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本岛莴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岛莴苣(学名:Lactuca sativa var. sativa),又称台湾莴苣、台湾莴菜、油麦菜,台语俗称鸭菜、莴菜或莴仔菜,或写作A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为台湾常见蔬菜,叶味略苦;株心清甜爽脆,在台湾称“菜心”,有别于广东地区称油菜为菜心。属于不结球莴苣的品种之一[1]。
英文翻译为 A-choy, 偶尔译作Taiwanese A-Choy[2]。
Remove ads
简介
莴苣原产于地中海沿海、亚洲北部及非洲等地,台湾则是在日治时期引进种植,主要产地在花莲、云林、嘉义、彰化、桃园等地。几乎一年四季皆可生产,是市场上很常见的蔬菜。因为带有苦味,以前多被用来喂养鸭和鹅[3]。
须根细,茎短缩,有乳汁,叶互生,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全缘至羽状深裂,基部具披针形叶耳,抱茎,味微苦或无,头状花序, 花黄色。
名称
台语莴仔菜的发音有两种:一为ue-á-tshài,另一则为e-á-tshài。后者首音与英文字母A的发音相近,因而被转写为A菜,并广为流传。
在港澳及广州地区,台湾莴菜被称为油麦菜(大陆地区亦称油荬、香水生菜),然而在台湾,油麦菜指的是“福山莴苣”(嫩叶莴苣、“大陆莴”(tāi-lio̍k-e))。
种植
一个半月就能收成,亦适合在家种植。采收时只需摘取较大的叶片,它就会继续成长,可重复采收多次。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