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风乔伊 (1980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风乔伊(英语:Typhoon Joe,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Nitang)是1980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其中一个热带气旋,风暴于7月15日形成,在7月24日消散,维持了约九日。乔伊是该年7月下旬三个接连影响的菲律宾及华南地区热带气旋之一,最初源自7月14日在加罗林群岛附近形成的扰动天气区域,随著阵雨活动逐渐变佳,它在两日后升为热带低气压,再两日后增强为热带风暴。最初乔伊向西北移动,但其后沿著其北边的副热带高压脊,开始转向西北偏西。期间乔伊开始加快增强,在7月19日达到台风等级,而且风眼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并在翌日达到巅峰强度。此后不久,乔伊移到菲律宾沿岸,受到陆地影响迅速减弱,但进入南海广阔水域时又再增强。乔伊在7月22日越过中国大陆广东省雷州半岛,成为26年来袭击当地最强的热带气旋,且在略微减弱之后,仍以台风强度登陆越南,两日后在越南内陆消散。
乔伊对上述地区造成破坏,同时导致皇家香港天文台悬挂该年唯一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亦曾是历年来风暴中心距离香港最远(350公里)的八号信号,直到2014年台风海鸥以距离370公里打破旧记录为止(最远纪录及后再被2021年热带风暴獅子山代替)。在菲律宾有31人丧生,另有3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约5,000间房屋被摧毁,造成2.9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估计为1450万美元。而中国大陆粤西地区及海南行政区一带遭逢猛烈风暴潮,造成188至414人丧生、12万间房屋倒塌、47万多间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5.4亿元人民币(以当时物价计算折合),在香港同时有2人罹难、59人受伤。至于在越南有130人受害,30万人受到直接影响,16.5万人失去家园,2万公顷稻田被洪水淹没,另有1.58万间房屋被毁,1.63万间房屋被淹。
Remove ads
气象历史

台风乔伊是该年7月下旬三个接连影响的菲律宾及华南地区热带气旋之一。7月14日,加罗林群岛附近上空出现一个扰动天气区域,此区域在向西移的同时,对流活动和覆盖面都逐渐增加。[1]7月22日18时,日本气象厅开始追踪此系统,[2]不足四小时后,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1]7月16日,一架飓风猎人飞机从这系统发现其薄弱的表面环流,当时最低海平面气压为1006百帕,最初它的低层和中层环流不是垂直堆叠的,而且低层中心从深层对流中暴露出来。到7月17日0时,其表面中心和深层对流逐渐靠近,反映低气压组织逐渐变佳,这令美方把它升为热带低气压09W。[1]然而据台风季后分析显示,该热带低气压实际上比最初的回报还早约24小时发展。[3]同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基于它进入菲律宾责任区,亦开始对其进行监测并给予其菲律宾名称“Nitang”。[4]
最初此热带低气压因应附近的一个短波槽向西北移动,[1]且途经关岛之西南偏西300公里处。[5]它其后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发展,7月18日早些时候,美方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乔伊,[6][注 1]日方在六个小时后同样宣布升格乔伊为热带风暴,[2]此时其位于关岛以西约555公里。[5]乔伊在往后时间到生命期完结为止,沿著其北边的副热带高压脊,开始转向西北偏西,[1]并且发展出一个中心密集云团区,[5]日方于是进一步升为强烈热带风暴。[2]7月19日,它发展出一个风眼并展现在气象卫星云图内,[5]引致美、日双方皆将它升为台风,飓风猎人在同日晚些时候证实了上述强度估计,该飞机测得的中心气压为974百帕。[6]其风眼在翌日变得清晰起来,飓风猎人在同日测得的中心气压已降为940百帕,[5]美方在当日中午估计乔伊已达到巅峰强度,风速为一分钟风力195公里每小时,相等于美国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第三级飓风风力,同时日方估计其最高强度为十分钟风力160公里每小时。[6]
达到巅峰强度六小时后,乔伊在吕宋岛中部登陆,[1]登陆时日方表示其风速为145公里每小时,[2]美方亦表示它受到陆地影响迅速减弱,并减弱至热带风暴强度。[1]它在7月21日离开吕宋进入南海,美方原预计它将转向西北方向威胁华南地区,但因其以北坚固的副热带高压脊,所以没有发生这种情况,而且受惠温暖海水而开始重新增强,美方数据显示,它出海后几乎立即恢复台风强度。[1]大约在这段时间,日方估计乔伊达到其第二巅峰强度为135公里每小时,而美方在翌日0时,据德沃夏克分析法数值T5.0,估计乔伊达到170公里每小时的第二峰值。[1]之后它保持其强度,在7月22日越过中国大陆广东省雷州半岛,且在进入北部湾及到达越南海岸时再次减弱。[5][3]该日晚些时候,它登陆越南海防市,美、日双方都认为登陆时风速为130公里每小时。[1][6]受到陆地及垂直风切变共同影响,其结构迅速崩溃,美方在7月23日0时向其发布了最后警告,风暴的残馀后来移到寮国,至于日方也在7月24日停止追踪。[2]
Remove ads
影响
在乔伊首次登陆之前,菲律宾大部分地区都发布风暴警告。[8]全国救灾统筹中心预料,部分地区财产损失严重,河流两岸泛滥,居民需要疏散。[9]在整个菲律宾,有31名人被风暴所害,[10]其中包括八名渔夫。[11]那里有3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10]约有5,000间房屋被摧毁,造成2.9万户无家可归,[11]经济损失共计1450万美元。[10]可是不到一周后,同一地区受到了台风甘茵的袭击,使灾情雪上加霜。[12]在甘茵离去后,菲律宾当局针对两场接连风灾,立即决定加速展开50万人救济行动,期望减少人命及财产损失。[13]
越南方面,有130人在风暴死亡,30万直接受到影响,还有16.5万人失去家园。[10]另有1.58万间房屋被毁,1.63万间房屋被淹,许多船只沉没。[14]这场风暴淹没约20,235公顷稻田,树木遭连根拔起,有房屋屋顶被吹走。[15]风暴还给河南、河北、海兴和和平等省带来更多洪涝灾害,这些地区先前曾遭洪水淹没。[16]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台风(HKO)[注 2]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185千米每小时(51米每秒;100节)(十分钟)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
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80年7月22日上午10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天文台总部之西南偏南约350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7月21日正午12时悬挂一号戒备信号,随著乔伊挟带广阔环流快速接近香港,境内风力开始增强,天文台在同日下午4时1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5][18]晚间境内转吹东北风,开始受烈风影响,天文台于翌日上午4时录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1001.2百帕,并在40分钟后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之后境内逐渐转吹东南风,离岸及高地受烈风影响,乔伊在10时最接近香港,天文台在上午10时45分改挂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5]晚间乔伊在雷州半岛登陆,天文台在下午6时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再在翌日上午1时30分除下所有信号。[5][19]
期间乔伊最接近香港西南偏南约350公里,曾是历年来风暴中心距离香港最远的八号信号,与2011年台风纳沙并列,直到2014年台风海鸥以距离370公里打破旧记录为止(最远纪录及后再被2021年热带风暴狮子山代替)。[20]因台风逼近,大部分港内航线、往返澳门及中国大陆的渡轮在7月22日起暂停,[21]陆上交通包括地铁、九广铁路及巴士仅提供有限度服务,124间防风庇护站也开放,其中地铁执行自通车以来首次台风特别班次安排。[22][23]葵涌葵德街一处地盘有钢架被强风吹至倒塌,一名管工随棚架坠毙,并压死一名途人,另外风暴在香港共造成59人受伤,多数是因坠下之物件所致,[24]当中有七人留医。[25]南丫岛索罟湾对开海面有一艘风帆随波飘流,目击者报告风帆上有一人昏迷,但水警到场搜索后无发现,于是列为怀疑失踪案处理。[26]另外有三艘船只在风暴期间发生松锚意外,后来船只皆自行驶回或被拖到安全地点,没有损毁报告。[27]新界方面农田及渔塘仅受轻微损失。[5]
Remove ads
中国大陆广东省当局透露,该年“第七号台风”(指乔伊)已于7月22日晚上8时于徐闻县南部登陆,风力达12级,阵风12级以上,湛江地区及海南岛北部遭受正面吹袭,整个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均降下暴雨至大暴雨,甘蔗、黄麻、胡椒等农产品受到严重破坏。[28]广东省气象台在较早前形容台风“风力强、范围强”,且沿著广东省海岸移动,若它向偏北方向一些,广东中、西部任何地方都随时受正面袭击,所以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加强台风消息发布,并安排在新闻之后增加风暴消息,同时又协助发放广东省三防指挥部紧急通告,通知居民要做好防风措施,包括赶快收割或保护农产品及检查房屋或基建等。[29]
乔伊成为26年来袭击雷州半岛最强的热带气旋。[5]珠江口各站有1至1.5米的增水,雷州半岛东海岸及海南行政区海口市沿海各站有2至5.9米增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及北海市石头埠亦分别增水1.84和1.55米。[30]海口市受暴潮影响,街道水深逾一米。[30]此次粤西沿海的风暴潮是中国近百年间最严重的一次,其中海康县附城镇南渡站测得最大增水值高达5.94米,居全国潮位资料纪录之首,甚至居全球纪录名列第三位。[30]据不完整统计,全国造成至少414人罹难(皇家香港天文台的相关文献则指188人罹难[5])、647人受伤、12万间房屋倒塌、47万多间房屋受损,[31]另有百人无家可归,[10]直接经济损失约5.4亿人民币(以当时物价计算折合)。[31]
全广东省农业受灾面积达20.9万公顷,有296人罹难和137人失踪,无家可归者2855户凡1万1949人,房屋倒塌11万1050间,其中校舍倒塌3349间,15万名中小学生因此被迫停课。[30]渔船覆沉共1313艘[30],其中湛江港两艘大型船只,包括一艘约1.8万公吨定期轮船和一艘4.5万公吨的油轮,被狂风和暴潮卷往堤缘,[32]有些十馀吨重的水泥船、运输船及渔船则被冲进市区街道。[30]湛江市区因海潮猛涨,潮位峰值一度高达6.5米,至少九成的海堤遭冲毁,[31]沿海商业区一片汪洋,街道水深升至一到两米以上,无数树木被吹倒,交通、通讯和电力亦告中断,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迅速赶抵被淹没地区,救起至少156名快遭淹没的市民。[33]此外,雷州其他地区如徐闻、海康、遂溪、廉江等地区同样受灾,而佛山市及肇庆地区受大雨影响,农产品也遭到损失;广东省人民政府方面已经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商议救灾对策,时任海南行政区区委书记罗天亲赴沿海海堤、码头组织群众抢险保堤,而时任副省长黄静波亦带领工作组到湛江及海南岛,协助居民抢收或扶正农作物,且组织队伍帮助修复基础设施及重建房屋,当地到8月上旬基本恢复生产。[34]
Remove ads
参见
- 1980年太平洋台风季
- 台风乔伊 (1983年):同样导致皇家香港天文台悬挂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的同名风暴。
注脚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