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普 (卑诗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合普 (卑詩省)
Remove ads

合普(英语:Hope),又意译作希望镇[2],是加拿大卑诗省菲沙河谷区域局内一个区域自治体(district municipality),座落低陆平原东端菲沙河及高贵哈拉河(Coquihalla River)的合流处,离温哥华以东约153公里[3]。据202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合普区内人口为6686人[1]

事实速览 合普 Hope, 国家 ...
Remove ads

历史

合普一带原为斯托洛原住民族(Sto:lo)的地域,该族早于八千至一万年前便已于此处定居。到了1808年,代表西北公司探索落矶山脉以西地域的西门·菲沙沿后来以他命名的菲沙河南下至现合普所在,成为记录中首位抵达此处的欧裔人[4]。然而,菲沙认为此河道不适合作皮毛交易运输线之用,西北公司和后来与其合并的哈德逊湾公司在往后年间亦因此一直没有在此设立皮毛交易站,并继续沿用哥伦比亚河上的温哥华堡(即今华盛顿州温哥华)作其北美西岸总部[4]

随著英国和美国于1846年签署《俄勒冈条约》,北纬49度以南的地域正式归美国管辖,哈德逊湾公司亦无法继续有效操控温哥华堡。该公司高层占士·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遂于1847年决定沿菲沙河峡谷修建另一条运输线通往内陆,而该公司亦于1848年初在现耶鲁所在设立耶鲁堡交易站[4]。然而,这条菲沙峡谷运输线的地势险峻,促使哈德逊湾公司另觅通往内陆的走廊,而该公司亦于1848年末在现合普所在另立合普堡(Fort Hope)交易站[4]。此交易站的名称意译为“希望堡”,反映公司当时希望从合普堡通往内陆的走廊环境会较菲沙峡谷运输线理想[5]。随著哈德逊湾公司转用新运输线,合普堡亦取代耶鲁堡成为该公司通往内陆沿途的主要物流分发点[6]

菲沙峡谷淘金潮于1850年代中期展开后,英国政府于1858年设立卑诗殖民地,合普堡亦成为该殖民地的一部分。淘金潮吸引大批民众涌到菲沙河谷,卑诗殖民地政府遂于1859年正式划下合普堡镇址,并改善连接合普堡和卑诗内陆的道路[4]

卑诗殖民地于1871年加盟加拿大联邦,当中一项条件为联邦政府需修建一条铁路连接卑诗和加拿大中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于1880年代兴建,1887年通车,带动了合普堡一带的经济活动。当地固有的矿业活动继续蓬勃,而伐木和锯木事业亦逐渐兴旺起来[4]。合普堡和耶鲁堡交易站于1892年关闭后对当地经济影响甚微,而到了1920年代伐木业更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4]。此外,加拿大国家铁路和大北方铁路相继于20世纪初叶开通并在合普设站,令合普的旅游业得以发展。合普并于1929年4月6日正式建制为村,再于1965年1月1日改制为镇[4]

卑诗省政府于1960年代设立区域局的行政等级后,合普原属菲沙-奇姆区域局(Fraser–Cheam Regional District);此区域局于1995年12月解散后,合普转归新成立的菲沙河谷区域局,并维持至今[7]。此外,合普亦于1992年12月7日更改建制成区域自治体[4]

Remove ads

交通

卑诗省1号公路横加公路)贯穿合普,在合普以西达致高速公路规格,在合普区内则跟随河水大道(Water Avenue)沿菲沙河岸往西北伸延,跨越菲沙河后继续沿菲沙峡谷往北伸展。合普也是3号公路英语Crowsnest Highway的西端终点和7号公路的东端终点,而5号公路英语British Columbia Highway 5的南端终点则位于合普区界的外围。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R)和加拿大国家铁路(CNR)皆途经合普,前者坐落菲沙河北岸,后者则坐落该河南岸。由维亚铁路营运的“加拿大人号”列车每星期三次驶经合普,但只有西行往温哥华太平洋中央车站(即使用CNR轨道)的列车停靠合普火车站;东行往多伦多联合车站(即使用CPR轨道)的列车则停靠菲沙河北岸的卡茨(Katz)火车站。

合普机场(Hope Aerodrome;IATA代码:YHE;ICAO代码:CYHE)离合普镇中心以西约4.8公里,是一座由菲沙河谷区域局营运的小型机场,设有一条草皮跑道,没有定期航班,主要供滑翔机使用。当地居民主要使用温哥华国际机场亚博斯福国际机场、或华盛顿州贝灵厄姆国际机场英语Bellingham International Airport前往外地。

Remove ads

地理

气候

更多信息 合普机场, 月份 ...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