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莺歌石 (新北市)
位於臺灣新北市鶯歌區北鶯里北面山脈斜坡的巨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莺歌石,又名鹰哥石、鹰歌石、鹦哥石,是位于台湾新北市莺歌区北莺里北面山脉斜坡的巨石,有与郑成功相关的鹰哥与鸢妖传说,也是该区地名由来,列新北市文化资产文化景观。
成因
莺歌石是位在莺歌区中正路与成功路山麓上一块高约10公尺砂岩,因风化侵蚀而露头,显现出南港层砂岩[1]。重量估计100多公吨[2]。对于此石的成因,说法是因台北盆地相对陷落,让莺歌石被挤压而出[3][4]。莺歌石所在为顺向坡,可能会在发生强震时崩塌[5]。周边土地严重冲刷,地表石块暴露[6]。
意像

莺歌石的左上方与下方皆凸起,分别貌似鸟类倒勾的尖嘴、肉垂[8]。从山下往西望向此巨石,就像一只向南而立、敛翼的鹦鹉[9]。曾代理莺歌镇长的毛嘉奇表示,莺歌石古称“鹰哥石”,后因“哥”为无意义的语助词,故又将哥改为歌,成为莺歌地名由来[10]。莺歌车站在1902年8月25日于今中正一路莺歌分驻所对面启用时,就名取作“鹰歌石驿”,直到到1920年总督府铁道部应地方人士请求才易为“莺歌石驿”[11]。1927年,莺歌庄长黄纯青在莺歌石岩洞放置写著“鹦哥石”的石碑[7]。
莺歌镇徽曾是一个有莺歌鸟的绿底瓷瓶,以象征莺歌的陶瓷工业、及莺歌地名由来的莺歌石[12]。在许元和任镇长时,曾计画在三莺大桥石墩摆放一整排的鹦哥陶塑作为迎宾[13]。镇公所也在地标公园依原比例复制莺歌石作地标[14]。

据莺歌石地主许姓家族回忆,20世纪初从莺歌车站望过去,莺歌石最相像鹦哥,但随著风化侵蚀、顶部草木枯死干裂,与过去相似的情况不能同日而语[15]。对搭乘台铁北上的旅客而言,莺歌石代表了进入北县的入口意象[16]。许元和认为,从莺歌车站10号月台远眺,最能欣赏莺歌石之美[17]。2003年1月25日,莺歌车站跨站月台启用,加装莺歌石观景窗[18]。
Remove ads
登山
莺歌石下方的孙龙步道是由采煤矿的轻便车道改成[6]。步道沿途串联宏德宫、莺歌石、碧龙宫全程有1.5公里[19]。从中正一路的山河恋社区进入最近,仅距离约350公尺,但坡度约30度、共283阶,不如从宏德宫出发坡度平缓的500多公尺水泥步道轻松[17]。

莺歌石观景台可尽览大汉溪流域、正前方的鸢山、三莺之心艺术特区、莺歌陶瓷博物馆及莺歌街景[17]。许元和回忆,此处林木茂盛、青山翠谷,早年就是情侣谈情说爱的场地[15]。甚至有情侣在夜爬时,会忍不住在莺歌石旁的凉亭作起性爱[20]。
传说

每年农历年后到清明节的莺歌石附近常有山林火灾,往往会烧掉莺歌石顶上貌似鸟冠的植物,直到夏天因雨水才会长回植物[21]。依许元和观察,年初这段期间,莺歌石会像是断头的鸟[8]。
同治十年(1871年)出版的《淡水厅志》纪录莺歌石之所以断头,是弄出迷雾让郑成功军队受困,而被郑军弄断颈部[8][22]。莺歌又相传郑成功军队驻扎在莺歌西南方时,士卒将草鞋上的泥土清出,而成为莺歌地区尖山埔[23]。原先莺歌区二桥地区的高职街是要命名“国姓街”,以附会郑成功炮轰莺歌石的传说[24]。过去属于莺歌庄的树林区有民间故事说,郑成功在今为树林区太平桥开炮,此后“太平”,便以名纪念[25]。
《桃园厅志》对莺歌石记录“若触此石,灾殃忽臻,六畜毙而瘟疫流行,地方感其祟,至今人民相戒,无敢近者”[22]。地方传说观音菩萨曾在一块像是观音的石头显灵,降服鸟妖,后来石头就奉在莺歌妙善宫[26]。据曾对莺歌石等有研究的莺歌退休教师陈格物指出,父亲等长辈曾谈及莺歌石成妖,与三峡区鸢山的鸢妖常一起吐出瘴气[27]。对此,林衡道解释,郑成功只活动台南一带,此传说其实是福建、广东传来的巨石变精传说,并举福州乌石山两块传说会吃人的石头为例[28]。由于神话附会,莺歌石岩洞也被信徒放入神像[29]。
莺歌石土地原属于龟仑族所有[30]。对此传说,原住民说是祖先曾躲在莺歌石攻击汉人,但不敌大炮等武器而逃离家园,而被汉人误会是鸟妖作怪[31]。后来莺歌石的周围土地,就由原住在莺歌二桥地区的许姓望族所居住,今为属于中山段56、56-1地号[29]。
苏有仁任议员时,1993年争取到一笔新台币50万元经费以替莺歌石加装鸟头,后不了了之[32]。《中国时报》1996年10月19日到29日举办有奖调查中,1168张回函有7成6认为莺歌石的鸟头还在[33]。
在陈定国讲述台湾民俗故事的漫画,变为郑成功以红夷大炮打中巨鸟,就化为巨石[34]。台北歌剧剧场艺术总监曾道雄在高中时开始构想改编此传说,变成是一只凤头苍鹰所化身的少女,在2024年9月28日以《台湾奇岩物语》之名在国家戏剧院上演[35]。
Remove ads

因莺歌人在二甲九抗日,日军就曾在尖山作为军事基地[23]。地方绘声绘影指称莺歌石鸟身部位的岩洞,可连接到莺歌中湖地区的日军基地[3]。1989年,镇长詹清火在与朋友闲聊时谈到相传岩洞有山下宝藏,不久岩洞被深挖、鹦哥石碑遭破坏[15]。至许元和任镇长时,他在往莺歌石的登山步道转角处设置鹦哥石碑的解说牌[17]。
维护

在三莺线提出后,莺歌车站附近房价上涨[36]。莺歌文史工作者郑其维表示,莺歌过去在2000年前各地都清楚望见莺歌石,自车站后站兴建大量高楼住宅后,只剩莺歌车站月台视野较佳,建国路尾端、文化路站前广场则须从大楼缝隙中窥探[37]。2005年,拥有莺歌石土地的许家为选举投入资金,将莺歌石下方的土地卖与建商兴建地下2层、地上13层高的集中式住宅大楼,因此就遮住平地望向莺歌石的视野[38]。山河恋社区建商特地开出一条能望到莺歌石的巷道,称风水可包生儿子[39]。
2006年10月12日,台北县都市计画委员会决议对莺歌石周边的建筑物作高度管制[16][40]:中正路以南到路的铁路编号1到3分区,建筑物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10.5公尺;中正路以北到铁路编号4、5分区,建筑物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21公尺[40]。此为《文化资产保存法》修订后,中华民国政府首次对文化资产景观周边进行高度管制[40]。
Remove ads

莺歌石巨石顶端曾长出青刚栎,导致因劈楔作用使裂缝增大[1]。2003年2月25日,莺歌镇长苏有仁、县府建设局观光课长陈昌义会勘莺歌石,发现靠近头部及颈部有裂痕,但无立即性的危险[5]。26日,对县府人员查勘要求补,地主之一许元国表示无奈,建议政府把土地买下[41]。5月29日,地主之一的许建兰祭祀公业管理人许元智答应县府及公所修补裂痕[42]。但县府仅拨下新台币200万元作修补,根本不足镇公所所提出的700万,3度发包修复全告流标[43]。
自莺歌镇长詹清火在三莺桥头横死后,此后的莺歌镇长从许元和、苏有仁、徐翊棠就官司不断[44]。地方相传是因莺歌石裂缝影响了当地政坛风水[2][10][14]。2006年1月12日,镇公所结构、大地专业技师刘贤淋、夏逸平、赖世屏,与镇公所人员会勘后,发现莺颈与莺身都有10公分不等裂缝,决定以新台币418万元维补强[2]。
2008年4月时,台湾大学地质系主任陈宏宇发现头部已出现裂面,崩裂成宽5公尺、高18公分的孤石[4]。2011年,市府为整修裂痕,以公告地价加4成向许家买下莺歌石土地[30]。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以新台币2.42亿馀元买下莺歌石周边约5万3000多平方公尺土地后,就遭土地承租户提出优先承购权官司,导致120多坪土地遭判买卖不成立[45]。2016年11月8日,市议员苏有仁质询时,批评市府浪费土地征收费、景观公园费用[37]。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