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0年主龙类古生物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条目记录了2010年描述的各种主龙类化石的新分类群,以及2010年发现的与主龙类相关的其他重大发现和事件。主龙类包括鸟类(唯一现存的恐龙类群)和鳄鱼类爬行动物,还包括所有已灭绝的恐龙、已灭绝的鳄鱼近亲和翼龙类。主龙类古生物学是对这些动物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它们所存在于的大约11,700年前的全新世之前的时期。2010年在古生物学领域涉及了与主龙类相关的各种重大进展。
事实速览 各年主龙类古生物学 ...
| |||
---|---|---|---|
| |||
| |||
|
关闭
Remove ads
新命名的镶嵌踝类
更多信息 中文名及学名, 状态 ...
中文名及学名 | 状态 | 命名人 | 时期 | 单位 | 发现地 | 注释 | 图集 |
---|---|---|---|---|---|---|---|
Baurusuchus albertoi[1] |
有效 |
|
金刚石组(英语:Adamantina Formation) |
![]() | |||
噬人鳄(英语:Crocodylus anthropophagus) Crocodylus anthropophagus[2] |
有效 |
|
上新世-更新世(英语:Plio-Pleistocene) |
捕食早期原始人的角鳄 |
![]() ![]() | ||
塞雷洪鳄属(英语:Cerrejonisuchus) Cerrejonisuchus[3] |
有效 |
塞雷洪组(英语:Cerrejón Formation) |
具有通才进食策略的森林鳄。它长到大约7英尺长。 |
||||
阿列河双犬齿鳄(英语:Diplocynodon) Diplocynodon elavericus[4] |
有效 |
|
始新世晚期 |
![]() | |||
Eoneustes[5] |
有效 |
|
Teleidosaurus gaudryi分离建立的一个新属 Metriorhynchus bathonicus是黎明泳鳄属的第二个物种。 |
||||
Gracilineustes[5] |
有效 |
|
Metriorhynchus leedsi分离建立的一个新属 Metriorhynchus acutus是纤泳鳄属的第二个物种。 |
||||
喀比鳄属(英语:Krabisuchus) Krabisuchus[6] |
有效 |
|
始新世晚期 |
早期的短吻鳄。 | |||
猫鳄属(英语:Pakasuchus) Pakasuchus[7] |
有效 |
||||||
邪鳄属(英语:Pravusuchus) Pravusuchus[8] |
有效 |
|
钦利组(英语:Chinle Formation) |
一种植龙。 |
|||
Stagonolepis olenkae[9] |
有效 |
|
卡尼期晚期 |
克拉谢尤夫矿床 |
|||
Theriosuchus sympiestodon(英语:Sabresuchus)[10] |
有效 |
|
最初被描述为Theriosuchus属的一种; Tennant, Mannion & Upchurch (2016)将其归入Sabresuchus属。[11] |
||||
蛮泳鳄属(英语:Torvoneustes) Torvoneustes[12] |
有效 |
|
启莫里期 |
启莫里黏土组(英语:Kimmeridge Clay) |
Dakosaurus carpenteri分离建立的一个新属 |
||
魔怪鳄属(英语:Tsoabichi) Tsoabichi[13] |
有效 |
|
早期的凯门鳄。 |
关闭
Remove ads
新命名的恐龙型类基群
更多信息 中文名及学名, 状态 ...
中文名及学名 | 状态 | 命名人 | 时期 | 单位 | 发现地 | 注释 | 图集 |
---|---|---|---|---|---|---|---|
Asilisaurus[14] |
有效 |
|
曼达组(英语:Manda Formation) |
![]() |
关闭
新命名的非鸟类恐龙
- Benson(维基数据:Roger B. J. Benson)、Carrano(波兰语:Matthew Carrano)和Brusatte(英语:Stephen L. Brussate)发表了一个新的异特龙类兽脚类动物科,新猎龙科(Neovenatoridae)。[15]
- Rauhut(德语:Oliver Rauhut)、Milner(英语:Angela Milner)和Moore-Fay(维基数据:Q108739270)发表了一个暴龙类兽脚类动物科,原角鼻龙科(Proceratosauridae)。[16]
更多信息 中文名及学名, 状态 ...
中文名及学名 | 状态 | 命名人 | 发现年 | 时期 | 单位 | 发现地 | 注释 | 图集 |
---|---|---|---|---|---|---|---|---|
Aardonyx[17] |
有效 |
|
艾略特组(英语:Elliot Formation) |
![]() | ||||
Abydosaurus[18] |
有效 |
|
![]() | |||||
Ajkaceratops[19] |
有效 |
|
切赫巴尼奥组(英语:Csehbánya Formation) |
![]() | ||||
Archaeoceratops yujingziensis[20] |
有效 |
|
?阿普第期–阿尔布期 |
新民堡群(英语:Xinminbao Group) |
古角龙属的第二个物种 |
![]() | ||
Arkharavia[21] |
|
乌都楚坎组(英语:Udurchukan Formation) |
||||||
Atsinganosaurus[22] |
有效 |
|
阿希莱斯-鲁蒂兰特斯组(英语:Argiles et Grès à Reptiles Formation) |
一种泰坦巨龙类恐龙 |
||||
Austrocheirus[23] |
有效 |
|
2002[23] |
马斯特里赫特期 |
垒丘组(英语:Cerro Fortaleza Formation) |
|||
Banji[24] |
有效 |
|
马斯特里赫特期 |
南雄组(英语:Nanxiong Formation) |
一种偷蛋龙类恐龙,头骨上有横纹嵴。 |
|||
Barilium[25] |
有效 |
|
凡蓝今期早期 |
威尔顿群(英语:Wealden Group) |
Iguanodon dawsoni分离建立的一个新属 |
|||
Beishanlong[26] |
有效 |
|
阿普第期-阿尔布期 |
新民堡群 |
一种巨型的似鸟龙类恐龙 |
![]() | ||
Bistahieversor[27] |
有效 |
|
嘉德兰组(英语:Kirtland Formation) |
![]() | ||||
Blasisaurus[28] |
有效 |
|
马斯特里赫特期晚期 |
阿伦组(英语:Arén Formation) |
||||
Bolong[29] |
有效 |
|
一种禽龙类恐龙 |
|||||
Chromogisaurus[30] |
有效 |
|
伊斯基瓜拉斯托组(英语:Ischigualasto Formation) |
|||||
Chuxiongosaurus[31] |
有效 |
禄丰组(英语:Lufeng Formation) |
一种原蜥脚类恐龙 |
|||||
Coahuilaceratops[32] |
有效 |
|
坎帕期 |
普韦布洛山组(英语:Cerro del Pueblo Formation) |
![]() | |||
Concavenator[34] |
有效 |
|
巴列姆期晚期 |
韦尔吉纳组(英语:La Huérguina Formation) |
鲨齿龙科,在臀部附近有一个尖的、驼峰状的嵴,在尺骨上有突起,可能是羽毛球状突起。 |
![]() | ||
Cruxicheiros[35] |
有效 |
|
1960年代早期[35] |
下巴通期 |
奇平诺顿组(英语:Chipping Norton Limestone) |
|||
Diabloceratops[36] |
有效 |
|
坎帕期中期 |
瓦卫普组(英语:Wahweap Formation) |
![]() | |||
Duriatitan[37] |
有效 |
|
启莫里黏土组(英语:Kimmeridge Clay) |
泰坦巨龙类恐龙 |
||||
Fruitadens[38] |
有效 |
|
1970年代晚期[38] |
下提通期 |
![]() | |||
Fukuititan[39] |
有效 |
|
上巴列姆期 |
北谷组(英语:Kitadani Formation) |
一种泰坦巨龙类恐龙 |
|||
Geminiraptor[40] |
有效 |
|
?下巴列姆期 |
雪松山组 |
一种伤齿龙类恐龙 |
![]() | ||
Glishades[41] |
有效 |
|
坎帕期 |
双麦迪逊组(英语:Two Medicine Formation) |
鸭嘴龙类的基群 |
|||
Haplocheirus[42] |
有效 |
2004[43] |
已知最原始的阿瓦拉慈龙类恐龙。 |
![]() | ||||
Hippodraco[44] |
有效 |
|
上巴列姆期-阿普第期 |
雪松山组 |
禽龙类的基群 |
![]() | ||
Hypselospinus[25] |
有效 |
|
凡蓝今期早期 |
威尔顿群 |
Iguanodon fittoni分离建立的一个新属 |
|||
Ignavusaurus[45] |
次异名 |
|
赫塘期 |
艾略特组 |
最初被解释为一个独特的蜥脚类基群,但现在似乎是一个被错误识别的幼年大椎龙标本。 |
![]() | ||
Iguanacolossus[44] |
有效 |
|
?下巴列姆期 |
雪松山组 |
禽龙类的基群 |
![]() | ||
Jeyawati[46] |
有效 |
|
棕山组(英语:Moreno Hill Formation) |
鸭嘴龙类的基群 |
||||
Kayentavenator[47] |
有效 |
|
卡岩塔组(英语:Kayenta Formation) |
坚尾龙类的基群 |
||||
Kileskus[48] |
有效 |
|
巴通期 |
伊塔特组(英语:Itat Formation) |
一种暴龙类恐龙 |
![]() | ||
Kosmoceratops[49] |
有效 |
|
坎帕期晚期 |
凯帕罗维茨组(英语:Kaiparowits Formation) |
一种开角龙类恐龙 |
![]() | ||
Kukufeldia[50] |
有效 |
|
1848 |
上巴列姆期 |
威尔顿群 |
禽龙类的基群,之前被归入Iguanodon anglicus |
ñ | |
Linheraptor[51] |
有效 |
坎帕期 |
巴彦满达呼组(英语:Bayan Mandahu Formation) |
一种驰龙类恐龙 |
![]() | |||
有效 |
|
早白垩世 |
新隆组(英语:Xinlong Formation) |
一种真蜥脚类恐龙 |
||||
Machairasaurus[53] |
有效 |
|
晚白垩世 |
巴彦满达呼组 |
![]() | |||
Medusaceratops[54] |
有效 |
|
坎帕期 |
朱迪斯河组(英语:Judith River Formation) |
![]() | |||
Mojoceratops[56] |
有效 |
|
坎帕期晚期 |
一种长角的开角龙类恐龙 |
![]() | |||
Ojoceratops[57] |
有效 |
|
晚白垩世 |
白杨山组(英语:Ojo Alamo Formation) |
一种开角龙类恐龙 |
![]() | ||
Paludititan[58] |
有效 |
|
马斯特里赫特期 |
一种泰坦巨龙类 |
![]() | |||
Panamericansaurus[59] |
有效 |
|
坎帕期-马斯特里赫特期 |
艾伦组(英语:Allen Formation) |
||||
Pneumatoraptor[60] |
有效 |
|
桑托期 |
切赫巴尼奥组 |
一种小型的类似鸟类的近鸟类,估计身长略超过两英尺。 |
|||
Proplanicoxa[61] |
有效 |
|
巴列姆期晚期 |
禽龙类的基群 |
||||
Psittacosaurus gobiensis[62] |
有效 |
|
下白垩世 |
巴彦戈壁组 |
鹦鹉嘴龙属的第九或十一个物种 |
|||
Rahiolisaurus[63] |
有效 |
|
马斯特里赫特期 |
拉米塔组(英语:Lameta Formation) |
一种阿贝力龙类恐龙 |
|||
Rubeosaurus[64] |
有效 |
坎帕期 |
双麦迪逊组 |
Styracosaurus ovatus分离建立的一个新属 |
![]() | |||
Sanjuansaurus[65] |
有效 |
|
卡尼期晚期 |
伊斯基瓜拉斯托组 |
一种艾雷拉龙类恐龙 |
![]() | ||
Seitaad[66] |
有效 |
|
2005[67] |
普林斯巴期 |
纳瓦霍砂岩 |
蜥脚形恐龙的基群 |
![]() | |
Sellacoxa[61] |
有效 |
|
凡蓝今期早期 |
威尔顿群 |
禽龙类的基群 |
|||
Sinoceratops[68] |
有效 |
上白垩世 |
王氏群(英语:Wangshi Group) |
尖角龙亚科的基群 |
![]() | |||
Tatankaceratops[69] |
有效 |
|
马斯特里赫特期 |
一种开角龙类恐龙 |
||||
Texacephale[70] |
有效 |
|
上坎帕期 |
阿古哈组(英语:Aguja Formation) |
厚头龙类的基群 |
|||
Tianyuraptor[71] |
有效 |
早白垩世 |
义县组 |
一种短臂的驰龙类恐龙 |
||||
Tonganosaurus[72] |
有效 |
|
早侏罗世 |
益门组 |
一种马门溪龙类恐龙 |
|||
Torilion[61] |
次异名 |
|
凡蓝今期中期 |
德赫斯特黏土组(英语:Wadhurst Clay) |
||||
Utahceratops[49] |
有效 |
|
坎帕期晚期 |
凯帕罗维茨组 |
一种开角龙类恐龙 |
|||
Vagaceratops[49] |
有效 |
|
坎帕期晚期 |
恐龙公园组 |
Chasmosaurus irvinensis分离建立的一个新属 |
|||
Wadhurstia[61] |
次异名 |
|
凡蓝今期早期 |
德赫斯特黏土组 |
||||
Willinakaqe[73] |
有效 |
|
坎帕期晚期-马斯特里赫特期早期 |
艾伦组 |
||||
Xiongguanlong[74] |
有效 |
|
阿普第期-阿尔布期 |
新民堡群 |
一种暴龙类恐龙 |
|||
Xixianykus[75] |
有效 |
坎帕期 |
||||||
Xixiasaurus[76] |
有效 |
坎帕期 |
马家村组 |
一种伤齿龙类恐龙 |
||||
Xixiposaurus[77] |
有效 |
|
下侏罗世 |
下禄丰组 |
一种原蜥脚类恐龙 |
|||
Zhuchengceratops[78] |
有效 |
上白垩世 |
王氏群 |
一种纤角龙类恐龙 |
![]() | |||
Zuolong[79] |
有效 |
|
牛津期 |
石树沟组 |
虚骨龙类的基群 |
关闭
Remove ads
新命名的鸟类
更多信息 中文名及学名, 状态 ...
中文名及学名 | 状态 | 新颖性 | 命名人 | 时期 | 单位 | 发现地 | 注释 | 图集 |
---|---|---|---|---|---|---|---|---|
Agapornis atlanticus [80] |
有效 |
Sp. nov. |
|
上新世晚期 |
阿尔厄格拉姆(英语:Ahl al Oughlam) |
|||
Ankonetta(英语:Ankonetta larriestrai) [81]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中新世早期或中期 |
圣克鲁斯组(英语:Santa Cruz Formation) |
鸭科的一个基础成员。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Aquila bullockensis(英语:Aquila bullockensis) [82] |
有效 |
Sp. nov. |
|
中新世中期 |
布洛克溪(英语:Bullock Creek (Northern Territory)) |
|
||
Balaur bondoc [83]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一种四趾、两指鸟类。 |
||||
Bauxitornis mindszentyae [84]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切赫巴尼奥组 |
||||
?Borvocarbo tardatus(乌克兰语:Borvocarbo) [85] |
有效 |
Sp. nov. |
|
中新世早期 |
MN 4c |
|
鸬鹚科,可能是Borvocarbo的一种。 |
|
Camptodontus yangi [86]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九佛堂组 |
一种长翼鸟科的反鸟类, 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Carduelis aurelioi(英语:Slender-billed greenfinch) [87] |
有效 |
Sp. nov. |
|
|
燕雀科,金翅雀亚科(英语:Carduelinae) |
|||
Celericolius acriala [88]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
鼠鸟科的一个种。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Confuciusornis jianchangensis [89] |
Disputed |
Sp. nov. |
|
九佛堂组 |
从一具骨骼中发现的一种孔子鸟。被Wang, O'Connor & Zhou (2018)判定为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的次异名。[90] |
|||
Corvus harkanyensis [91] |
有效 |
Sp. nov. |
|
上新世晚期 |
MN 15-16 |
|||
Cuculus pannonicus [91] |
有效 |
Sp. nov. |
|
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晚期 |
MN 13; MN 16 |
|||
有效 |
Gen. nov. |
|
始新世早期 |
|
以Primobucco olsoni为模式种的新属。 |
|||
Dasornis abdoun [93] |
有效 |
Sp. nov. |
|
一种远洋鸟 |
||||
Eozygodactylus americanus(乌克兰语:Eozygodactylus americanus) [94]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伊普雷斯期 |
绿河组 |
|
雀形目,Zygodactylidae(英语:Zygodactylidae)科,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Eurystomus beremedensis [95] |
有效 |
Sp. nov. |
|
上新世晚期 |
MN 16 |
佛法僧科的一新种 |
||
Flexomornis howei [96]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伍德拜恩组(英语:Woodbine Formation) |
|
一种反鸟类。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Geronticus olsoni [80] |
有效 |
Sp. nov. |
|
上新世晚期 |
阿尔厄格拉姆 |
|||
Glaucidium baranensis [95] |
有效 |
Sp. nov. |
|
上新世晚期 |
MN 15-16 |
|||
Gyps bochenskii(英语:Gyps bochenskii) [97] |
有效 |
Sp. nov. |
|
上新世晚期 |
MN 17 |
鹰科兀鹫属的一新种。 |
||
Hollanda luceria [98]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坎帕期 |
一种掠食性地面鸟类,因具有不寻常的后肢而为人所知。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Huoshanornis huji [99]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早白垩世 |
九佛堂组 |
一种反鸟类。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Inkayacu paracasensis [100]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始新世晚期 |
一种企鹅。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Intiornis inexpectatus [101]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坎帕期 |
拉斯库尔蒂恩布雷斯组 |
一种鸟龙鸟科的反鸟类。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中新世早期 |
刺鹩科,这是新属模式种。 |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艾伦组(英语:Allen Formation) |
白垩翼鸟科,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有效 |
Comb. nov. |
|
晚白垩世 |
兰斯组(英语:Lance Formation) |
|
由Agnolin, 2010将Cimolopteryx minima转移到的一个新属,Lamarqueavis。[103] |
||
Lamarqueavis petra [105] |
有效 |
Comb. nov. |
|
晚白垩世 |
兰斯组 |
|
由Agnolin, 2010将Cimolopteryx petra转移到的一个新属,Lamarqueavis。[103] |
|
巨型秃鹳(英语:Leptoptilos robustus) Leptoptilos robustus [106] |
有效 |
Sp. nov. |
|
更新世晚期 |
梁布亚岩洞(英语:Liang Bua) |
鹳科的新种 |
||
侯氏长腿鸟(英语:Longicrusavis) Longicrusavis houi [107]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红山鸟科,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Lophogallus naranbulakensis(英语:Lophogallus) [108]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中新世中期 |
纳兰布拉克组 |
雉科,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Matuku otagoense(英语:Matuku otagoense) [109]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中新世早期 |
班诺克本组(英语:Manuherikia Group) |
鹭科,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Mogontiacopsitta miocaena(英语:Mogontiacopsitta) [110]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 |
美因茨盆地(英语:Mainz Basin) |
|
鹦鹉科,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Morsoravis sedilis(英语:Morsoravis) [111]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始新世早期 |
富尔组(英语:Fur Formation) |
这是新属的模式种。它是一种种系发生位置不确定的鸟类;它可能是鸻形目的近亲,[111]或者雀形目和已灭绝的Zygodactylidae科的近亲。[112]可能类似于Pumiliornis tessellatus。[112][113] |
||
Oraristrix brea(英语:Oraristrix) [114] |
有效 |
Comb. nov. |
|
更新世晚期 |
|
鸱鸮科,Strix brea分离建立的新属,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Palaelodus aotearoa(英语:Palaelodus) [115] |
有效 |
Sp. nov. |
|
中新世早期 |
班诺克本组 |
火烈鸟目, Palaelodidae(英语:Palaelodidae)科的新种 |
||
Pelagornis chilensis [116] |
有效 |
Sp. nov. |
|
中新世 |
巴伊亚英格莱萨组 |
具有大翼展的远洋鸟 |
![]() | |
Perplexicervix microcephalon(英语:Perplexicervix) [117]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始新世中期 |
梅塞尔坑、MP 11 |
|
今颚类的成员。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Plioperdix africana(乌克兰语:Plioperdix) [80] |
有效 |
Sp. nov. |
|
上新世晚期 |
||||
Presbyornis mongoliensis [118] |
有效 |
Sp. nov. |
|
古新世晚期 |
纳拉布拉格斯维塔的本巴姆成员 |
雁形目,普瑞斯比鸟科(英语:Presbyornithidae)的新种 |
||
Rhenanorallus rhenanus(英语:Rhenanorallus) [110]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 |
MN 2a、威斯巴登组、美因茨盆地 |
|
秧鸡科,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Shenqiornis mengi [119]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阿普第期 |
花吉营组(英语:Huajiying Formation) |
一种反鸟类,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Shenshiornis primita [120]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
阿普第期 |
九佛堂组 |
杂食鸟科(或叫会鸟科)的物种, 这是新属的模式种。 |
||
Vastanavis cambayensis [121] |
有效 |
Sp. nov. |
|
伊普雷斯期 |
瓦斯坦鸟科的物种,鹦形目基群。 |
|||
杨氏钟健鸟(英语:Zhongjianornis) Zhongjianornis yangi [122] |
有效 |
Gen. nov. et Sp. nov. |
阿普第期 |
九佛堂组 |
有喙的鸟类基群 |
关闭
Remove ads
新命名的翼龙
更多信息 中文名及学名, 状态 ...
中文名及学名 | 状态 | 命名人 | 时期 | 单位 | 发现地 | 注释 | 图集 |
---|---|---|---|---|---|---|---|
Aetodactylus[123] |
有效 |
|
塔兰特组(英语:Tarrant Formation) |
仅从部分下颌骨才知道的鸟掌翼龙类动物。 |
|||
Alanqa[124] |
有效 |
|
仅从前上颚和下颚的五个碎片以及可能的颈椎骨中获知的神龙翼龙科动物。 |
![]() ![]() | |||
Archaeoistiodactylus[125] |
有效 |
|
|||||
Darwinopterus[127] |
有效 |
|
髫髻山组 |
![]() | |||
Darwinopterus linglongtaensis[128] |
有效 |
|
髫髻山组 |
达尔文翼龙属的第二个物种 |
|||
Dawndraco[129] |
争议 |
|
尼奥布拉拉组(英语:Niobrara Formation) |
一种翼龙。模式种是Dawndraco kanzai。Martin-Silverstone et al. (2017) 认为该物种是Pteranodon sternbergi的次异名。[130] |
|||
Faxinalipterus[131] |
有效 |
|
卡图里塔组(英语:Caturrita Formation) |
||||
Fenghuangopterus[132] |
有效 |
|
中侏罗世 |
髫髻山组 |
最早的掘颌翼龙亚科物种。 |
||
Geosternbergia maiseyi[129] |
有效 |
|
科尼亚克期晚期 - 坎帕期早期 |
沙龙泉组(英语:Sharon Springs Formation) |
|||
Kunpengopterus[128] |
有效 |
|
晚侏罗世 |
髫髻山组 |
悟空翼龙科。模式种为K. sinensis。 |
||
Prejanopterus[133] |
有效 |
|
下阿普第期 |
莱萨组 |
|||
Sericipterus[134] |
有效 |
|
牛津期 |
翼展近六英尺的喙嘴翼龙类翼龙。 |
|||
Zhenyuanopterus[135] |
有效 |
关闭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