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屬哥倫比亞省行政區劃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分為29個地區(英語:regional district,又譯作地方行政區或區域局),同時它們也做為普查區。地方行政區僅為未設地方行政架構的社區(即非建制地區)提供市政服務,以及為覆蓋範圍內各城鎮管理跨越市界的事務(如地區性規劃)。另外,區域局範圍以內的原住民保留區也不屬區域局所管轄,而原住民保留區自治政府和區域局之間的合作關係也隨情況而異。
各區域局的行政架構由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的委員組成。設有地方行政架構的城鎮由其民選地區議會中委任一人作其代表(通常是該社區的市長或長官),而未設地方行政架構的社區則由其居民直接選出代表。各區域局的未劃市地區亦因此劃分成「選區」(electoral areas),如大溫哥華甲選區。區域局會議表決時,建制地區委員通常較未建制地區委員掌握較大的操控權,而人口較多的城鎮也比人口較少的城鎮獲分配更多票數。舉例說,首府地區區域局中北沙尼治和梅特喬辛各佔一席,但前者委員的一票相當於後者委員的三票。[1]
卑詩省政府從1965年起著手整理省內的地方行政區劃,設立了「區域局」此行政等級。首個區域局-科莫克斯-士達孔拿區域局-於同年8月成立,而其他區域局亦於1965年至1968年間陸續成立。[2]
Remove ads
地區
*斯提金地區實際上並非地方行政區[3],而是歸卑詩省政府直接管轄。

Remove ads
舊有行政區劃
和平河-利亞德地區(Peace River-Liard Regional District)於1987年10月22日分拆成和平河地區和納爾遜堡-利亞德地區(Fort Nelson-Liard Regional District;此區於往後年間輾轉改組成現時的北洛磯山脈地區自治市)[4]。
以下三個區域局於1995年12月解散,當中大部分重整為菲沙河谷區域局:
- 杜德尼-阿魯艾特區域局(Dewdney–Alouette Regional District):覆蓋米遜、匹特草原、楓樹嶺、以及菲沙河以北和肯特以西的非建制地區;
- 中菲沙河谷區域局(Central Fraser Valley Regional District):現亞博斯福及其鄰近非建制地區,包括蘇馬斯山(現菲沙河谷H選區)、智利域以西和菲沙河以南;
- 菲沙-奇姆區域局(Fraser–Cheam Regional District):現菲沙河谷區域局東部約三分之二地帶,包括智利域、肯特、哈里遜溫泉、合普和菲沙峽谷的非建制地區。[5]
杜德尼-阿魯艾特區域局西部的楓樹嶺和匹特草原改歸大溫哥華區域局,而東部的米遜和其他非建制地區則劃入菲沙河谷區域局。
另外,科莫克斯-士達孔拿區域局於2008年2月解散,並一分為二成科莫克斯谷和士達孔拿兩個區域局。[6]
Remove ads
參見
- 英屬哥倫比亞自治市列表
- 英屬哥倫比亞城市列表
- 英屬哥倫比亞城鎮列表
- 英屬哥倫比亞鄉村列表
- 英屬哥倫比亞印地安政區列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