,陆军第四十三军司令部不再兼澎湖防卫司令部,第四十三军移防回台湾本岛,正式专设澎湖防卫司令部。[2]
- 1986年,澎湖防卫司令部与陆军168师部并编,师部保留番号,改为战时编制,师属部队平时隶属澎湖防卫司令部,战时则归陆军168师建制[3]。
- 1991年,陆精七号案实施,168师裁撤,原属编成503旅,直隶澎湖防卫司令部管制[3]。
- 1999年,“精实案”原503旅改编为联兵旅,改编为168旅,原战车703群扩编为装甲503旅[3]。
- 2006年3月,因应《国防部组织法》,更衔为“陆军澎湖防卫指挥部”迄今,同时步兵168旅与装甲503旅均予裁撤缩编[3]。
Remove ads
指挥管辖
- 陆军澎湖防卫指挥部
- 指挥官 一位 中将
- 副指挥官 一位 少将
- 参谋长 一位 少将
- 副参谋长 一位 上校
- 政战主任 一位 上校
- 政战副主任 一位 上校
- 士官督导长 一位 士官长
编制
- 本部连
- 宪兵排
- 反装甲连
- 防空连
- 步兵营(前身为干训班)
- 战斗支援连
- 步兵第一连
- 步兵第二连
- 步兵第三连
- 火力支援连
- 装骑营
- 营部连
- 装骑一连
- 装骑二连
- 战车营
- 营部连
- 战一连
- 战二连
- 战三连
- 机械化步兵营
- 营部连
- 机械化步兵第一连
- 机械化步兵第二连
- 战车第一连
- 混合炮兵营
- 营部连
- 炮兵第一连
- 炮兵第二连
- 炮兵第三连
- 装骑营
- 陆军第一地区支援指挥部(简称一支部) 指挥官 一位 上校
- 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两栖侦察营(侦二连) - 海龙部队[1]:4
历任首长
- 李振清中将(1949年-1952年);任内爆发澎湖七一三事件
- 阙汉骞中将(1952年-1953年)
- 刘安祺中将(1953年-1955年)
- 胡宗南二级上将(1955年-1959年);唯一以二级上将阶出任
- 李运成中将(1959年-1963年)
- 尹俊中将(1963年-1965年)
- 艾叆中将(1965年-1967年)
- 郭永中将(1967年-1969年)
- 蔡人昌中将(1969年-1971年)
- 周菊村中将(1971年-1972年)
- 李家驹中将(1972年-1973年)
- 罗汉清中将(1973年-1975年)
- 朱致远中将(1975年-1976年)
- 蔡新中将(1976年-1978年)
- 宁鸿宾中将(1978年-1979年)
- 陶光远中将(1979年-1982年)
- 黄幸强中将(1982年-1983年)
- 王文燮中将(1983年-1984年)
- 毛梦漪中将(1984年-1987年)
- 殷宗文中将(1987年-1989年)
- 罗吉源中将(1989年-1992年)
- 宋川强中将(1992年-1994年)
- 范宰宇中将(1994年-1996年)
- 龚以敏中将(1996年-1998年)
- 陆华宁中将(1998年-2000年)
- 雷光旦中将(2000年7月1日-2002年2月28日)
- 吴斯怀中将(2002年3月1日-2004年5月31日)
- 王汉基中将(2004年6月1日-2006年2月28日)
Remove ads
荣誉
- 民国108年陆军楷模及模范团体殊荣,获选单位共计有团体三个单位、模范个人两员。装骑营营长陈坤逸中校,混合炮兵营营部连连长高丹蕙上尉,混合炮兵营第一连连长王彦彬上尉,指挥部王联煌士官长,混合炮兵营第一连蔡嘉明士官长。[6]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