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鍬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鍬話三橇話是一種侗語苗語黔東方言混合語,在中國貴州省黎平縣錦屏縣中由6,000餘人使用。[1]

事实速览 三鍬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三鍬人以酸湯話唱他們的傳統民歌,這種語言和新湘語相似。[1]

分類

三鍬話詞彙約30–40%來自苗語,40%-50%來自侗語,其餘是漢語詞彙。[1]三鍬話使用者聽得懂當地侗語和苗語,但侗族和苗族聽不懂三鍬話。[1]

根據以下3條語音標準來對酸湯話進行內部分片,其中第1、2條為基本標準,第3條為補充標準。[3]

  1. 調類格局。一類不保留入聲調類,共有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另一類保留入聲調類,共有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入聲。
  2. 古清入與次池入是歸入其他調類還是自成一個入聲調類。
  3. 知三章組聲母合流為一組還是分化成幾組。

依據以上語音標準,結合表酸湯話調類調值,將酸湯話試着分為南片和北片,二者中間的分界大致為靖州的三鍬鄉,三鍬鄉及以南地區為南片,以北地區為北片。南片多自稱「酸話」,北稱多自稱「酸湯話」。具體如下:

南片酸話,主要包括湖南省通道縣內江口鄉、縣溪鎮的部分村,靖州縣內三鍬、藕團、鋪口、平茶等鄉的部分村。南片酸湯話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

北片酸湯話,主要包括湖南省的新晃縣米貝鄉,會同縣蒲穩鄉、炮團鄉、漠濱鄉,正江縣的羅岩鄉等靠近貴州的部分村莊,貴州省天柱縣內的遠口、白市、江東翁洞、竹林、盆處等靠近湖南的鄉鎮。

另外,僅根據調類格局,貴州黎平縣大稼鄉的酸湯話可以歸入南片,啟蒙鎮的酸湯話可以歸入北片。

Remove ads

分布

貴州省黎平縣錦屏縣,三鍬人生活在20餘個村,共有6,000人以上(Yu 2017)。[1]

廣義上的三鍬人是30,000多名會說互不相關的語言的人,分布在湖南省靖州縣、會同縣、通道縣和綏寧縣、貴州省黎平縣、錦屏縣和天柱縣。[1]在湖南他們被稱作花苗或花衣苗,在貴州則是三撬人。[1]

三鍬人分布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下列地區(Deng 2010)。[4]共有22個村。

  • 黎平縣
    • 尚重鎮平底鄉:岑躉、烏山、俾嗟、眼批、董翁、歸斗、歸雅、烏勒、平底、烏碰、塘途、高練、俾雅寨
    • 大稼鄉:岑努寨
  • 錦屏縣
    • 平略鎮啟蒙鎮:寨早、文斗、勝利、固本、新明、地茶、啟蒙、裕河

三百年前從天柱縣向四川樂至縣大足縣移民的靖州腔是酸湯話的演變和繼承,四川樂至縣的「靖州腔」分布在四川樂至縣城周圍的南塔區文峰鄉五村,新樂鄉五村、六村、七村、八村,寶林區寶石鄉五村,勞動鄉八村,童家區放生鄉二村、三村、四村,但人口極少,僅一千餘人。[5]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