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0年马来西亚大奖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0年马来西亚大奖赛是2010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第三站赛事。于2010年4月2日至4月4日在雪邦国际赛道举行[1]。最后由排杆位出赛的塞巴斯蒂安·维特尔胜出,与队友马克·韦伯包办一二名。
赛后报告
在澳洲大奖赛之后,费尔南多·阿隆索在车手积分榜上暂居第一,领先第二名的费利佩·马萨4分、第三名的詹森·巴顿6分[2];并且率领法拉利车队在车队积分榜上以16分与41分之差,分别领先第二名的迈凯伦车队与第三名的梅塞德斯车队[2]。
曾在此赢得冠军的现役车手包括:麦可·舒马赫(3次)、费尔南多·阿隆索(2次)、以及詹森·巴顿(1次)。
在第一阶段自由练习中,刘易斯·汉弥尔顿创下了最快圈速,并领先于尼科·罗斯伯格以及他的队友詹森·巴顿[3]。刘易斯·汉弥尔顿在第二阶段自由练习继续保持他的领先地位,第二与第三分别为德国车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以及尼科·罗斯伯格[4]。在周六的第三阶段自由练习中,速度最快的车手是马克·韦伯,刘易斯·汉弥尔顿则排在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之前的第二名[5]。
莲花车队的试车手费鲁兹·法兹取代了海基·科瓦莱宁,在第一阶段自由练习中上场(原因是在一场掷硬币的比赛中,海基·科瓦莱宁输给了亚诺·楚理)。印度力量车队亦在第一阶段练习中,由保罗·迪·雷斯塔替代维塔托尼奥·柳齐出场。


排位赛在天气极恶劣的情况下举行,马克·韦伯最后为红牛车队拿下了马来西亚大奖赛的杆位。第三阶段排位赛受到狂烈的暴风雨袭击而暂时停止,而马克·韦伯在排位赛重新开始时,做了将轮胎更换为半雨胎的决定。随著赛道在排位赛最后逐渐变干,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为是相当重要的。[6]
天气的因素在排位赛初期就造成了许多伤害。在雨尚未落下,其他车手在场上做圈速打底时,迈凯伦车队与法拉利车队却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继续留在车库里。然而当他们出场做时间时,已经开始下雨了,导致无法做出足以令他们晋级至第二阶段的成绩。
詹森·巴顿的单圈成绩虽然能够进入第二阶段排位赛,但他的赛车却搁浅在碎石堆中,因此也无法参加第二阶段排位赛。
梅塞德斯车队车队的总监罗斯·布朗指出,他确信星期六的排位赛将会在湿地的情况下举行,后来也证明如此。车队太过于依赖复杂的天气雷达系统,而不以一般常识来做情况的判读。[7] 他说:“我们从那里学到了教训,因为我们差点被骗了。雷达显示在剩馀的排位赛中绝对不会再下任何的雨。”

在比赛之前,皮德罗·迪·拉·罗沙的引擎在他从维修区开往起跑位置的途中就故障了,所以他连暖胎圈也无法参加。[8]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从第三位开始起跑,起跑后马上就在直路上超越了尼科·罗斯伯格,并且在第一个弯角切入队友马克·韦伯的内侧,而取得了领先的位置。马克·韦伯在下一个弯尝试进行反击,但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守住了。罗伯特·库毕萨和麦可·舒马赫也各前进了两个位子,分别位于第四与第六。从第七位出发的鲁宾斯·巴利切罗在起跑位子上引擎熄火,因而在第一圈之后掉到了最后一名。因为错判排位赛的情况而必须从较后名次起跑的两位迈凯伦车队车手及两位法拉利车队车手,皆有不错的进展。刘易斯·汉弥尔顿从20名上升至13名,费利佩·马萨从21名上升至14名,詹森·巴顿从17名上升至15名,费尔南多·阿隆索则由19名上升至16名。第一圈结束时,前十名分别为:塞巴斯蒂安·维特尔、马克·韦伯、尼科·罗斯伯格、艾德里安·苏蒂尔、麦可·舒马赫、尼古拉斯·贺根堡、维塔托尼奥·柳齐、维塔利·佩特罗夫以及小林可梦伟.

之后刘易斯·汉弥尔顿火力全开,在短短的四圈内便上升至第十名,几乎是每一圈就超越一辆赛车。两位法拉利车队车手以及詹森·巴顿则是迟迟无法超越红牛二队的塞巴斯蒂安·布米,使得费利佩·马萨维持在第14名、费尔南多·阿隆索在第15名(在之前超越了詹森·巴顿)、以及詹森·巴顿在第16名。在第五圈时,刘易斯·汉弥尔顿于最后一弯处超越了维塔利·佩特罗夫而上升至第九名,但维塔利·佩特罗夫马上就在直道底将位子要了回来。两圈之后,刘易斯·汉弥尔顿再度于最后一个弯角处超越了维塔利·佩特罗夫,并且在接下来的起跑线直路上连续四次左右迂回前进,以避免后车利用真空带进行超车。然而他并没有成功的甩开后车,因为维塔利·佩特罗夫一直紧紧的跟在他身后,并在一号弯角处尝试进行超越,但是也没有成功。刘易斯·汉弥尔顿连续四次变换车道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争议,其争论点在于此动作是否违反“不得利用变换车道的方式阻挡后车超越”的规则。赛事裁判在调查过此一事件后,给了刘易斯·汉弥尔顿一次警告。


小林可梦伟在第八圈因为引擎的问题而退赛。麦可·舒马赫在第九圈因为车轮的螺帽松脱而退赛[9]。维塔托尼奥·柳齐则在第12圈因为油门故障而退赛。此时的前十名分别为:塞巴斯蒂安·维特尔、马克·韦伯、尼科·罗斯伯格、罗伯特·库毕萨、艾德里安·苏蒂尔、尼古拉斯·贺根堡、刘易斯·汉弥尔顿、杰米·阿古尔苏拉里、费利佩·马萨、以及费尔南多·阿隆索。詹森·巴顿在第九圈时超越了费尔南多·阿隆索,但随后就进站更换为硬胎。他是第一位进站的车手,出站时前方赛道通畅,所以马上就以1:41.044做了一圈最速圈。尼古拉斯·贺根堡不久之后也进站,让原本在他后方的刘易斯·汉弥尔顿得以全力冲刺,并马上在第16圈跑进了1分41秒之内,以1:40.9的成绩更新了最速圈圈速。稍后当尼科·罗斯伯格、罗伯特·库毕萨、和艾德里安·苏蒂尔皆进站时,他又在第20圈将最速圈纪录推进至1:40.4。两位红牛车队车手则直到第24圈(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与25圈(马克·韦伯)才进站。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出站时与刘易斯·汉弥尔顿并排而行,之后利用第一弯的内线取得了领先的位置。马克·韦伯的进站就没那么顺利了,他因为轮胎螺帽的问题而损失了两秒钟,回到赛道时已经落后队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四秒,且排在刘易斯·汉弥尔顿之后。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很快的做出了1:39.854的最速圈,而后马克·韦伯马上在下一圈又将此纪录推进了0.2秒。在第26圈结束时,前十名分别为: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刘易斯·汉弥尔顿、马克·韦伯、尼科·罗斯伯格、罗伯特·库毕萨、费利佩·马萨、费尔南多·阿隆索、艾德里安·苏蒂尔、詹森·巴顿、以及尼古拉斯·贺根堡。

三位使用硬胎起跑的车手:刘易斯·汉弥尔顿、费利佩·马萨、和费尔南多·阿隆索,是前几名当中唯一尚未进站的车手。费利佩·马萨在第27圈进站,当时他是第六名,出站时则排在第九名,刚好在尼古拉斯·贺根堡之前。在使用软胎、而且前方赛道畅通的情况之下,费利佩·马萨的圈速比所有其他车手快了一秒之多。他在第28圈做出了1:38.002,比当时最速圈纪录快了一秒半之多。刘易斯·汉弥尔顿接著在第31圈进站,当时他位于第二名,出站时则排在第七名,正好在队友詹森·巴顿之前。他像是火箭般的迅速追赶著艾德里安·苏蒂尔,并以1:37.745做出新的最速圈纪录。到了第34圈,他已经在艾德里安·苏蒂尔的正后方了。费利佩·马萨也同样的逐渐在接近詹森·巴顿。费尔南多·阿隆索是前几名当中最晚进站的车手,于第37圈进站。他出站时位于第九,在费利佩·马萨后面。跟费利佩·马萨与刘易斯·汉弥尔顿一样,在换上全新软胎的情况下,费尔南多·阿隆索一连好几圈都做出了最速圈纪录,最后一次是在第41圈所做出的1:37.231。他在这几圈当中,速度比其他所有车手快了两秒左右,使得他能在五圈之内追回原本与费利佩·马萨跟詹森·巴顿之间10秒多的差距。

费利佩·马萨在第46圈的一号弯角处超越了詹森·巴顿,而上升至第七名,之后又逐渐的接近刘易斯·汉弥尔顿。当时刘易斯·汉弥尔顿正在艾德里安·苏蒂尔后方迟迟无法超越,他的轮胎已经撑了20圈了,因此速度无法像之前那么的快。费尔南多·阿隆索整场比赛都因为变速箱的问题而烦恼,这也使他无法超越詹森·巴顿。他在第48圈时曾经尝试过一次超越,但未成功。于倒数第二圈的一号弯时再度尝试,然而却因此跑开了跑线。此时费尔南多·阿隆索的引擎缩缸,使得他必须以第九名的名次退赛。第53圈时,马克·韦伯做出了1:37.054的最速圈纪录。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在马克·韦伯之前看到了方格旗,红牛车队获得了一、二名[10],而尼科·罗斯伯格抢下了颁奖台的第三个席次[11]。罗伯特·库毕萨第四名,艾德里安·苏蒂尔守住了刘易斯·汉弥尔顿而获得第五名,而费利佩·马萨与詹森·巴顿由较后名次起跑,最终仍分别获得了第七名与第八名。杰米·阿古尔苏拉里与尼古拉斯·贺根堡则抢下了积分圈的最后两名,这也是他们两位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中第一次取得的积分[12][13]。再往后看,卢卡斯·迪·格拉西以第14名的成绩帮助维珍车队第一次在比赛中跑完全程[14]。伊斯巴尼亚车队则是两位车手皆顺利完赛,其中卡伦·查铎第15名,布鲁诺·冼拿第16名[15]。亚诺·楚理是17位有列入排名车手当中的最后一位,比赛当中他遭受了液压系统的问题。亚诺·楚理的队友海基·科瓦莱宁虽然在比赛结束时仍在场上,但之前因为液压系统的问题而在维修站中修理,重回赛道时已落后领先者有九圈之多,与他排名最接近的车手也已经相差了六圈。比赛结束时,他落后领先者十圈,因为圈数不足而未能被列入排名之中。
Remove ads
赛事结果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赛后排名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