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4年太平洋台风季
太平洋台风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4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1984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0年8月11日) |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1984年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Remove ads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在1984年,共有27个热带气旋。
PAGASA:Asiang
- 香港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天文台在6月24日上午3时20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当时云茵集结在香港以东约630公里,初时香港吹和缓偏西风。24日早上稍后开始转受西北风影响,天文台下午3时30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当时云茵集结在香港东南偏东约310公里。晚间转吹东北风,25日初段时间达至强风程度。因为离岸受烈风影响,天文台在上午4时30分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大老山录得152公里的最高阵风;而维港西岸的青州也一度录得85公里的持续风速及133公里的最高阵风。天文台在6月25日上午5时左右录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990.6百帕斯卡,当时云茵集结在香港以南约130公里。但随著云茵西移,香港风力很快就缓和,因此天文台就在7时10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香港在早上馀下时间受偏东强风影响。天文台在下午1时32分除下所有信号,当时云茵集结在香港西南约240公里,香港转吹东南偏东风,风力进一步缓和。是次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只是持续2小时40分,是1946年至今持续时间最短的八号信号。
香港在6月23日普遍天晴酷热。6月24日天文台录得的最高气温约32.9度;但下午开始转为多云,局部地区有雷暴,一个水龙卷下午2时30分在南丫岛及长洲之间海域形成,历时约10分钟。6月25日骤雨变得更大更频密,黄昏开始天气稍为好转。随后几日继续有骤雨。
PAGASA:Biring
雅历士于菲律宾吕宋岛东方近海形成后向西北转北北西移动,于7月3日13时在台湾台东县成功镇北方约10公里处登陆,由新竹出海后,转北北东横扫江浙及上海,之后再向东北方向登陆韩国。
PAGASA:Konsing
PAGASA:Ditang
PAGASA:Huaning
PAGASA:Isang
- 香港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三号强风信号
天文台在8月16日下午3时45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当时杰拉尔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500公里,初时香港吹微风。17日开始转受偏北风影响。18日开始转吹清劲东北风,离岸间中吹强风,天文台在同日下午4时1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当时杰拉尔集结在香港以南约430公里,离岸受偏东强风影响但晚间风势有所缓和。因此天文台在8月19日上午7时30分改挂一号戒备信号,当时杰拉尔集结在香港以南约430公里,当日香港受和缓偏东风影响。20日初段时间杰拉尔转向东北靠近香港,因此香港转受清劲东风影响,天文台在同日下午2时正再度改挂三号强风信号,当时杰拉尔集结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约300公里。香港继而持续受偏东强风影响,而21日上午5时左右离岸风力一度达烈风程度。天文台在8月21日上午7时左右录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992.7百帕斯卡。杰拉尔在同日上午9时最接近香港,于香港东南约50公里掠过,而风向亦开始转为北至西北。同日正午开始,风向进一步转为偏西,风力因杰拉尔登陆而有所减弱。天文台在21日下午4时除下所有信号,当时杰拉尔集结在香港东北约160公里。
香港在8月16日普遍天晴酷热,晚间有局部地区雷暴。8月17至19日有几阵骤雨,当中18日的天气较好。8月20日天气明显转坏,有频密狂风大骤雨。恶劣天气持续至21日黄昏。8月22日天气好转,转为天晴。
Remove ads
PAGASA:Nitang
PAGASA:Maring
PAGASA:Paring
PAGASA:Reming
PAGASA:Toyang
PAGASA:Undang
PAGASA:Welpring
PAGASA:Yoning
PAGASA:Aring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除了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
PAGASA:Edeng/Gloring
PAGASA:Lusing
热带气旋名单
|
|
|
|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