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陆军第六军团指挥部
中華民國陸軍單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陆军第六军团指挥部(英语:The 6th Army Command;简称:“陆军第六军团”、“陆军六军团”、“六军团”,队名:“前锋部队”),为中华民国陆军下辖军团之一,系中华民国国军驻守于北台湾(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市、新竹县、苗栗县、宜兰县)辖区的陆军部队,辖区面积约9,173.8平方公里,总兵力约三万二千人,指挥官与副指挥官编阶陆军中将。在战时,第六军团将负责第三作战区的作战指挥和军事管制,统一指挥作战区内的三军力量和警政单位。前身为陆军第一野战军团。

Remove ads
任务
第三作战区:由陆军第六军团负责作战指挥任务,本防区范围为台湾本岛后龙溪(含)与和平溪(不含)以北地区及其近海离岛,依法统一指挥作战区内的陆、海、空军、民、政、警等单位。由于本防区范围人口众多,且包含了中华民国首都同时亦是台湾政经中枢所在地-台北都会区,因此有别于陆军第八军团、陆军第十军团的副指挥官领少将军衔,第六军团的副指挥官是领中将军衔[2]。第六军团因为须防守台湾海峡最窄处及卫戍首都圈,所以是陆军拥有最多兵力及最多主力战车的军团。
沿革
- 1950年6月1日,由陆军淞沪防卫司令部、陆军舟山防卫司令部、陆军第十三军司令部、陆军第九兵团司令部之干部合并整编为“台湾北部防守区司令部”,司令部初设于台北公馆,司令石觉中将。[3]
- 1950年6月1日,由陆军第九十九军与陆军第五十四军合并整编为台湾东部防守区司令部,驻地花莲,司令阙汉骞中将。 [3] [4]辖第九十二师(1950年5月进驻马祖)、第十三师(1950年10月进驻马祖)。
- 1953年8月1日,台湾东部防守区司令部因任务调整,驻地变更至台中成功岭,并更名为陆军预备兵团司令部。 [4]
- 1954年5月1日,台湾北部防守区司令部与预备兵团司令部合并整编为“陆军第一军团司令部”,奉令于两个月内整编完成,初期在台北公馆办公,司令胡琏二级上将。隶属陆军总司令部。 [5]
- 1954年6月,变更驻地为桃园中坜龙冈。[4]
- 1954年7月1日,“陆军第一军团司令部”正式整编成军。
- 1976年1月1日,变更番号为“陆军第三军团司令部”。 [5]
- 1976年8月16日,变更番号为“陆军第六军团司令部”,司令李家驯中将 [5]
指挥管辖

- 陆军第六军团指挥部
- 指挥官 一位 中将
- 副指挥官 一位 中将
- 参谋长 一位 少将
- 副参谋长 二位 上校
- 政战主任 一位 少将
- 副政战主任 二位 上校
- 军团士官督导长 一位 一等士官长
- 直属单位
- 本部连
- 宪兵连
- 步兵营(驻台湾桃园市龙潭区)[6]
- 化学兵第三三群(驻台湾桃园市中坜区)——“龙腾部队”
- 工兵第五三群(驻台湾桃园市八德区)——“龙华部队”
- 炮兵第二一指挥部(驻台湾桃园市平镇区)——“金鹰部队”
- 下属单位
- 陆军关渡地区指挥部(驻台湾新北市淡水区)——“虎啸部队”
- 陆军兰阳地区指挥部(驻台湾省宜兰县三星乡)——“黄龙部队”
- 陆军机械化步兵第二六九旅(驻台湾桃园市杨梅区)——“雄狮部队”
- 陆军装甲第五四二旅(驻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迅雷部队”
- 陆军装甲第五八四旅(驻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登步部队”
- 陆军步兵第一五三旅(驻台湾省宜兰县宜兰市)——“翔龙部队”
- 陆军步兵第二〇六旅(驻台湾省新竹县关西镇)——“威武部队”
- 陆军步兵第一〇九旅(驻台湾桃园市杨梅区)——“虎跃部队”,原陆军北区专长训练中心,2021年1月1日扩大整编为陆军步兵第一〇九旅(驻台湾桃园市中坜区)[7]
- 陆军步兵第二四九旅(驻台湾省苗栗县头份市)——“龙虎部队”
- 陆军基隆市后备旅(驻台湾省基隆市)
- 陆军台北市后备旅(驻台湾台北市)
- 陆军新北市后备旅(驻台湾新北市)
- 陆军宜兰县后备旅(驻台湾省宜兰县宜兰市)
- 陆军桃园市后备旅(驻台湾桃园市)
- 陆军新竹后备旅(驻台湾省新竹市)
- 陆军苗栗县后备旅(驻台湾省苗栗县苗栗市)
- 配属单位
- 陆军第三地区支援指挥部(驻台湾桃园市中坜区)——“承勤部队”指挥官 一位 少将
- 运输兵群
Remove ads
历任主官
- 胡琏(1954年6月─1957年7月),陆军官校第四期,官至总统府战略顾问(一级上将)。
- 罗列,陆军官校第四期,后任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二级上将)。
- 袁朴,陆军官校第一期,后任陆军副总司令(二级上将)。
- 唐守治,陆军官校第五期,后任陆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官至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 罗友伦(1961年7月─1964年9月),陆军官校第七期,前陆军官校校长、宪兵司令部司令,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司令、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联勤总司令、官至总统府国策顾问(二级上将),子为罗文山(前陆军中将)。
- 郑为元(1964年9月─1966年9月),陆军官校第八期,官至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二级上将)。
- 田树樟,陆军官校第十一期,后任警备副总司令,官至退辅会副主任委员。
- 郝柏村(1970年─1973年),陆军官校第12期,官至参谋总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一级上将)。
- 茍云森(1973年2月16日─1974年12月27日),陆军官校第15期,于军团司令任内遇演习坠机殉职。
- 李家驯(1975年1月25日─1976年1月1日),陆军官校第14期,后改番号为第三军团司令,官至陆军副总司令(中将)。
Remove ads
- 李家驯(1976年1月1日─1976年8月16日),陆军官校第14期,后改番号为第六军团司令,官至陆军副总司令(中将)。
- 李家驯(1976年8月16日─1977年3月31日),陆军官校第14期,后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陆军中将),官至陆军副总司令(陆军中将)。
- 蒋仲苓(1977年4月1日─1979年12月31日),陆军官校第16期,后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总统府参军长,官至国防部长、总统府资政(二级上将)。
- 许历农(1980年1月1日─1981年11月30日),陆军官校第16期,后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总政治作战部主任,官至退辅会主委、总统府国策顾问(二级上将)。
- 涂遂(1981年12月1日─1983年6月30日),陆军官校第17期,任期届满军职外调,官至第六军团司令(陆军中将)。
- 罗本立(1983年7月1日─1985年7月31日),陆军官校第22期,官至参谋总长、总统府战略顾问(一级上将)。
- 程邦治(1986年8月1日─1988年5月31日),陆军官校第22期,官至三军大学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二级上将)。
- 陈廷宠(1988年6月1日─1990年4月30日),陆军官校第24期,官至总统府参军长、战略顾问(二级上将)。
- 罗文山(1990年5月1日─1992年8月31日),陆军官校第28期,官至联勤副总司令(中将),父为前司令罗友伦(二级上将),也是六军团的历任主官中首次出现了父子档。
- 李建中(1992年9月1日─1994年5月31日),陆军官校第29期,官至军管区司令部兼海岸巡防司令部司令(二级上将),为国军少数美军突击兵结训将领之一。
- 童兆阳(1994年6月1日─1996年6月30日),陆军官校第34期,官至陆军副总司令(中将)。
- 邓祖琳(1996年7月1日─1998年3月31日),陆军官校第35期,官至总政战局长、退辅会主委(二级上将)。
- 王诣典(1998年4月1日─1999年7月15日),陆军官校第37期,官至联勤副总司令、国防部联督部主任(中将)。
- 戴伯特(1999年7月16日─2002年6月30日),陆军官校第38期,官至联合后勤司令部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二级上将)。
- 胡镇埔(2002年7月1日─2004年5月31日),陆军官校第40期,官至总政战局长、陆军司令、退辅会主委(二级上将)。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