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别人

2016年1975樂團單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别人
Remove ads

别人[1](英语:"Somebody Else")是英国1975乐团第二张录音室专辑突袭美梦》中的歌曲,由乔治·丹尼尔、马修·希利、亚当·汉恩、罗斯·麦克唐纳谱写,麦克·克罗斯英语Mike Crossey监制,作为专辑第四首单曲由Dirty Hit宝丽多唱片于2016年2月16日释出。这是主唱希利替专辑所写的最后一首歌,他在美国洛杉矶的计程车后座上发想出曲中的歌词。〈别人〉以忌妒和愧疚感为主题,内容探讨叙事者发现前任有了新欢后涌上的复杂情绪。曲风涵盖电子R&B合成器流行Slow jam英语Slow jam,并间杂浩室放克铁克诺新灵魂乐英语Neo soul等元素。

事实速览 别人 "Somebody Else", 1975乐团的单曲 ...

甫经发行,〈别人〉即获得当代音乐评论家的广泛好评,评论赞赏歌曲的制作品质、1980年代氛围以及歌词的叙事深度。许多行内音乐刊物和媒体皆认为它是《突袭美梦》中最出色的歌曲,并将之选入自家的年度和十年度歌单中。在商业表现方面,〈别人〉打进英国单曲排行榜第55名,位列美国《告示牌》热门摇滚和另类歌曲榜英语Hot Rock & Alternative Songs第八。后来此曲分别被澳洲唱片业协会美国唱片业协会认证为金唱片,并被英国唱片业协会授予白金唱片认证。

由提姆·马蒂亚执导的音乐录影带于2016年7月7日发布。片中希利流连于夜晚的酒吧、停车场和大街小巷,并沉醉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录影带得到评论家的正面评价,他们对电影级效果、内省风格和结尾的超展开予以好评,并将之与制片人大卫·林区的作品以及电影《搏击俱乐部》相比。除了出现在《十三个理由》、《成长边缘》等影视作品外,〈别人〉还被CP查理Rosé萝儿等歌手翻唱,后者表示这对她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情景剧》影响甚钜。

Remove ads

背景与发展

“我并不为这种忌妒感引以为豪,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在为这种占有欲苦苦挣扎。当你和已经相处一段时间的伴侣分开,并以性或是情感的方式和其他人在一起,双方都会有这种感觉。”
—马修·希利谈及〈别人〉的主题[2]

2013年9月释出首张同名录音室专辑后,1975乐团获得口碑商业双丰收[3][4],不仅成功摘下国内的英国苏格兰专辑排行榜桂冠[5][6],更占得美国《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另类摇滚专辑榜摇滚专辑榜前30名的位置[7][8][9],被外界誉为当年的突破性新人[10]。2015年6月,主唱马修·希利在社群媒体发布一幅神秘漫画后随即将乐团所有帐号关闭,官方网站的内容也遭一并清空,引发他们即将要解散的猜测[11]。不过隔日帐号和网站又再度开启,但视觉一改以往的黑白元素设计,变为白色和浅粉色[12]。希利在致歌迷的公开信中表示,他们的消失是为了筹备从下一张专辑开启的“新篇章”[12]。后来专辑名称被揭示为《突袭美梦》[13]

〈别人〉是希利替专辑创作的最后一首歌,他在美国洛杉矶的计程车后座上以分手后的忌妒心理发想出此曲的歌词[2]。他向BBC记者史蒂夫·霍尔顿(Steve Holden)进一步解释道,这种“愧疚的忌妒感”源自不再对另一半抱有好感,但也不想让对方跟其他人在一起[2]。在《Coup de Main》杂志的采访中,希利透露在录制完像〈别人〉这样的私人歌曲后有特意将自己的实际情感和歌曲区隔开[14]。他把创作歌曲的过程视为一种宣泄形式,并表示:“一旦我投入到一首歌里,我就会站在客观角度去思考——它存于我之外,这样我就能对它有更深的理解。”[14]

Remove ads

词曲

〈别人〉全长4分57秒,是一首忧郁强力谣曲[15][16],曲风主要为电子[17][18]R&M合成器流行Slow jam英语Slow jam[19][20][21][22]。1975乐团的成员乔治·丹尼尔、马修·希利、亚当·汉恩、罗斯·麦克唐纳均参与了本曲的创作,制作工程则由麦克·克罗斯英语Mike Crossey、丹尼尔和希利负责[23][24]。根据哈尔·伦纳德音乐出版社在Musicnotes.com上发布的乐谱,〈别人〉拍号为4/4拍,以C大调创作,速度达每分钟100[25][26]。希利的音域范围介于G4和G5之间,并伴有F-G-Am7-E7-Am9-Am-C的和弦进程[25]

歌曲的伴奏以1980年代风格为特点,包含受迪斯可影响的贝斯、有弹性的合成器、沉重的混响[27]大鼓[28]808打击乐铁克诺节拍[29][30][31]。歌曲还间杂浩室[32]冷波[33]电子[34]放克新灵魂英语Neo soul[35]Electronica[36]舞曲[37]电子流行[38]另类流行[39]新浪潮[40]游艇摇滚以及灵魂乐的元素[41][42]。希利的人声在整首歌中音高忽高忽低,并经过重复分段英语Chopped and screwed自动调谐[37]。《独立报》的安迪·吉尔(Andy Gill)指希利以带有喘息声的方式演唱[43],而《Nylon》的海登·曼德斯(Hayden Manders)则形容他的歌声“无精打采、漠然且摇摆不定”[28]

歌词方面,〈别人〉探讨人在一段感情结束后的挣扎与纠结,以及发现前任有了新欢的痛苦[2][41][44]。歌曲以失去为中心主题,希利因为害怕孤独而拒绝放下这段感情[41][34]。歌曲还牵涉克服忌妒的主题,歌手不希望他的伴侣跑去爱其他人,但在领略到对方至少不是孤单一人后获得慰藉[43]。《Pitchfork》的布拉德·尼尔森(Brad Nelson)指出,有别于之前的作品,1975乐团在这首歌中展现出“一些不那么直白且更内省的东西”,并道出人们通常会感到压抑难耐的迷茫感[44]。为《告示牌》撰稿的拉尼亚·阿菲托斯(Rania Afitos)认为歌曲呈现出心碎的各个阶段,首先以忧郁和悲伤起头,接著捕捉到希利“不可避免的酸楚”[45]

汤姆·康尼克(Tom Connick)在《DIY英语DIY (magazine)》刊文称〈别人〉的伴奏徐缓且柔软,并表示在歌词中终于看到希利表露出自己的心绪,而不仅仅是扯掉他的上衣然后一带而过[21]。曼德斯注意到歌曲避开了希利浮夸的戏剧效果,取而代之的是1980年代“芳醇”的声景[28]。《沉迷音乐英语Drowned in Sound》作家肖恩·亚当斯(Sean Adams)将歌曲拿来和剪下复制乐团英语Cut Copy色彩学乐团英语Chromatics (band)的作品相比[46]。《PopMatters》的普瑞尔·斯特劳德(Pryor Stroud)认为歌曲结合了惊惧之泪“圣歌般的多重合成器流行”以及小贾斯汀“花美男R&M”[29]。《爱尔兰时报》作家劳伦·墨菲(Lauren Murphy)亦拿歌曲和惊惧之泪的作品类比[47]。《Vulture》的迪·洛克特(Dee Lockett)表示歌曲的暧昧、肉欲和悬念跟橘梦乐团的〈Love on a Dream〉如出一辙 ,并指它跟惊惧之泪的歌曲具有相同的“控制力”[48]AllMusic作家麦特·科勒(Matt Collar)指歌曲让人忆起《夜之探戈英语Tango in the Night》时代的佛利伍麦克[23]

Remove ads

结构与分析

〈别人〉以凄凉的键盘音符、两个和弦与分段的人声拉开帷幕[49][50][51]。尼尔森观察到开头合成器的“急转弯”,这在听觉层面体现出分手后的矛盾心理,而空气中“潮湿的回声”则让每个乐器都有些许朦胧和醉醺之意。在主歌中,希利抒发一段感情结束后的忧郁和惆怅,低声唱道:“我收拾了我所有的乐器/剩下的我不要也罢。”[注 1][44]到了副歌,歌手继续诉说著失恋的经历:“我不渴求你的身体/但一想到你正和其他人在一起就无法忍受/我们的爱已经降到冰点/而你的心魂正和其他人交缠在一起”[注 2][24][21][45]明白这段感情已随著他爱人的移情别恋而宣告终结时,希利唱道:“当你目不转睛地盯著手机,我早已看破了你”[注 3][28]进入桥段部分,不只节奏改变、合成器速度放缓[52],人声也变得失真,可见歌手的心碎转变为对亲密关系的愤懑,他大声疾呼:“找到你爱的人?/找到你需要的人?/去你妈,金钱才是王道/我无法对你真情以待,因为我们从不孤单。”[注 4][53][21][45]

回顾1975乐团的歌词内容,康尼克(Connick)在《新音乐快递》上发表分析,指〈别人〉的副歌有助于改变公众对乐团的看法,他认为当中的对句任何人都可以产生共鸣。另外,他还表示歌词以更成熟的口吻重新梳理了《The 1975》“青少年心碎”的脉络[54]。斯特劳德认为,希利在对句“我不渴求你的身体,我不渴求你的身体”中不断表达自己的不在乎,代表歌手设法压制他内心的欲望。他指歌词中反复提到的“身体”既是他的瘾头,亦为歌曲的母题。斯特劳德并未将身体视为一种抽象概念,而是将其解释为“一种特定的肉体交流”,这在1975乐团2012年的单曲〈Sex〉中首次进行介绍[29]。剖析乐团歌曲的创作技法,《Vice》作家艾蜜莉·布特尔(Emily Bootle)刊文指出,〈别人〉副歌旋律的音程间隔较大,且在音阶的第五和第三个音符之间跳跃。她认为这是他们打造“自始至终朗朗上口”副歌的关键结构组成[55]。至于歌曲的桥段,《前音后果》的珍妮佛·欧文(Jennifer Irving)将歌词解读为对21世纪爱情的评论,代表社会无法为亲密关系腾出时间。她写道,希利在桥段中并没有试著纾解这一困境,反而是接受这一现状,并总结道:“让我们转移注意力,赚钱。”[53]与欧文的分析相反,《Vice》作家伊恩·科恩(Ian Cohen)认为对句“去你妈,金钱才是王道”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56]

释出与评价

〈别人〉于2016年2月15日经由Dirty Hit宝丽多唱片作为《突袭美梦》的第四首单曲正式释出[57][58]。11天后,该曲被安排为第10首曲目随专辑一并释出[23]。甫经发行,歌曲即得到当代音乐评论家的广泛好评。数码间谍、《DIY》和《Vulture》皆将它列入2月第三周最佳新歌歌单之中[36][59][60]。《Dork英语Dork (magazine)》的史蒂芬·阿克罗伊德(Stephen Ackroyd)称这首歌“仍然是英国流行音乐英语British pop music近期最大的胜利之一”[61] ,《柯梦波丹》的斯妲·鲍文班克(Starr Bowenbank)则表示“如果你的馀生里都只能听1975乐团的一首单曲,那最好是〈别人〉。”[62]《前音后果》的科林·布伦南(Collin Brennan)称〈别人〉是《突袭美梦》的上乘之作,并表扬“令人感同身受的难受”歌词、“制作质朴”的记忆点及对1980年代音乐的临摹,同时称其为“一首异乎寻常的单曲,以某种方式美妙地运作”[63]。《Spin》作家布莱恩·约瑟夫斯(Brian Josephs)亦将〈别人〉评为唱片中最出色的歌曲[64],而《雪梨晨锋报》的提姆·布莱恩(Tim Bryon)则称这首歌“可能是专辑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65]。吉尔和《影音俱乐部》的安妮·扎莱斯基(Annie Zaleski)皆认为〈别人〉是专辑的亮点[20],后者称其为“近年来最动人的分手歌曲之一”[43]

滚石印度》的阿米特·维迪亚(Amit Vaidya)称这首“永恒不朽”的谣曲是1975乐团职涯中最棒的歌曲,并赞赏其成功将1980年代的声音再现:“如果我把这首单曲放到1988年的三十强榜单里,它会完美融入,没人会知道它是在30年后才诞生!”[66]Stereogum》作家克里斯·德维尔(Chris DeVille)赞许乐团在曲中所采用的冷波风格收获相当不错的成果[33]。史蒂芬妮·王(Steffanee Wang)在《The Fader》发文称赞〈别人〉的制作令人难以置信,并对编曲和欢快曲调赞不绝口:“如果我的馀生只能听一首歌,我选择这首歌不会太疯狂吧?”[67]《Euphoria》杂志的洛伦佐·卡贝洛(Lorenzo Cabello)坦承,虽然自己以前不怎么喜欢1975乐团的音乐,但现在已对他的新发现无法抵抗,并赞扬〈别人〉的词曲以及希利“让人同情”和“望眼欲穿”的歌声[41]。曼德斯称赞歌曲“旖旎迷人”的伴奏和情感深度[28]。科勒指这首歌闪烁著喜怒无常[23],《滚石》的乔恩·多兰(Jon Dolan)则赞赏歌曲创造出情欲和精神恍惚间的愉快平衡[68]。《爱特伍杂志英语Atwood Magazine》的密契·莫斯克(Mitch Mosk)称赞歌曲在旋律空洞的同时依然积极向上,适合手舞足蹈[69]

Idobi电台英语Idobi Radio的艾米尔·马弗尔(Emille Marvel)觉得〈别人〉是最值得角逐1975乐团历来最佳歌曲头衔的作品,并称赞其令人沮丧的黑暗歌词和阴沉的流行氛围[70]。斯特劳德称它是《突袭美梦》之中最出色的歌曲,并表示在痴迷的歌词能看出希利“摇摇欲坠地走向全面的性心理崩溃”[29]。康尼克在《新音乐快递》刊文称〈别人〉位在乐团最佳歌曲的行列,并赞扬歌曲对爱、性、死亡和毒品的隐喻和探讨,而不是一直屈服于长期的陈词滥调中[71]。《偏锋杂志》的强纳森·沃布尔(Jonathan Wroble)指这首“挑动人心的午夜民谣”是专辑当中安静和反省的时刻[72]。《内幕人士》的卡莉·阿尔格里姆(Callie Alghrim)褒扬这首“合成器满溢的杰作”优雅又真实的歌词,及对恋旧、痛苦、内疚、自负和背叛的刻画,并说:“世上没有任何歌曲能达致〈别人〉如此极致具体、精致的情感。 ”[73]凯蒂·恩派尔英语Kitty Empire在《观察家报》刊文指〈别人〉是颗“宝石”[74],《声名远播英语Renowned for Sound》作家杰西卡·汤马士(Jessica Thomas)认为歌曲散发出凄婉的深情,并具有刻骨铭心的个人意义[75]

Remove ads

荣誉

〈别人〉出现在许多音乐刊物和媒体的年终和十年终名单中,例如:《新音乐快递》、《Pitchfork》和《泰晤士报[44][76][77]。2016年,《DIY》的年度读者票选中,该曲以第八位的得票数入选年度歌曲[78],并于同年的Q音乐奖英语Q Awards和翌年的新音乐快递音乐奖上入围最佳歌曲[79][80]

更多信息 评论家/机构, 时间跨度 ...
Remove ads

商业表现

在英国,〈别人〉位列英国单曲排行榜第55名,共计11周保持在前百名的位置内[89]。后来歌曲于2020年2月21日被英国唱片业协会认证为白金唱片,表示在该国的销量超过600,000张[90]。截至2020年5月,〈别人〉在英国共卖出633,000张,串流点听数达到6070万,是1975乐团自出道以来第三成功的作品[91]。在欧洲其他地区,歌曲位列苏格兰单曲排行榜第29名[92],并打进爱尔兰单曲榜第70名[93]。在澳洲,歌曲空降澳洲唱片协会单曲榜第34名,成为乐团在榜上排名最高的单曲[94][95]。〈别人〉后来被澳洲唱片业协会认证为金唱片,表示在该国的销量达到35,000张[96]

在美国,〈别人〉在美国《告示牌》热门摇滚和另类歌曲榜英语Hot Rock & Alternative Songs上排行第八,并在2016年终榜单打进第41、2017年终榜单打进第50名[97][98] 。歌曲在《告示牌》摇滚热播榜英语Rock Airplay上位居第十,并在2017年年末榜单中排到第32名[99][100]。此外,歌曲还在《告示牌》榜外单曲榜成人四十强单曲榜上分别排到第20、28名[101][102]。〈别人〉后来被美国唱片业协会授予金唱片认证,表示在该国的销量超过500,000张[103]

Remove ads

音乐录影带

制作与发布

Thumb
〈别人〉的音乐录影带于亚历山大路庄园英语Alexandra Road Estate取景拍摄

1975乐团找来导演提姆·马蒂亚(Tim Mattia)协力制作〈别人〉的音乐录影带。希利表示,尽管没有联觉,但他可以想像一首歌是什么颜色:“不是那种矫揉做作的样子,但有个基本要素。”他形容自己有颗能将事物转化为图像的大脑,早在撰写这首歌的歌词同时他就开始起草录影带的剧情大纲,并能预想得到成品的大致样貌[104]。完成了中心概念和故事线之后,希利和马蒂亚再一起调整录影带的整体方向,他称这段过程十分“超现实”和“激烈”[2][105]

录影带拍摄地点位于英国伦敦卡姆登区的住宅区亚历山大路庄园英语Alexandra Road Estate[106]。1975乐团拍摄的镜头比最终版本长了将近两三倍之多,以交代整个故事的始末缘由。为了达到理想的摄影效果,希利被要求戴上假发和裙子,并和打扮成自己的男士拍摄与自己亲热的场面,对此他表示“非常有趣”,并说:“现在是2016年,没啥好怕的”[2]。2016年7月6日,乐团在Instagram发布音乐录影带的前导预告,透露影片将在隔日上架[107]。依照官方新闻稿描述,录影带呈现希利在“探索林区夜间伦敦时与心碎的自我陶醉的斗争”[105]。完整版于2016年7月7日正式发布至YouTube[108]

Remove ads

概要

Thumb
录影带结尾,和希利做爱的钢管舞娘的真实身分实则是他自己。

正片开始前,音乐录影带以一段三分钟长的黑白小插曲开场。希利走进一间破旧的旅馆房间,里面坐著一位披头散发的女子,让人联想到古老电视节目。他颓丧地脱下西装外套和衬衫,并洗去脸上的小丑妆,对著镜子审视自己。不祥的音乐和失宜的罐头笑声在背景播放,并交叉著欢呼声、情景喜剧式的掌声和演播室观众的嘘声[109][110][51] 。而后希利坐到女子的身旁,换上手提箱里的黑色皮革装。他望向那一动也不动的女子,试图与其进行交谈,但对方始终没有半点反应。最终,希利带著滑板走出了门。《滚石》的阿尔西娅·莱加斯皮(Althea Legaspi)觉得小插曲苍凉的布景延续了专辑另一首歌曲〈改变心意〉录影带的主题[110],而《Dork》的编辑则认为它直接衔接了〈改变心意〉的剧情[111]

随著乐声响起,画面从黑白转为彩色,标示著正片的开始[110][112]。与女子分道扬镳后,希利溜著滑板离开漆黑的社区。他的内心既迷惘又孤独,精神状态正处于崩溃的边缘[112][113]。为了摆脱与旧爱的过去,希利抵达一家餐馆点了杯咖啡,但因抵抗不住悲伤而潸然落泪,引来前座的男女侧目。而后他穿梭冷清的街道和小巷,并在踩上滑板时失足跌下,期间画面不时穿插著他在汽车后座上唱歌的片段。随后希利到了当地的一家酒吧,灌著一杯杯的酒排遣愁闷。趁其他客人不注意,他偷走一副墨镜并站上舞台唱卡拉OK,但脑中的寂寞促使他在其他客人中间看到他前任的幻觉。困惑的希利顿时结束表演并离开酒吧,而那群客人则一路尾随他到停车场,朝他一阵拳打脚踢,使他不支倒地并溅出血来[109][110]。随后希利到访一家脱衣舞俱乐部,并相识一位钢管舞娘。她对希利表演膝上舞,并喝了好几轮酒[51]。接著两人离开俱乐部,进入一辆车里亲热[114]。然而这时剧情却发生超展开,和他做爱的女子突然变成他自己[114]。根据《Paste英语Paste (magazine)》的贾罗德·约翰逊二世(Jarod Johnson II)的说法,希利此时“变成了另一个人(someone else)”[50]剧情回溯到先前的各个场景,在他眼中,餐馆和酒吧里的女客人全成了他自己,而在俱乐部对他扭腰摆臀的脱衣舞娘则是他幻想出来的。影片尾声,希利独自坐在汽车后座上微微晃动著。

反响

Thumb
一些评论家拿音乐录影带和超现实主义制片人大卫·林区的作品相比

另类新闻》的格兰特·夏普斯(Grant Sharples)将〈别人〉选为“1975乐团应该制作成剧情长片的十部音乐录影带”清单的第二位。除了称它是乐团为数不多具实验性质的录影带外,夏普斯还赞赏小插曲传达出人在沮丧时连执行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51]。《Soundigest》作家阿曼达·拉里森(Amanda Larrison)指录影带聚焦在希利的心碎及心魔,并将之排到乐团十大创意录影带清单第八位[115]。为MTV新闻撰稿的玛德琳·罗斯称视觉效果生动且不祥,超展开也令人完全出乎意料,观众必须亲眼见证才能体会[114]。数码间谍的艾米·戴维森(Amy Davidson)将录影带跟大卫·林区的作品作比较,并点出结局的“超现实”[116]。《Gigwise》作家亚历珊卓·波拉德(Alexandra Pollard)称视觉效果很奇特,并指出录影带在离奇的超展开中“转向了怪诞”[117]

《告示牌》的吉尔·考夫曼(Gil Kaufman)把录影带当成一部迷你电影看待,并指视觉效果汲取了麦克·杰克森音乐录影带不合逻辑的长度和以叙事为主的特点[109]。莱加斯皮认为录影带充满一种内省的风格,和专辑另一首歌曲〈声音〉录影带“大胆欢快”的基调相比别有一番风味[110]。《Idolator英语Idolator (website)》的雷切尔·索尼斯(Rachel Sonis)表示这部“迷幻”的录影带似乎拾起了〈改变心意〉弃之不用的严肃风格,并将结尾与林区的作品进行比较[118]。为《Euphoria》杂志撰稿的克里斯汀·阮(Christine Nguyen)对录影带的电影级品质、制作水准和希利“吸引眼球且令人信服”的演技持有好评,并将录影带与林区和1999年黑色幽默电影《搏击俱乐部》相提并论[112]

B-Sides英语KBCW (TV)的吉塞尔·费南德斯(Jisselle Fernandez)表示在音乐录影带中,“别人”站在正义的一方[119],而约瑟夫斯则认为它与歌曲的“喜怒无常”相匹配,并补充道:“穿著皮夹克的夜生活不再容易。”[64]《Dork》的编辑指录影带焦点集中在希利努力接受周遭发生的事情上,并称它展现出“一夕之间的沉沦和自《变脸》以来最可怖的换脸效果”[111]。《Variance英语Variance (magazine)》的林赛·霍华德(Lindsay Howard)觉得录影带怪奇且情绪化,讲述了希利跟自我陶醉和心碎的真实斗争[120]。《The Fader》作者本·丹里奇-莱姆科(Ben Danridge-Lemco)认为录影带既是自恋的检视,亦是希利寻找自我之旅的象征,而歌曲本身就是在为他配乐[121]。《Stereogum》的彼得·赫尔曼(Peter Helman)指录影带类似于迷雾圣父2015年的〈The Night Josh Tillman Came To Our Apartment〉和扬·萨格2015年的歌曲〈Best Friend英语Best Friend (Young Thug song)〉,他认为这是音乐家又一次坚实的踏入“干自己的音乐录影带”万神殿[122]

Remove ads

现场表演与翻唱

单曲释出前,1975乐团于2015年12月美国费城的演出中现场表演了〈别人〉,现场充盈著粉色灯光[123]。2016年9月,乐团登上利兹音乐节英语Reading and Leeds Festivals演唱了这首歌[124],并在同年11月8日播出的《塞斯·梅耶斯深夜秀》一集中演唱了〈改变心意〉及此曲[125]。乐团于2017年的里丁/利兹音乐节英语Reading and Leeds Festivals主要歌单中亦含括〈别人〉[61]。2019年7月,乐团登上Pohoda音乐节英语Pohoda (music festival)演唱了这首歌,《DIY》的艾莉·沃森(Elly Watson)表示:“老实说说看,有什么是能比三万人高呼‘去你妈,金钱才是王道’还更惹人注目的”[126] 。悬疑电视剧十三个理由》、青春成长喜剧片成长边缘》和相亲实境节目《恋爱岛英语Love Island (2015 TV series)》亦曾使用过〈别人〉[127][128][129]

Remove ads

翻唱

2016年9月,美国歌手CP查理BBC广播一台节目现场休息室英语Live Lounge中翻唱〈别人〉[130]。同年9月9日,美国音乐人Vérité英语Vérité在她的SoundCloud帐号发布其改编的版本。她对歌曲的简单且写实的词曲创作十分欣赏,并表示自己“真的想把它带到(她的)世界,好好重新诠释一番”。Vérité的版本节奏感更加强烈,并融入俱乐部式的节拍、深沉振荡的贝斯及推进式合成器。主歌采用较为轻柔、极简的乐器演奏,副歌部分则根植于流行音乐,具有类似EDMdrop段落[16]。对于Vérité的翻唱版本,《Variance》的艾米·麦肯(Amy McCann)评价其“令人愉悦”且“叹为观止”,同时对她的唱功表现尤为肯定[131]。2017年2月,英国独立摇滚乐团浪迹乐团英语Circa Waves在BBC广播1台带来摇滚版的〈别人〉[132][133]。2017年6月,BBC记者史蒂夫·霍尔顿无意中用二倍速播放《突袭美梦》的黑胶唱片,发现这首歌听起来很像苏格兰电子流行乐团圣堂乐队的作品。圣堂乐队成员马丁·多赫蒂英语Martin Doherty听闻后幽默答复道,如果反过来用0.5倍速播是否也行得通[134]。该乐团在2018年3月15日于BBC广播1台现场休息室中翻唱这首歌曲[135]

2017年10月5日,正值狂想曲世界巡回演唱会英语Melodrama World Tour期间,纽西兰音乐人萝儿巴黎天顶体育馆中翻唱〈别人〉[136][137]。相较其他翻唱版本,萝儿并未对歌曲作太大改动,编曲手法也几乎与原版毫无二致[138]。MTV新闻撰稿人玛德琳·罗斯赞赏她的演绎“梦幻的恰到好处”,并指出这首歌与萝儿第二张录音室专辑《情景剧》音色的联系[139]Junkee英语Junkee的朱尔斯·勒菲弗赫(Jules Lefevre)为她最佳的翻唱歌曲进行排名时将〈别人〉选为第五,并指出其与《情景剧》的相似之处[138]。美国创作歌手康纳·格雷于2018年2月18日将他的翻唱版本上传至YouTube[140]。格雷在影片中打上过度饱和的粉紫灯光,让人联想到《突袭美梦》的视觉艺术。他称这是1975乐团中他私心最喜欢的歌曲,并承认他翻唱的版本“有点阴沉,吉他弹得不怎么好”。拣选格雷的五首最佳翻唱歌曲,《Soundigest》将他对这首歌的演绎排到第一。考特尼·古尔德(Courtney Gould)表示影片的灯光和他的歌声“突出了使这首歌变得格外特别的动态细节”[141]

2020年3月,《美国偶像第18季英语American Idol (season 18)选手亚当·柯瑞(Adam Curry)在第一轮淘汰赛“好莱坞周”中翻唱〈别人〉。柯瑞的演出因其“艺术性”和“认受性”得到赞誉并成功晋级,《告示牌》的罗比·道(Robbie Daw)形容歌手“用坚实的演绎击倒所有人”[142][143]。2020年5月7日,《The Face英语The Face (magazine)》在Instagram为1975乐团举办一场致敬音乐会,以表彰他们对当代艺术家的影响。杂志邀来几位艺术家翻唱乐团的歌曲,其中格蕾西·亚伯拉罕被选中演唱〈别人〉[144]。2020年5月17日,韩裔纽西兰歌手兼韩国女子音乐组合BLACKPINK成员Rosé透过Instagram直播举行迷你演唱会,以这首歌为整场节目划下句点[145]

影响

〈别人〉被认为是1975乐团最杰出的歌曲之一,并被贴上“分手之歌”的标签[62][45][146]。约翰逊二世在《Paste》的1975乐团必听歌曲清单中将这首歌排在第17名,评述其歌词“突出了让分手成为一段过程的分裂情绪”[50]。《Vulture》的拉里·菲茨莫里斯(Larry Fitzmaurice)在1975乐团必听的十首歌曲清单中也选录了这首歌。他称这是乐团少数具有约翰·休斯风格的歌曲,并封其为“直截了当的优美谣曲”和“历代单恋慢舞经典”[147]。为乐团十首最佳歌曲作先后排序,《新音乐快递》将这首歌列为第五[71],并把副歌的歌词选入乐团最天才的歌词清单中[54]。盘点21世纪歌曲最佳桥段,《告示牌》将这首歌排到第86名[45] 。至于粉丝群体对这首歌的反应,《前音后果》指桥段的歌词受乐迷喜爱的程度已到了人尽皆知的境界,印有此歌词的周边商品也应运而生[53][45]。〈别人〉也经常被媒体和刊物选收进关于分手、心碎和悲伤的最佳歌单中,例如:B-Sides[119]、《柯梦波丹》[62]、《Glamour英语Glamour (magazine)[148] 、《Seventeen英语Seventeen (American magazine)》和《女性健康英语Women's Health (magazine)[149][150]。《Don't Bore Us》表示〈别人〉是十年来最好的七首分手歌曲之一[49],而A.Side英语A.Side TV则认为它是2010年代最好的15首分手歌曲之一[151]

Thumb
纽西兰歌手萝儿表示〈别人〉对她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情景剧》影响甚钜。

2016年接受BBC的麦可·巴格斯(Michael Baggs)采访时,CP查理透露〈别人〉是他希望由他亲手创作的歌曲。他对这首歌的和弦结构及希利的歌声十分钦佩,并向巴格斯表示:“我喜欢(1975乐团)用歌词勾勒出一个世界的方式。他们不太在乎用多高深的词,比较多是用怀旧情怀走进人的心坎。”[130]2017年接受《新音乐快递》采访时,萝儿分享了〈别人〉带给她的心得和启发,先前她曾透露这是她当年Spotify上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曲[17][152]。萝儿对这首歌的“情感力量”感到惊讶,表示词曲作者虽是一群男性,但这首歌引起了她的很大共鸣。她进一步赞扬词曲之间的复杂性、节奏感及空洞的意象,并告诉杂志:“(〈别人〉)对我产生的影响非同小可。”[152],表示这首歌“确实影响了《情景剧》,尤其是专辑的音色、色彩和情感”[139]

加拿大独立流行乐团Valley英语Valley (band)在2018年向Direct Lyrics英语SpinMedia的凯文·阿帕萨(Kevin Apaza)表示,他们很希望能够亲自创作和录制这首歌。乐团对歌曲的和弦进程、希利的嗓音以及歌词和伴奏形成的反差感十分青睐[153]。加拿大歌手泰特·麦可蕾接受《E!线上》的比利·尼尔斯(Billy Nilles)采访时被问及如果往后馀生只能听一首歌会选择哪首,以〈别人〉作为回应。她表示:“每当我觉得我的世界正在分崩离析时,这就是我的首选兜风歌曲。”[154]i-D英语i-D》的罗伊辛·拉尼根(Roisin Lanigan)认为这首歌是常被称为“来自另一个房间的剪辑”(from another room edits)的YouTube和TikTok新兴趋势的一部分。这种由ASMR衍伸而来的“超级特异”音乐类型,旨在降低音档品质、突显低音部分,让人感觉声音是从遥远的彼方传来。针对〈别人〉,剪辑特意模拟听众在派对的浴室里亲热时听到外头传来的音乐的感觉[155]。在一篇分析奥莉维亚·罗德里戈单曲〈驾照〉爆红式成功的文章中,《Paper英语Paper (magazine)》作家拉里莎·保罗(Larisha Paul)点名〈别人〉为三者中的一个促成因素,她说:“同样清楚的是,她们这一代年轻人,在粉红色LED灯的照耀下,随著1975乐团的〈别人〉左摇右摆。”[156]

参与人员

内容摘自《突袭美梦》专辑内页说明[24]

榜单成绩

更多信息 榜单(2016年), 峰值 ...

销量认证

更多信息 地区, 认证 ...

注解

  1. 原文:“I took all my things that make sound / The rest I could do without.”
  2. 原文:“I don't want your body / But I hate to think about you with somebody else / Our love has gone cold / You're intertwining your soul with somebody else.”
  3. 原文:“I'm looking through you, while you’re looking through your phone.”
  4. 原文:“Get someone you love? / Get someone you need? / Fuck that, get money / I can't give you my soul 'cause we're never alone.”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