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欧洲歌唱大赛
欧洲广播联盟主办的歌唱比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欧洲歌唱大赛(英语:Eurovision Song Contest,法语:Concours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是欧洲广播联盟(EBU)主办的一项歌唱比赛,自1956年开始举办,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歌唱类比赛。在2024年欧洲歌唱大赛中,出赛的国家和地区共37个。
比赛中每个国家派出一个歌手或一个乐团演唱一首自选的歌曲,之后观众透过电话、短信或网络投选最喜欢的歌手,再统计各国的票数间接选出优胜者。而胜出者所代表的国家自动成为下年赛事的东道主。
在过去67届比赛,爱尔兰代表(1970、1980、1987、1992、1993、1994、1996年)和瑞典代表(1974、1984、1991、1999、2012、2015、2023年)各胜出了7次,是各国之冠,而爱尔兰是唯一完成三连冠(1992、1993、1994年)的国家。西班牙(1968、1969年)、卢森堡(1972、1973年)、以色列(1978、1979年)则是仅有的三个曾经蝉联过冠军的国家。英国、法国、荷兰和卢森堡代表各胜出了5次并列第二。在历届优胜者中,法兰丝·盖儿(1965年)、ABBA(1974年)和席琳·狄翁(1988年)成了国际知名的巨星。
Remove ads
起源
在二十世纪50年代,正值欧洲战后重建,坐落于瑞士的欧洲广播联盟(EBU),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目的是为了研讨一个能使EBU的成员国聚在一起且“既轻松又有娱乐性”的活动。在1955年1月于摩纳哥举行的一次委员会议中,瑞士电视广播总干事兼委员会主席Marcel Bezençon设想出了以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播出由各国共同参与一场国际歌唱大赛的点子,节目同步覆盖所有联盟成员国。这个赛事基于一直在意大利举办的圣雷莫音乐节,并且被认为是对直播电视节目的一个技术革新试验:在那时候,它是在广域国际网络中把许多国家聚集在一起的一个颇具野心的计划,那时候卫星电视还不存在。
第一届大赛在1956年5月24日于瑞士卢加诺的市区举行,七个国家参加了比赛,每个国家呈交两首歌曲,一共14首。这是唯一一届每个国家表演超过一首歌曲的比赛:从1957年开始历届大赛仅允许每个国家表演一首歌曲。1956年大赛中举办国瑞士赢得冠军。
多年来,大赛本身及其各个官方标志版本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第一场比赛以法语“Grand Prix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Européenne”与英语“Eurovision Song Contest Grand Prix”命名,而在每个播出国家使用其对应语言的类似变体。从1968年起,大赛将其英文名称中的“Grand Prix”删除,并将其法语名称改为“Concours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于1973年首次使用。[1][2][3]大赛的官方品牌指南规定大赛名称的翻译可以依据参赛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品牌认知度而使用,但官方名称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始终为首选;大赛通常以其英文简称“Eurovision”以及在其内部文件中的缩写“ESC”被称呼。[4]
仅有四次比赛的官方标志使用的名称不是英文或法文:1965年和1991年在意大利的比赛分别使用了意大利语名称 “Gran Premio Eurovisione della Canzone” 以及 “Concorso Eurovisione della Canzone”;1976年和1980年在荷兰的比赛使用了荷兰语名称 “Eurovisiesongfestival”。[1]
Remove ads
参赛国家

以下是首度参加国家的年份一览表:

至少参加过一次的国家
有资格参加,但从未参加过的国家
在参加时是另一国的一部分,但独立后从未参加过的国家
原计画参加,但后来又撤回的国家
- a) 在1990年两德统一前,由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代表德国参赛,而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未参与欧洲歌唱大赛。
- b) 在1991年前,由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代表南斯拉夫参赛,而在1992年起改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代表。另外在1991至1992年间,南斯拉夫解散为五个独立国家,分别为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克罗埃西亚、斯洛维尼亚、马其顿共和国(2019年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更名为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而后蒙特内哥罗与塞尔维亚于2006年正式分裂成塞尔维亚及蒙特内哥罗两个独立的国家。
- c) 2015年,澳大利亚以“特殊参赛国”的身份参加本届欧洲歌唱大赛。作为欧洲歌唱大赛超过30年的欧洲以外最大的转播国,澳大利亚成为参加欧洲歌唱大赛的首个非欧洲国家。欧洲广播联盟还宣布,澳大利亚将直接参加第60届“欧歌赛”的决赛,并且享有在两场预赛均可投票的特权。如果澳大利亚赢下该届欧洲歌唱大赛,澳大利亚的转播电视台SBS将制作并继续参加2016年欧洲歌唱大赛,但是,不会在澳大利亚本国举办,而是由SBS任选一个欧洲城市举办,并与该国的欧洲广播联盟会员单位联办;如澳大利亚不能夺冠,则取消其参加下届欧洲歌唱大赛资格。但是,2015年11月,欧洲广播联盟和瑞典电视台决定保留澳大利亚的参赛资格。
Remove ads
基本规则
每一年度的欧洲歌唱大赛(以下简称“欧歌赛”)在上年度的冠军所在国家举行,随后由当年度东道国在前一年比赛结束后(一般是两个月内)推选当年度欧歌赛的城市、举办地。上年度年底前各个欧洲广播联盟(EBU)的成员必须在上年度(一般是)11月前表态是否参加当年度的欧洲歌唱大赛,当年度一月份举行抽签(种子队、东道主免于抽签,进入决赛),同时决定六个(某些年度当“种子五国”之一是东道主时,这个数字是五个)种子队该在何场次半决赛投票。
所演唱的歌曲语言不设限,但必须是一年内(自上年度欧洲歌唱大赛后到本年度欧洲歌唱大赛该国选拔赛前)创作的新歌曲。歌手必须年满十六周岁,不允许翻唱其他歌手的作品,不允许假唱,亦即伴奏中不能使用人声或类似人声的声音。
不允许超过6名歌手(包括和声演员等)同时演唱,不允许有动物参演。歌曲长度(包括所有伴奏)不允许超过三分钟。歌手也不允许使用具有政治含义的歌曲作为参赛歌曲(例如2021年白俄罗斯代表歌曲〈我会好好教导你〉)。
欧洲歌唱大赛自2004年起才开始举行半决赛。以下以2014年欧歌赛为例说明。半决赛(有些媒体称为“预赛”)共分两场,隔天进行。每场比赛结束后,本场比赛参与投票的十六个(第二场是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观众进行公投(通过官方提供的手机短信、电话、APP等多种方式)投票。主持人任意顺序宣布单场排名前十位的歌曲进入决赛,后几位将被淘汰。
公投方式见下文“公投、成绩及名次”。
决赛在半决赛结束后两天举行。所有26个代表队将分别演唱各自代表队在半决赛上演唱过的歌曲(种子队除外),随后进行公投。决赛中,可以参与公投的国家为参与本届欧歌赛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派一名代表在该国宣布投票结果。
所有演唱结束后,所在国(有权投票的)观众可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手机应用等多种方式投票选择本场欧歌赛的优秀歌曲。投票结束后,各国将宣布公投结果。按照2016年新的欧歌赛规则,各国的专家顾问和民众分别进行评分、投票。专家顾问评分结果由各国开票人员宣布,而民众投票结果则在统一计算后由主持人公布统计结果。
投票实行回避原则,即一国观众、专家顾问不能给本国的歌曲投票、评分。
按照2016年欧歌赛规则,分数与排名对应关系如下:
专家顾问评分结束后,该国的一名开票人员将宣布该国投票结果。以法语为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的比利时、法国、瑞士等国家以法语宣布结果,主持人以英语复诵结果;其他国家以英语宣布结果,主持人以法语复诵结果。
总分最高者为本年度冠军。如果多个国家或地区总分相同,得到前十评价的国家的数量更多的参赛者列前;得分来自的国家数量相同时,获得第一名多者列前;第一名数量相同时,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以此类推。
Remove ads
现象
长期以来,欧洲歌唱大赛出现了“地方性”的投票现象。“地方性”投票包括以下几个区域:
- 伊比利亚半岛及其邻近国家:
安道尔、
西班牙和
葡萄牙
- 前华约国家:
波兰、
白俄罗斯、
乌克兰、
俄罗斯、
阿塞拜疆、
格鲁吉亚和
摩尔多瓦
- 北欧国家:
冰岛、
挪威、
瑞典、
芬兰和
丹麦
- 前南斯拉夫国家:
塞尔维亚、
波黑、
斯洛维尼亚、
蒙特内哥罗、
北马其顿和
克罗地亚
- 波罗的海沿岸国家: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 巴尔干半岛国家:
阿尔巴尼亚、
北马其顿
- 前义大利文化圈:
阿尔巴尼亚、
义大利、
马尔他
- 高加索地区: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格鲁吉亚
- 拥有共同官方语言的国家(不完全记录):
这些地区国家几乎都会给本区域国家以绝对高分,原因是该国普遍对本地区各个国家的音乐有所了解,但政治亦是主要因素之一。
Remove ads
19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LGBT歌手登上欧洲歌唱大赛的舞台,尤其是在达娜国际与孔奇塔获胜以后,欧洲歌唱大赛被视为著名的gay友好活动,近年更是被称为“gay奥林匹克”或是“gay世界杯”[5]。2014年比赛中,现场观众曾在刚通过禁止宣传LGBT法案的俄罗斯的选手演唱或者发表该国得分时发出嘘声[6],而卫报报道称匈牙利政府方面因认为该比赛“过于gay”而决定在2020年退出比赛[7]。
历届大赛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