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黄皮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黄皮狗是1967年六七暴动期间香港左派人士对香港华人的一种称呼[1],将不参与左派斗争活动的香港人称作黄皮肤的狗[2],最初仅指香港警察中的华裔警员,之后包括在左派团体发起罢工期间继续执勤的公务员及公共服务从业员,到后来扩大至所有不支持左派动乱的香港居民都被套用到此称呼,成为左派人士批斗被其定义为属于崇拜西方文化的华人之辱骂性用词[3],因此骂人是“黄皮狗”还是被骂作“黄皮狗”的都是华人,并且成为左派报纸在六七暴动期间的常用词[4]。主要由文化大革命外延引发的六七暴动至1967年年底渐被平息[5],左派媒体因为经常赞许暴力及发文恐吓和辱骂致使其形象及公信力严重受损[6],左派报纸渐渐回避使用“黄皮狗”,此后该蔑称鲜见于媒体的评述,直至1997年12月《东方日报》在其“功夫茶”评论文章骂淫亵物品审裁处是“黄皮狗”[7],成为东方日报藐视法庭案的罪证之一,此称呼再次在新闻媒体广泛报导。

Remove ads
起源



“黄皮狗”的蔑称最早被公开发表于大众传媒的时间可见于1967年六七暴动的左派媒体,当时左派报纸经常使用“黄皮狗”形容华人警察,并且因为当时的警官多由欧裔英国人出任,故此常与带有种族歧视的“白皮猪”并用,形成如“红烧白皮猪、生㓥黄皮狗”等口号[1],左派团体亦将“黄皮狗”及“白皮猪”的蔑称大量印制成标语、传单及大字报,再向左派人士及左派学校的师生派发,并在社区到处张贴,而左派报纸在报导警方遇袭的相关事件时亦大字标题“生㓥黄皮狗”加以渲染,鼓励刺杀警员,当有左派份子使用土制炸弹袭击警署及政府设施后,左派媒体在报导炸弹事件时却描述为“炸得好,炸得妙,炸得痛快!”[2]。对此,警务处处长伊达善于1967年8月26日谴责暴行时曾经点名批评《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将过往的炸弹袭击褒扬为“英雄行动”是骗人骗己[8]。
《大公报》最早在标题使用“黄皮狗”的发文于1967年6月4日刊出,文中批评在英国伦敦的“中国海员传道会”有华人宗教人士反对左派人士在发起六七暴动及罢工,于是将这位主持传道会的华人称为“黄皮狗”[9]。随后于1967年6月15日报导香港邮政受到左派罢工影响时,报导将不参与罢工的邮局职工称作“黄皮狗”[10],其后又于6月17日把在邮局协助香港邮政维持服务的牛头角街坊称为“黄皮狗”[11]。
1967年6月19日《大公报》称“爱国报贩斗跑黄皮狗”[12],并于1967年6月30日同时提及“白皮猪”和“黄皮狗”不堪“爱国同胞”的英勇反击[13],又将称警车到场的警察称作“声有狗即见群众手执担挑酒樽等冲来 成车黄皮狗登时魂飞魄散猛踏油门松人。” [14]
1967年7月5日《大公报》发文称:“身为过街老鼠犹欲欺凌同胞,便衣黄皮狗作恶被西环坊众痛惩混蛋,大呼我系差人时更加激起众怒,裕华国货公司旁黄皮狗挑衅撞板,被群众重重包围声声喝打之下,除警帽自称中国人才逃过铁拳。”[15]1967年7月10日,对于左派份子在黄大仙纵火烧巴士,阻碍不参与罢工的巴士车长开车,及警方到场维持治安,其标题却是“惩诫破坏罢工工贼,黄大仙群众烧巴士,数百黄皮狗驰至以开枪恐吓,群众怒不可遏,纷纷飨以玻璃瓶。”[16]
1967年7月18日《大公报》报导铜锣湾电车厂遭到炸弹袭击,警方派警车到湾仔维持治安,有一名警员被炸弹炸伤的报导,其标题却是“群众上街放手干放胆干,电车厂昨晚爆炸,英军营亦挨炸弹,一警车在湾仔被投鱼炮,一黄皮狗受伤。”[17]同于1967年7月18日,《大公报》报导昨日警方搜查香港工联会土瓜湾会所的标题是“白皮猪识叹,黄皮狗看门。”[18]
六七暴动发生后守护香港边境的香港守军与在罗湖桥另一边的中国解放军一度形势紧张,《大公报》于1967年9月18日称:“解放军向桥头集中作好一切战斗准备,白皮猪、兽兵、黄皮狗全部放下武器。”[19]香港警方于1967年9月20日到香港仔国华国货公司执行警务行动,高举“毛泽东思想”及“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左派份子大感不满,对此《大公报》在1967年9月21日刊登标题“港英昨连袭国华国货公司,涂污宣传毛泽东思想橱窗,黄皮狗出言肆意侮辱我伟大领袖毛主席,职工及香港仔街坊极愤慨严厉警告港英。”[20],同日左派份子声言要组成更多战斗组发动更多袭击,该报纸的标题为“美资商行华员来信号召组更多战斗组,我们希望其他美资商行的兄弟和我们一样组织战斗小组打击敌人,我们现在已这样做黄皮狗白皮猪已尝过我们的玻璃樽。”[21]
Remove ads
驻港英军幽默回应

1968年2月5日,驻港英军第48啹喀步兵旅旅长马田准将在退休前为庆祝香港平息左派团体发起的六七暴动后香港由乱入治,边境恢复和平稳定,军方在马田准将的提议下设计出一款“边境领带”[22],这款领带的用色由啹喀步兵旅领带的墨绿色和香港警察领带的深蓝色混合而成,表示驻港英军与香港警察紧密合作维护和平稳定,在领带的中央绣上了中文字“和平”,蓝色线条代表在边境的深圳河、红色线条代表设于边境的有刺铁丝网,最有趣的是领带绣上左派人士经常辱骂人的“白皮猪”和“黄皮狗”中文字词,使这款领带充满幽默感。驻守于香港边境的麦尼尔警司是设计“边境领带”的赞助人,麦警司表示香港警队已有多人申领这款“边境领带”领带,而这款“边境领带”只限曾于1967年六七暴动期间在香港边境驻守及止暴制乱的警察、军人及政府官员佩戴[23]。
Remove ads
后续评论
2017年是六七暴动50周年,虽然香港特区政府对于六七暴动的历史采取回避态度,但是香港社会仍然对研究这一段左派动乱有著浓厚兴趣及评论[24][25],曾于1967年参与暴动的人士、传媒界人士及学者,一起出席公开研讨会,但在部分议题发生争论,如六七暴动第一个炸弹的出现时间,虽然当年《文汇报》副总编辑金尧如曾经指出第一个炸弹于1967年6月10日被放置在北角电车总站[26],只是这枚土制炸弹试爆失败才没有太多核心斗委以外的人得悉,而在1967年7月12日发生的大埔乡事会会所爆炸案是第一宗获多方媒体确定由炸弹袭击造成的爆炸,及后炸弹袭击的范围扩大到公共交通系统并造成无辜市民死伤,而使用炸弹袭击平民设施却导致左派尽失民心,几十年后有部分左派人士为淡化其暴力罪行,因此宣称1967年香港炸弹浪潮是被迫发起及只提将炸弹袭击警署,并且引用《大公报》在1967年7月13日在读者来论刊登的“观塘警署爆炸记”声称第一个炸弹是在7月9日炸观塘警署,该篇文章描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又形容“一群群‘黄皮狗’弃门而逃”,不过因为“观塘警署爆炸记”本身是读者投稿而非新闻报导[27],1967年7月9日及往后数天也没有任何媒体包括支持动乱的左派媒体提及观塘警署发生爆炸,又在大埔乡委会爆炸后才登出,学者及传媒界人士均指出读者投稿文章“观塘警署爆炸记”的可信度极低[28]。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