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麻扎塔格戍堡址
新疆的古遗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麻扎塔格戍堡址(维吾尔语:مازارتاغ قەلئە خارابىس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是唐代安西四镇中于阗境内扼守驿道的重要堡垒。也是吐蕃控制于阗时建设的戍堡系统之一,是其治理于阗的重要军事据点。
麻扎塔格戍堡址地处麻扎塔格之红山嘴之巅,平面呈三重布局。自此出土有大量古藏文、汉文、于阗文等文字的文书、木简。麻扎塔格戍堡址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Remove ads
地理地望
麻扎塔格戍堡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喀瓦克乡北部,吐孜鲁克奥塔克村境内,西南距离墨玉县县城约165千米,距离喀瓦克乡110千米。东南8千米有和田至阿拉尔公路麻扎塔格服务站,西北40千米处有天然气井。[网 1][书 1]
地理上,麻扎塔格戍堡址位于麻扎塔格之红山嘴之巅,海拔约1247米。麻扎塔格是《宋史·于阗传》中的通圣山,红山嘴因由红砂泥岩组成,呈现红色而得名,其东北为由白云石组成的白山,麻扎塔格在此形成断崖,断崖下存胡杨林。此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北部和西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麻扎塔格戍堡址地处和田河下游西岸,其西南为南北向和田河河床。[书 1][书 2][刊 1]
麻扎塔格戍堡址扼守在经和田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向通道的必经之路上。[书 2]丝绸之路方面,麻扎塔格戍堡址则位于于阗至姑墨的交通要冲。[刊 1]另外,麻扎塔格戍堡址附近也可能存在一条从史德城(托库孜萨来遗址)出发,经麻扎塔格戍堡、丹丹乌里克遗址、喀拉墩遗址、尼雅遗址、安迪尔古城遗址、到且末古城(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的东西向交通要道。[书 3]
Remove ads
名称来源

麻扎塔格戍堡址东侧约90米[a]有一座麻扎(麻札,意为坟墓),塔格为维吾尔语“تاغ”之音译,意为“山”,麻扎塔格也因此得名,即“坟山”。[书 1]相传此地是一处纪念墓地,11世纪初的宗教战争时,原佛教徒玛尔江汗皈依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教军队暗送情报,最终被处死。伊斯兰教军队得胜后在此为玛尔江汗建麻扎。[书 4]
相关历史
麻扎塔格戍堡址主要使用时期为唐和吐蕃控制于阗之时。不过其上限或可追溯至汉代,因麻扎塔格戍堡及烽燧存在与敦煌附近汉代长城等建筑遗迹类似的建筑工艺。此处或为班超所建,东汉以前,最初或为用于守望烽火的亭,后拓建为兼具守御的鄣。[刊 1][书 4]不过源于汉代的说法缺乏历史依据。[书 4]
麻扎塔格戍堡在唐代为神山堡。唐设安西四镇时,沿和田河连接姑墨与于阗设有驿道,神山堡是扼守此驿道的重要堡垒。在神山也建有驿馆,神山馆。[刊 2]安史之乱后,吐蕃开始逐步占领北庭大都护府多地,唐贞元五年(789年),吐蕃开始全面进攻北庭。贞元七年(791年)后,于阗自汉文史籍中消失。[书 3][书 5]不过自麻扎塔格戍堡址出土汉文、于阗文文书中,有使用唐朝的“贞元十四年”的年号,出土已知最晚的文书则延续至802年。唐朝的军队一直在戍堡一带活动至802年。[书 6][网 2]
吐蕃占领于阗后,麻扎塔格戍堡与米兰戍堡等共同组成戍堡系统。麻扎塔格戍堡逐渐成为吐蕃治理于阗及罗布泊一带的军镇中心。彼时,麻扎塔格沿用唐代神山之称位。麻扎塔格戍堡址驻扎有军队、官吏,驻扎于此的负责官职为节儿(标准藏语:རྩེ་རྗེ)。麻扎塔格戍堡也驻有于阗当地官员,以协助吐蕃人处理日常事务。于阗境内文书会汇聚于此。此外,吐蕃本土、鄯善等地的文书会也送至此地,甚至包括吐蕃治理西域最远的据点。[书 3][书 5]
麻扎塔格戍堡何时遗弃暂无定论,吐蕃势力在十世纪前期离开于阗,于阗王李圣天在后晋天福三年(937年)便已经开始向后晋派遣使者,戍堡或于此时遭弃。不过戍堡也有李圣天治理于阗后继续使用的可能,最终在伊斯兰教和佛教之间的宗教战争中被毁。[刊 1][书 4]
形制遗物

麻扎塔克戍堡平面整体呈近方形,可分为两个长方形。[书 2][书 7]戍堡总面积说法不一,或1640余平方米[书 7][网 1][书 1];或1100平方米[刊 1][书 8];或1160平方米[书 4];或841平方米[书 2]。戍堡墙体、建筑由棕红色砂岩石板和土坯错缝平砌而成,部分墙体夹有胡杨木、红柳枝、芦苇、蒲草编织的绳子。戍堡内有地道、地下仓库。[书 1][书 7]
戍堡建有三重墙体,第一重墙体在山脊之上,墙内空间是戍堡最主要部分,可分为南、北两处房室。二者西侧墙体保存较好,长20余米,墙顶宽约3米,存有土夹红柳枝的女儿墙。女儿墙南北两端正方形墙台,保存较好的北侧墙台底部边长约4米半,顶部边长不足3米,残高约16米。墙内处出土有大量古藏文文书等遗物。[刊 1][书 8]
第二重墙体与第一重墙体东西相连,保存情况不如第一重,南侧墙体及东侧墙体南端因基岩坍塌而不存,东侧墙体残长不足10米。墙内或为兵营空间。第三重墙体位于第一、二重墙体北侧山坡,与第一、二重墙体紧紧相依且矮6至7米,是前二者的附属建筑。墙体内堆积有数厘米厚的牲畜饲料、粪便,此处或为马厩遗址。第三重墙体北侧墙体西端有缺口,缺口外山坡处覆盖有垃圾,缺口旁存有灶遗迹。在第一重墙体与第二、三重墙体间存有甬道,甬道处出土有数本古藏文文书。[刊 1][书 8]

麻扎塔格戍堡址附近烽燧遗址和佛寺遗址。烽燧遗址位于戍堡西约60米处,采用黄土块夹柳枝砌筑方式建成。烽燧基础平面呈边长约7米的方形,残高约6米,顶部倒塌。[书 7]佛寺遗址位于戍堡东北侧20余米处的台地上,寺内有塑像基座和台基等遗迹。[书 8][书 7]还存在一处山洞位于戍堡南侧山体下,洞内分为前后室,其中前室又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顶部石板有汉文、古藏文刻字及怪物图案,文字内容包括“李思礼”等人名。山洞或为储藏食物的仓库空间。[书 2][刊 3][刊 4]
戍堡出土有唐及吐蕃占领时期的有红陶碟、浮雕模子、木器、金属器、毛制品、皮革制品、各种古文书以及乾元重宝等钱币。[书 4]其中出土文书、木简有数百件,这些文书、木简的语言包括古藏文、汉文、于阗文、古维吾尔文、阿拉伯文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交通、经济、宗教、私人书信等方面。也包括守军练习汉字的《兰亭序》《尚想黄绮帖》临写本。[刊 5][书 8][书 7][刊 1]麻扎塔格戍堡址还出土有2支苇管笔,双瓣合尖,笔尖类似于现代钢笔尖。[刊 6]
Remove ads
发掘考察
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亚探险和第三次中亚探险时,考察过麻扎塔格戍堡址。征集、发现有木简、文书等遗物。[书 9]到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于阗考察时,曾前往麻扎塔格戍堡址,发现戍堡下山洞中的刻字,并出土有木简、钱币等遗物。[书 10]
198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和田河流域综合科学考察队,调查和田河两岸及绿洲地带的资源,考古学者侯灿参与其中并调查麻扎塔格戍堡址。[刊 1]199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普查队调查麻扎塔格戍堡址并为其建档。[书 1]此后在200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大英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组成考察团考察南疆多个古遗址,包括麻扎塔格戍堡址。[书 11]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由普查队复查。[书 1]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等组成的“昆仑巡礼——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科考队”考察麻扎塔格戍堡址。[网 2]
Remove ads
修缮保护
修缮维护方面,2007年,和田地区基本完成麻扎塔格戍堡址的重点抢救项目。[书 12]2010年代,麻扎塔格戍堡址成为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完成《麻扎塔格戍堡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网 3][书 13]同时期,麻扎塔格戍堡抢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获批。[网 4]
保护名录方面,199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收录有麻扎塔格戍堡址。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麻扎塔格戍堡址作为古遗址位列其中。[网 1]2020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的通知》,其中包括《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麻扎塔格戍堡址以“唐代麻扎塔格戍堡”之名作为四处唐代戍堡及烽燧之一列入其中。[网 5]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