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7—2008年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7-2008年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季在2007年11月15日开始,并在2008年4月30日完结(某些地区的热带气旋季在2008年5月15日完结)。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8年1月26日) |
此文内容只包含在西南印度洋形成的热带气旋的介绍。
风暴是由留尼汪气象部发出报告。如果一个热带低气压在南纬0-40度,东经31-55度之间增强为中度热带风暴的话,马达加斯加就会为它命名。如果一个热带低气压在南纬0-40度,东经55-90度之间增强为中度热带风暴的话,模里西斯就会为它命名。
Remove ads
热带气旋
如果一个热带低气压在南纬0-40度,东经31-90度之间增强为中度热带风暴的话,马达加斯加或模里西斯就会为它命名。由于每年都会有新的名字清单,所以不用停用名字。
以下所有气旋的强度及其他相关资讯均以留尼汪气象部公报为准。
在7月27日,一热带扰动在西南印度洋形成。它在7月29日横过边界进入东南印度洋范围,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一热带气旋,并被柏斯热带气旋警告中心定为热带低气压。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它在7月31日消散。
在事后报告中,柏斯热带气旋警告中心将它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同时,留尼汪气象部把它从热带扰动名单中移除。
在10月12日,一热带扰动形成。同日,它减弱为一低压区。第二天,它重新增强为一热带扰动。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1月13日,一热带低气压在苏门答腊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并被命名为Lee。它在同日横过边界进入东南印度洋范围。11月15日,它横过边界进入西南印度洋范围,并被留尼汪气象部定为强烈热带风暴,重新命名为Ariel。11月17日,它减弱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1月18日,一热带扰动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Bongwe。同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11月20日,它减弱为一中度热带风暴。11月22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减弱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11月24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2月12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12月14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12月17日,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Celina。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12月19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12月21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2月18日,一热带扰动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它短暂地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但未被毛里裘斯命名,就已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12月20日,它重新增强为一中等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Dama。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它减弱为一消散中低气压。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横过边界进入东南印度洋,并被定为热带低气压。12月22日,澳洲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2月30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西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1月1日,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Elnus。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1月3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第二天,它转性为一温带低压,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月24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西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Fame。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1月26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同日,它在Besalampy登陆。同日,它减弱为一内陆低压。1月2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第二天,留尼汪气象部为它重新发出报告,并定它为一热带扰动。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重新为它发出报告。2月1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Remove ads
在1月26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Gula。1月28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1月30日,它减弱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中度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2月1日,它减弱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同日,它转性为一温带低压,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2月2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2月4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同日,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Hondo。第二天,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2月7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气旋。2月10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减弱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中度热带风暴。2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消散中低气压。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2月21日,留尼汪气象部重新为它发出报告,并将它升格为一热带扰动。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2月23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重新为它发出报告。同日,它在留尼汪登陆。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2月5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2月7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Ivan。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同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2月11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减弱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中等热带风暴。2月14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2月16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在Fanoarivo登陆。同日,它减弱为一内陆低压。2月18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2月21日,留尼汪气象部重新为它发出报告,并将它降格为一消散中低气压。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第二天,留尼汪气象部重新为它发出报告,并将它升格为一低压区。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3月2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3月4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Jokwe。同日,它在马达加斯加登陆。3月6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减弱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同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气旋。3月8日,它在莫桑比克岛和Angoche之间登陆。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减弱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3月11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气旋。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减弱为一强烈热带风暴。3月13日,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同日,它减弱为一强烈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减弱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3月15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3月5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3月7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3月9日,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Kamba。同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气旋。同日,它增强为一强烈热带气旋。3月11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减弱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消散中低气压。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3月18日,一低压区在留尼汪之东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扰动。3月21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确认为热带气旋。第二天,它增强为一中度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Lola。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3月24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3月25日,它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扰动。第二天,它减弱为一低气压。同日,留尼汪气象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风暴名称
|
|
|
风暴时间表
内部链接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