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兰兰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7月26日凌晨,一位名叫杨兰兰[注 1]的23岁华人女子在澳大利亚悉尼东部郊区驾驶劳斯莱斯SUV与一辆黑色奔驰在大街上迎面相撞,事发后该女子短暂逃逸,后又返回事故现场并主动投案。该事件因杨兰兰背景神秘、其财富成谜及网传天价保释金而引起热议和关注。
案发经过
2025年7月26日凌晨,23岁的华人女子杨兰兰[注 1]在澳大利亚悉尼东部郊区玫瑰湾驾驶蒂芙尼蓝劳斯莱斯库里南SUV驶入逆行车道,与一辆黑色奔驰在大街上迎面相撞[3]。奔驰车驾驶者为当地电台主持人凯尔·桑迪兰兹的司机,52岁的乔治·普拉萨拉斯(George Plassaras),事发时凯尔·桑迪兰兹则不在车上[4]。附近居民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警方和救援人员抵达后,消防员与急救人员花了约半小时将伤者抬出,并迅速送往圣文森特医院接受手术治疗[3]。事发后,杨兰兰短暂逃逸,后又返回事故现场并主动投案[5][2]。警方对杨兰兰现场进行了呼气测试,结果呈阳性。随后她被带往韦弗利警局,但她拒绝再次接受呼气测试[2][3]。
后续
事故发生后,杨兰兰没有受伤[6],而乔治·普拉萨拉斯则脊椎骨折、肋骨断裂、脾脏和横膈膜破裂、腹部撕裂、髋部两侧骨折、股骨两侧骨折[7]。其髋部严重骨折,右髋关节被切除,造成了终身残疾[7]。
7月26日当天,杨兰兰获准保释,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包括: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8时至晚上8时期间,须向玫瑰湾警察局报到一次;将护照上交,并不得申请新护照;夜间(晚9时至早6时)不得离开住所;禁止驾驶车辆[3]。
7月30日下午,杨兰兰在一名男子陪同下到玫瑰湾警局报到,但面对现场记者的问题,杨兰兰没有任何回应[8]。
8月15日上午,该案在澳大利亚悉尼唐宁中心地方法院首次提审,约百名当地华人前来围观[3]。杨兰兰本人未到场,而是以视频方式出庭。庭审全程仅约10分钟[1],杨兰兰面临两项正式指控,分别是“因不当行为驾驶机动车造成身体伤害”(T1级别罪行)和“拒绝或未能接受呼气酒精分析”(首次违法)[3]。杨的律师表示,目前无法对指控作出是否认罪的答辩。法院将案件延后至9月26日再审[1]。杨的律师还为其申请了下一次出庭的豁免权,并获得了许可[9]。9月3日,据《澳洲人报》报道,杨兰兰面临两项新指控:危险驾驶致人重伤,以及未向警方提供个人信息。一旦罪名成立,杨兰兰最高可能面临七年监禁[10][11]。
9月26日,杨兰兰案在悉尼市中心约翰·麦迪逊大楼(John Maddison Tower)再次开庭,杨兰兰本人仍未现身,但也未能像上个月庭审一样以视频方式露面,仅有其代理律师出席。庭审结束后,澳大利亚特别广播服务公司(SBS)在现场采访了杨兰兰的代理律师约翰·科恩(John Korn)。在被问及杨兰兰是否会对所有指控认罪时,科恩表示“我今天才收到最终的指控内容,接下来,我们会讨论她的答辩”。据法院确认,下次庭审时间为10月17日,杨兰兰被要求必须出席[12]。
Remove ads
争议
杨兰兰的神秘背景与豪奢生活引发了网络热议,一些人将她形容为“天龙人”[2][13]。涉案的劳斯莱斯SUV为2025款车型,零售价超过100万澳元。其在车祸现场身着奢华服装,总价值或达5000澳元[14]。杨居住在悉尼东部胡拉勒自治市沃克卢斯的一套顶层豪华公寓[3][15]。杨还拥有第二辆劳斯莱斯——未注册的白色劳斯莱斯古思特,价值高达80万美元[4]。她还用大量限量款Labubu玩偶在车内装饰[15][16]。7月30日在玫瑰湾警局报到时,其身着超过一件18,000美元的独家复古香奈儿夹克、一顶售价超过3,000美元的帽子,一双价值1,500美元的复古香奈儿高跟鞋和一副价值约750美元的Miu Miu太阳镜[15]。
杨兰兰本人背景神秘,没有社群媒体帐号、公司及房产登记纪录,LinkedIn上也无任何资料,其家庭、父母、企业背景、财富来源也一无所知[17][18]。事故发生后,网上有传言称她“支付了7000万澳元的保释金”,甚至称她“拥有超过2700亿澳元的存款”,不过这些消息无任何权威来源证实[15][19]。当地法院否认了天价保释金等传闻[2]。中国大陆社交媒体上还盛传杨兰兰英文名为“Wendy”,是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生,靠铁矿石贸易发家致富。有传言称7月30日下午陪同她到玫瑰湾警局报到的男子为其保镖,是武警中校,但该说法未经证实,可信度存疑[4]。
网络上有多则杨兰兰为中国高干后代,甚至是太子党的传言:有传言称其为前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重孙女[20],有传言称其为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的孙女,甚至有传言称其为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私生女[21][22]。另有传言称杨兰兰是台湾人,父亲是台湾正雄集团老总、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杨正雄,母亲是正雄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林淑惠,其家族与民进党政要关系匪浅,媒体人矢板明夫驳斥称该说法是“抹黑民进党”,是“认知作战的一种手法”[23]。8月9日,《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发文,推断部分流言为伪,呼吁“让子弹飞一会”[24]。8月11日,观察者网发文驳斥了部分流言[25]。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