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2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
第3屆中華民國全國性地方首長選舉・蔡英文政府第二任期信任投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2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选举及2022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是2022年中华民国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又称“111年九合一选举”或第三次九合一选举)的一部份,于2022年11月26日及12月18日举行,包含直辖市自治法施行以来的第8届直辖市市长选举,以及地方自治实施以来的第19届县市长选举,在当天也将举行18岁公民权修宪案公民复决[1]。
Remove ads
2022年全国县市长选举政党布局日程表
Remove ads
2022年全国县市长选举工作日程表
Remove ads
选举结果
粗体代表成功连任的当选人。
Remove ads
直辖市
台北市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所在地,亦为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业的枢纽中心[注 7],是台湾都会区人口最多的都市[39]。近年来,泛蓝基本盘领先泛绿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战后政府迁台,台北市成为省辖市,市长从1951年起随著地方自治实施由市民直选,除了第三、四届市长黄启瑞为中国国民党籍之外,台北市便一直是由党外人士吴三连、高玉树主政[41]。台北市在1967年改制为直辖市后,市长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为民选[42]。在1994年首届直辖市长选举中,民主进步党的陈水扁在国、民、新三党鼎立的状态下当选。2006年市长选举及2010年市长选举,获国民党提名的郝龙斌分别击败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及苏贞昌,国民党完成四届十六年的执政。在2014年市长选举,由民进党组成了在野联盟整合出的无党籍医生柯文哲当选市长,并于2018年以数千票之差连任,成为首位连任的非国民党籍市长[43]。
得票率方面,中国国民党在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长选举,由马英九以六成四的票数当选连任[44]。民主进步党在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20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获得五成三的票数当选[45]。2018年市长选举中,无党籍的柯文哲以四成一的得票率连任成功[46]。
原市长柯文哲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台北市再次参选。
Remove ads
Remove ads
蒋万安以575,590票当选台北市市长在除了大同区以外的11个区取得领先地位,替中国国民党重新夺回8年来的首都执政权,惟其得票率是历届国民党籍当选台北市长者中最低。


陈时中: > 40%
新北市是台湾境内人口最多的都市,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北县于2010年底升格改制而成[39][119],改制后发展迅速。由于幅员辽阔,选举人数高达三百万[120]。本市选民结构呈现蓝大于绿,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改制前的台北县在戒严时期,一直是由中国国民党执政[121]。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进步党赢得县长,并展开了长达四届十六年的执政。2005年县长选举,获国民党提名的周锡玮当选末任台北县县长。在2010年升格直辖市后,国民党的朱立伦亦当选两届市长[122]。
近年来,中国国民党在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六成一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20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获得五成六的票数。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籍的时任副市长侯友宜以5成7的得票率当选市长[123]。
侯友宜以115万票顺利连任,创下自新北市升格及民进党创党以来,选举两党差距最大的记录,而民进党的得票亦创下自新北市升格以来最低的记录,侯友宜亦在全市29个区取得领先,不仅在绿营优势区坪林、三重、芦洲等地以逾10个百分点大胜林佳龙,在蓝营优势区永和、中和、新店领先幅度更达到近40个百分点。

桃园市在2014年底,由原台湾省下辖之桃园县升格改制而成。本市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约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桃园县在1990年代以前,除第八届县长许信良为党外人士之外,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主政[121]。在1997年县长补选,民主进步党提名的吕秀莲高票当选,并于该年底的县长选举顺利连任[121]。2001年起桃园县改由国民党执政三届十三年[129]。但在2014年市长选举,民进党提名的郑文灿以三万票的微小差距,当选首届直辖市长[130]。
中国国民党在桃园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六成五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桃园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1997年县长选举,由吕秀莲获得五成六的票数得以连任。在上届市长选举中,民进党籍的时任市长郑文灿以55万票连任桃园市市长[131]。
原市长郑文灿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桃园市再次参选。
张善政以55万票当选市长,以近十三万票的差距,为国民党重夺失落八年的执政权。相较于上届选举郑文灿在十三个行政区全数领先,本届民进党仅在泛绿优势区观音区微幅领先,其馀十二区(包括郑运鹏的立委选区)皆由张善政胜出。

台中市为台湾第二大城,同时也是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中县及台中市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本市选民结构由蓝绿均分,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40]。原台中县在1990年代以前,长年由中国国民党主政,在1997年县长选举才由民主进步党的廖永来入主县府[129]。之后国民党的黄仲生在2001年起两度当选,并成为末任县长。
原台中市则在1980年代以前,长年由党外人士及国民党主政[129]。之后国民党选择林柏榕,并于1981年当选,国民党展开了四届十六年的执政[129]。1997年,时任民进党籍省议员张温鹰以五成的票数当选[158]。2001年,国民党的胡志强展开两届执政,并成为末任省辖市长。2010年县市合并,胡志强以三万票的微幅差距,当选首届直辖市长。在2014年市长选举,由民进党提名的林佳龙当选市长。
中国国民党在台中市加原台中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六成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台中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市长选举,由林佳龙获得五成七的票数。在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卢秀燕以五成六的得票率当选市长[159]。
卢秀燕以79.9万票连任市长,在台中市所有行政区也胜出,而蔡其昌得票率仅三成八左右,并创下台中县市合并以来,民进党最低得票。


台南市位于嘉南平原,是一座文化古都,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南县及台南市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本市是绿营的优势选区,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基本盘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原台南县在1990年代以前,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21],到了1993年县长选举由民主进步党推派的陈唐山当选县长以来,直至县市合并之后均由民进党执政。原台南市直至1990年代,则长年由党外人士及国民党轮流主政,但自1997年市长选举民进党籍的张灿鍙当选市长起,原台南市就一直由民进党执政至县市合并[129]。县市合并后,民进党的赖清德亦当选两届市长[169]。
民主进步党在台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市长选举,由赖清德拿下七成三的票数。中国国民党在台南市加原台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四成六的票数。在上届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时任立委黄伟哲以三成八的得票率当选市长[170]。
黄伟哲以43万票连任市长,两党差距比四年前还少八千多票,尤其谢龙介得票率高达43%,是国民党自台南县市合并升格后史上最高的得票率。


高雄市为台湾第三大都市,亦为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由原直辖市高雄市及台湾省下辖之高雄县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185]。本市是绿营的优势选区,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基本盘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原高雄县在1980年代以前,长年由中国国民党及派系轮流主政[129]。1985年县长选举,党外的余陈月瑛当选县长。
原高雄市自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省辖市长开放民选后,除第六届市长杨金虎为中国民主社会党籍之外,便一直由国民党执政[121]。高雄市在1979年改制为直辖市后,市长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为市民直选[42]。在1994年首届直辖市长选举中,时任国民党籍官派市长吴敦义高票当选。但自1998年,民进党的谢长廷当选,高雄市至县市合并也一直由民进党执政[129]。县市合并后,陈菊亦当选两届市长[186]。
民主进步党在高雄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20年市长补选,由陈其迈拿下七成的票数。中国国民党在高雄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8年市长选举,韩国瑜以五成三的得票率当选。在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韩国瑜以五成三的得票率当选市长,击败得票率四成四的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韩国瑜在2020年高雄市市长罢免案后被解职。之后在市长补选中,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以七成的得票率当选市长[187]。
陈其迈以76万票顺利连任,为县市合并以来当选者中最低;柯志恩则在历届国民党合并后大高雄市长候选人中,仅输给2018年高雄市前市长韩国瑜。[197]


台湾省[注 16]
基隆市的蓝绿政党版图约五比三,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198]。自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市长开放民选之后,除第四、五届市长林番王为中国民主社会党籍之外,基隆市即长期由中国国民党执政[199]。到了1997年,民主进步党曾任籍立法委员的李进勇当选市长。2001年市长选举时,国民党的许财利当选,国民党展开了三届十三年的执政[200]。在2014年,民进党的林右昌以过半票数当选。[201]
中国国民党在基隆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由谢国梁以六成八的票数当选连任。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基隆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8年市长选举,由林右昌获得五成四的票数。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基隆市具有影响力,分别在2001年立委选举及2004年立委选举高居各政党得票率之首。
谢国梁以9.6万票当选市长。

宜兰县选民结构,由泛绿领先泛蓝约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40]。本县在1980年代以前,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21]。1981年起,党外的陈定南及民主进步党的游锡堃与刘守成均先后当选及连任,前后共六届二十四年由泛绿人士主政。然而,在2005年县长选举,国民党的吕国华以些微的差距胜出。但在2009年县长选举民进党的林聪贤打败吕国华夺回执政权,之后连任成功。
民主进步党在宜兰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县长选举,由林聪贤拿下六成四的票数。中国国民党近年来在宜兰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由林建荣获得五成三的票数当选连任。
林姿妙以11万票连任县长。

新竹县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二十多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然而,由于当地政治生态主要由宗亲势力主导,因此本县过去亦曾经分别由中国国民党和民主进步党分别执政过[198]。新竹县在戒严时期,除第六届县长刘榭熏为党外人士之外,即长期由中国国民党主政[121]。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进步党获选县长,并展开了长达三届十二年的执政。2001年县长选举时,获国民党提名的郑永金当选,新竹县也自此由国民党执政至今[221]。
中国国民党在新竹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七成四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新竹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0年立委补选,由彭绍瑾获得五成六的票数当选。上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时任副县长杨文科,仅以一万多票的微幅差距当选。
杨文科以16万票连任,并于县内每个村里均胜出。[233]。

新竹市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三成[40]。本市在1980年代升格为省辖市初期,由党外台湾地方派系施家班长期执政。1985年,中国国民党以些微差距赢得市长,并展开了三届十三年的执政。但在1997年市长选举,民主进步党提名的蔡仁坚当选市长,但2001年新竹市再次由蓝营获选,并由国民党执政3届13年。2014年由民进党的林智坚胜出[234]。
中国国民党在新竹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5年市长选举,由林政则以六成九的票数当选连任。民主进步党历年在新竹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1997年市长选举,由蔡仁坚获得五成六的票数当选。上届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林智坚以近二成二的差距当选市长[235]。
高虹安以9.8万票当选市长。

苗栗县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二十多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本县自1950年代实施地方自治以来,长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这种局面直到1990年代才产生改变[129]。1993年,无党籍立委何智辉当选县长,以及无党籍傅学鹏则自1997年起当选两届县长,苗栗县连续三届十二年由无党籍人士主政[129]。2005年,国民党提名的刘政鸿当选,苗栗县也自此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中国国民党在苗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全县共囊括七成二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苗栗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拿下四成五的票数。上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的时任县长徐耀昌以五成七得票率得以连任。
锺东锦以12万票当选县长。

彰化县的选民结构由蓝绿均分,而中间选民约两成[40]。彰化县在1980年代以前,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21]。1981年起,党外律师黄石城当选两届县长,而民主进步党的周清玉于1989年获胜,彰化县连续三届十二年由党外及泛绿人士主政[129]。1993年,国民党阮刚猛当选县长,且在1997年连任。2001年,民进党的翁金珠当选县长。2005年起,国民党的卓伯源当选两届县长。2014年,民进党的魏明谷以过半票数当选。
中国国民党在彰化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五成八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彰化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20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获得五成七的票数当选。
王惠美以36万票连任县长。

南投县选民结构,由泛蓝基本盘领先泛绿五到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40]。南投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然而在1997年县长选举,曾任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的彭百显以无党籍身份当选,而民进党的林宗男于2001年获胜,使得南投县连续八年由泛绿人士主政。2005年县长选举,由国民党的李朝卿当选,自此南投县也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中国国民党在南投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8年,由国民党林明溱获得六成六的票数当选连任。民主进步党在南投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则在2016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获得五成二的票数。上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的时任县长林明溱,以近十万票的差距,大胜民进党候选人洪国浩。
原任县长林明溱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南投县再次参选。
许淑华以15万票当选县长。

云林县选民结构是由泛绿领先泛蓝约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40]。云林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然而在1999年县长补选,无党籍的时任议长张荣味击败国、民两大党候选人,而在2001年选择转入国民党并当选连任[129],但他随后在2005年选前弊案缠身遭到解职,由时任陈水扁政府的中央派任前基隆市长李进勇,成为第一位民主进步党的云林县代理县长,苏治芬亦在同年击败国民党立委许舒博,当选为首位民进党籍云林县县长,民进党在云林展开了三届十三年的执政,且在2009年连任县长。2014年,绿营李进勇以近六万票之差击败张丽善。
历年来,民主进步党在云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县长选举,由苏治芬以六成五的票数当选连任。而中国国民党近年来在云林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长选举,由张荣味以六成二票数当选连任。上届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立委张丽善,以五成三的得票率当选。
张丽善以20万票连任县长。

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领先泛蓝约二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40]。嘉义县在2001年以前,除了第二届县长李茂松为无党籍外,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主政。2001年,退出蓝营转向绿营的陈明文胜选,绿营在嘉义县执政至今。
历年来,民主进步党在嘉义县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配以六成五的票数领先。中国国民党近年来在嘉义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党籍候选人在全县拥有五成的票数。
翁章梁以17万票连任县长。

嘉义市(选举延期)
嘉义市近年来蓝绿呈现势均力敌的势态,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自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以来,嘉义市曾经长达二十多年由党外许家班主政。2005年起,中国国民党的黄敏惠连任两届市长。在2014年,民主进步党的涂醒哲以过半票数当选。
历年来,民主进步党在嘉义市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配以六成的票数领先。中国国民党近年来在嘉义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5年市长选举,由黄敏惠获得五成五的票数当选。2018年,国民党的黄敏惠以4成1得票率回锅出任市长。
2022年11月2日,无党籍候选人黄绍聪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寿72岁,依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第30条规定,候选人于投票日前死亡,该选区停止该项选举[288]。隔日,中选会举行委员会议,决定市长重行选举将于12月18日进行[289]。
黄敏惠以5.9万票连任市长。

屏东县选民结构,泛绿领先泛蓝约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40]。本县在1980年代以前,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21]。自1981年以党外身份参选的邱连辉当选县长以来,由党外人士、民主进步党及国民党轮流执政[121]。直到1997年由民进党提名的苏嘉全当选县长之后,并于2001年成功连任,屏东县也自此由民进党执政至今。
历年来,民主进步党在屏东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县长选举,由潘孟安以六成三的票数当选。而中国国民党近年来在屏东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四成九的票数。
原任县长潘孟安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屏东县再次参选。
周春米以21万票当选县长。
另外,因为差距仅约一万多票,使国民党候选人苏清泉提出选举无效之诉[310]。

花莲县,自古即被称为后山,商业活动并不频繁,居民多是军公教人员,政治表现上也较为保守[129]。本县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三十多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三成[40]。花莲县地方选举史上除第一届县长杨仲鲸为中国民主社会党籍外,历届县长一直由中国国民党籍人士掌握[121]。直到2009年底,傅崐萁退党当选两届县长,终止了国民党在花莲五十多年来的执政。
近年来,中国国民党在花莲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七成七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花莲县的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立委选举,由不分区立委转战花莲县区域立委的民进党萧美琴获得五成三的票数当选。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花莲县具有强大影响力,并在2004年立委选举中,高居各政党得票率之首。2018年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立委徐榛蔚以七成的得票率胜选。
徐榛蔚以9.6万票连任县长,并且于全县所有投开票所均胜出。

台东县选民结构,泛蓝较泛绿多出十多个百分点,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40]。自光复以来,被视为支持中国国民党的县市,直到2000年[198]。台东县在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以前,除第五届县长黄顺兴为中国青年党籍之外,长年由国民党主政[121]。2001年,亲民党的徐庆元当选县长,在2005年县长选举,时任议长吴俊立则以无党籍的身份当选。吴在就职后因案停职,于是在2006年进行补选,吴俊立的前妻邝丽贞在该次选举中,获国民党提名并当选,台东县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中国国民党在台东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七成三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台东县的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立委选举,由刘櫂豪获得六成四的票数当选连任。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台东县具有强大影响力,其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长选举,由徐庆元以四成四的票数当选。2018年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议长饶庆铃以七万的得票数当选县长。
饶庆铃以6.8万票连任县长。

澎湖县选民结构呈现泛蓝与泛绿均分,游离票源约有三成五[40]。澎湖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在1993年县长补选,民主进步党提名的高植澎高票当选,并于该年底的县长选举连任[121]。1997年,改由国民党执政四届十六年[129]。2014年选举民进党的陈光复以五成五的票数当选县长。
民主进步党在澎湖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1993年县长补选,由高植澎获得五成八的票数当选。中国国民党近年来在澎湖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五成八的票数。
陈光复以1.8万票当选县长。
福建省[注 16]
金门县向来是泛蓝的主选区,中国国民党基本盘约有三成,民主进步党不到五个百分点,游移票源约有六成五[40]。当地选举多是宗亲等地方派系而非政党的竞争[330]。金门县至1993年才开放县长民选,国民党的陈水在当选头两届县长[331]。2001年起,新党的李炷烽当选两届县长,而在2009年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籍李沃士当选。2014年,无党籍前立委陈福海以过半票数当选[332]。
中国国民党在金门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九成五的票数。新党历年在金门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市长选举,由李炷烽以五成六的票数当选。亲民党在金门县的得票率记录则于2012年立委选举,由陈福海获得三成二的票数。2018年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立委杨镇浯以仅一个百分点的差距当选县长[333]。
陈福海以2.3万票当选县长。
连江县一直都是泛蓝占有绝对优势的选区,游移票源约有三成[40][198],国民党籍民选县长未能连任的情况直至2018年才出现变化。连江县至1993年才实施地方自治,前两届民选县长均为国民党籍[339]。2001年起,亲民党的陈雪生当选两届县长。2009年起,再度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中国国民党在连江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县长选举。亲民党历年在连江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立委选举,由曹原彰以五成六的票数当选。2018年县长选举,国民党的刘增应连任县长[340]。
王忠铭以4337票当选县长。两位国民党候选人囊括了93.11%的选票。
参考资料
参看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