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菲利克斯·拉维松-莫利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利克斯·拉维松-莫利安
Remove ads

让-加斯帕尔-菲利克斯·拉谢·拉维松-莫利安(法语:Jean-Gaspard-Félix Laché Ravaisson-Mollien法语:[ʁavɛsɔ̃ mɔljɛ̃];1813年10月23日—1900年5月18日),法国哲学家。后人评价他“或许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1] 他的原名是菲利克斯·拉维松,这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名字。[2]

事实速览 菲利克斯·拉维松-莫利安, 出生 ...

他的“开创性的”“关键”著作是《论习惯》(De l’habitude,1838),英译本题为Of Habit。[3][4][5]拉维松的哲学属于法国属灵主义[6]传统,该传统始于曼恩·德·比朗(1766-1824)的文章《习惯对思想能力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Habit on the Faculty of Thinking, 1802)。不过,拉维松把他的学说发展成了他所谓的“属灵主义的现实主义”(spiritualist realism)以及“属灵主义的实证主义”(spiritualist positivism)。

根据研究拉维松的学者马克·辛克莱(Mark Sinclair)的说法,可以认为,拉维松创立了“偶然性学派”。[7]

拉维松学说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继承者是亨利·柏格森,后者可以说是将此哲学传统延续到了20世纪30年代,[8]尽管也可以认为“人生哲学”的这宗“血脉”于20世纪后期在吉尔·德勒兹那里有所回归。[9] 拉维松快三十岁时拒绝了雷恩大学的职位,此后也不曾在法国国立大学系统工作。[10] 在1838年,他受雇担任公共建设部的首席私人秘书,而后稳步走上高位,比如图书馆监察长,然后在卢浮宫当古典文物策展人。[11]

晚年获任法国哲学界评委会主席,这是个“相当有影响力的职位”。[12]

拉维松不仅是哲学家、古典学家、档案家和教育管理家,而且也是画家,以“拉谢”之名出展。

Remove ads

哲学工作

在哲学上,他是维克多·库赞(Victor Cousin)的学派中的一员,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都与他有过争论。在他看来,意识行为是所有知识的基础。意识的行动是意志的表现,而意志是智力生活的动力和创造力。上帝的理念是心灵的各种能力(faculties)在其对自然之中以及人之中的和谐的观察中所给出的累积起来的直觉。在19世纪后期,这种理论对法国的思辨哲学相当有影响。

著作

拉维松“完整的”“三大”哲学著作是:

  • 《关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随笔》Essai sur la métaphysique d'Aristote 两卷(1837 年和1846年);
  • 《论习惯》(DE L'habitudeOn Habit,1838);
  • 《关于19世纪法国哲学的报告》(Rapport sur la philosophie en France au XIXeme siècle,1867)。 [13] [14]

此外,拉维松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文章”,例如

  • 《当代哲学》(“La Philosophie contemporaine”,“Contemporary Philosophy”,1840 年);
  • 《帕斯卡尔的哲学》(“La Philosophie de Pascale”,“Pascal's Philosophy”,1887 年);
  • 《形而上学与道德》(“Métaphysique et Morale”,“Metaphysics and Morals”,1893 年)。 [15]

他去世后,还“留下了一部重要遗作的片断,死后得以出版”,先是以《哲学遗嘱》(“Testament philosophique”)为题发表于《形而上学与道德评论》(Revue de métaphysique et de morale,“Philosophical Testament”,1901年),后来以扩充过的形式出版为《哲学遗嘱》(Testament philosophiquePhilosophical Testament,1933 年)。 [15] [16]

更多信息 年份, 标题 ...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