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𰒦簋
青铜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簋[a],是一件铸造于西周中期的青铜簋,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现藏于扶风县博物馆。造型和装饰颇见匠心,双耳作鸟形圆雕,器身和器盖各饰对称大鸟纹。盖和腹内各有铭文11行134字,为现存商周青铜簋中铭文字数最多[2][b],内容涉及周与淮夷的战争。
出土
1975年3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社员在犁地时发现一批18件西周青铜器,多件铭文中有人名“”(即伯雍父[4]),为周穆王时期物。[5][6]其中,
方鼎甲、
方鼎乙、
簋的铭文篇幅较长,用语、书写风格相近,所记内容关系密切,记述了同一件事的始末。[7]
外形
簋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器身呈碗钵形,侈口、束颈、垂腹;双半环耳;矮圈足;有盖,盖顶有圈足形捉手。[8]
簋的造型和装饰颇见匠心,堪称精良之作。[3][2]双耳作鸟形圆雕,两鸟直立背对,昂首、竖冠、挺胸,垂珥作鸟足形。以两耳为界,器身分为两面,两面颈部中间各有一个突起的小兽首。两面均以雷纹为地,饰两只大鸟。两鸟呈轴对称,面向对方,冠羽、尾羽长至垂地,卷曲而繁复。器盖同样饰四只两两相对的大鸟。[8]
|
铭文
器盖和器腹内均有铭文,内容和行款完全相同,皆11行、每行12字,再加2个重文,共134字。据铭文记载:某年六月乙酉,率领军队在棫林和胡与侵袭的戎人交战,凭借亡母的保佑,大获全胜,斩首100级,俘虏2人,缴获各类兵器、甲胄135件,救出被俘的周人114人,而自己毫发无伤,于是制作此簋以颂扬和祭祀亡母。[9]
簋铭文中的“戎”,
方鼎乙铭文中称为“𣼲戎”。据裘锡圭等的看法,交战的“棫林”和“胡”在今河南郾城一带,“𣼲戎”即淮河流域的淮夷。据传世文献记载,穆王时期,东夷进犯宗周,周人予以强力反击。
簋铭文可以与此史事相联系。[10][11][12][c]
|
注释
参考文献
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