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风科羅旺 (2015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颱風科羅旺 (2015年)
Remove ads

台风科罗旺 (英语:Typhoon Krovanh,国际编号:1520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0W)是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8个被命名的风暴。“科罗旺”一名由柬埔寨提供,即白豆蔻,盛产于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斯里兰卡等国,而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1][2][3]

事实速览 台风科罗旺, 路径图 ...
Remove ads

发展过程

一个低压区于2015年9月13日在关岛以东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6W。翌日(14日)午夜1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评级“低”[注 1],但3小时后旋即跳过评级“中”[注 2],将该评级直接上调为“高”,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注 3]。此外日本气象厅于凌晨2时将该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在早上8时对其发出烈风警报。

9月15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0W。当日该系统发展较慢,组织松散,移动亦飘忽不定,采取一条蛇形路径,向西北偏西移动后突然以90度转往东北偏北方向,但半日后在副热带高压脊影响下再度往西北转向,回复原来的移动方向。之后系统在垂直风切变[注 4]微弱的环境中开始整合,强度稳步上扬,日本气象厅在翌日(16日)凌晨2时将该热带低气压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1520[注 5],并命名为科罗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同时将科罗旺升格为热带风暴。9小时后,日本气象厅将科罗旺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这时科罗旺的中心密集云团[注 6]已经形成,并开始发展出“云卷风眼”[注 7]。而由于副热带高压脊支配西北太平洋,其南面深厚的东风带[注 8]引领科罗旺稳定地采取西北偏西路线,时速约15公里。

受惠于垂直风切变微弱、海水炎热和高空辐散[注 9]良好的环境,科罗旺在17日继续增强,打通分别向赤道和极地的双向流出通道,中心密集云团进一步巩固,并打开风眼。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2时同步将科罗旺升格为台风。当日科罗旺移至副热带高压脊西南侧,路径变得偏西北,移速维持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而科罗旺亦在晚上达到强度巅峰。翌日(18日)科罗旺沿副热带高压脊西侧作顺时针转向,采取北至西北偏北的移动路线,同时系统西面卷入干空气使对流衰减,加上开始受西风带[注 10]影响,垂直风切变明显加强,使科罗旺转趋减弱。

科罗旺在19日的移动方向渐转为东北,强度继续回落,风眼变得模糊不清,变为“云塞风眼”。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晚8时将科罗旺降格为热带风暴,而日本气象厅在20日凌晨2时亦将科罗旺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受到更强烈的风切变,以及水温下降导致能量供应减少的影响,科罗旺的中心密集云团被毁坏,深层对流向东北切离,且风眼被完全填塞,低层环流中心甚至局部外露。受到冷空气入侵,科罗旺亦逐渐发展出锋面,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的过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晚8时对科罗旺发出最后警报,同时日本气象厅把科罗旺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在翌日(21日)凌晨2时表示科罗旺已转化为温带气旋。系统之后继续北上,但到北海道以东时却突然掉头南移,再逐渐转向偏东。科罗旺的残馀系统仍维持足足一星期,最终在28日才减弱消散。

Remove ads

释义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