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不鏽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不鏽鋼[1](英語:Stainless steelrustless steel),也稱為不鏽耐酸鋼水銅鐵台語也稱為白鐵仔臺灣話pe̍h-thih-á);在冶金學中,是指在大氣和酸、鹼、鹽等腐蝕性介質中,呈現鈍態、耐蝕、不生鏽,含高(常12%~30%)的合金鋼,通常另含有等元素;而決定不鏽鋼防鏽能力,最重要的金屬元素就是鉻。國際上以重量計算定義,不鏽鋼是最低鉻含量為10.5wt%,最高碳含量為1.2 wt%的合金鋼[2],或鉻含量超過10%的「鐵合金」[3]。此名稱源於它不像普通鋼那樣容易腐蝕生鏽[4]



如果合金鋼含鉻或其他元素比例很低,則只能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保護而仍會氧化,具有像的防蝕特色,這種鋼材就並非不鏽鋼,而是耐候鋼與低碳含量相配合,可顯示出明顯的耐腐蝕性和耐熱性,還可以加入,使其表面會產生防鏽的氧化膜,以提高對特殊環境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並賦予特殊性能,從而保護鋼材本身受到外界環境中的空氣(尤指氧氣)、水、某些酸、鹼的氧化腐蝕。

大多數不鏽鋼先在電爐氧氣頂吹轉爐英語Bottom-blown oxygen converter轉爐英語Basic oxygen steelmaking中熔化,然後在另一煉鋼爐中精煉,主要為了降低碳含量。在氬-氧脫碳法英語Argon oxygen decarburization中,將氧和氬的氣體混合物噴入鋼水中。改變氧和氬的比例,通過將碳氧化為一氧化碳而不使昂貴的鉻氧化和損失,來將碳含量降低到控制的水平。因此,在初始的熔化操作中可使用較便宜的原料,如高碳的鉻鐵。

Remove ads

歷史

1913年哈利·布雷爾利英語Harry Brearley發明了一種馬氏體不鏽鋼並隨後使其工業化[5]。1924年eeket研製了一種含鉻量更高的不鏽鋼,相當於鐵素體不鏽耐酸鋼。

1931年,巴德公司製造出世界首架不鏽鋼飛機。

分類

晶體結構

不鏽鋼按照晶體結構分為五大類:奧氏體不鏽鋼(A1,A2,A3,A4,A5)、鐵素體不鏽鋼(F1)、馬氏體不鏽鋼(C1,C4,C3)、雙相不鏽鋼英語duplex stainless steel和沉澱硬化型不鏽鋼。[6]

  • 奧氏體不鏽鋼(英語: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含有16%-26%鉻和35%以下的鎳,通常具有最高的耐腐蝕性,不能通過熱處理進行強化,並且無磁性;最常見的類型是18/8,或稱304級,即含有18%鉻和8%鎳;典型的用途包括飛機工業、乳製品和食品加工工業。奧氏體不鏽鋼(A*-50較軟/A*-70 適合冷加工/ A*-80具有高強度)
  • 鐵素體不鏽鋼(英語:ferritic stainless steel)含有10.5%-27%鉻,而不含鎳,由於碳含量低(0.2%以下),不能通過熱處理進行強化,僅用於防腐蝕要求不高的場合,如建築和汽車裝潢方面。肥粒鐵不鏽鋼(F1-45較軟/F1-60適合冷加工)
  • 馬氏體不鏽鋼(英語: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通常含有11.5%-18%鉻和1.2%以下的碳,有時也含鎳,可通過熱處理進行強化,具有中等的耐腐蝕性,用於刀具、外科用具、扳手和渦輪機
  • 雙相不鏽鋼(英語:duplex stainless steel)混合了奧氏體和肥粒鐵不鏽鋼的微觀晶體結構,其理想比例為50:50,即使商用產品會採用40:60的比例。通過比奧氏體不鏽鋼含比例更高的鉻(19-32%)和鉬(最高5%)以及更低比例的鎳來劃分。雙相不鏽鋼具有大約兩倍於奧氏體不鏽鋼的降伏強度。相比於304和316不鏽鋼,其混合型的晶體結構產生了對於氯化物腐蝕的更佳的防腐蝕性。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最大的使用者。
  • 沉澱硬化型不鏽鋼(英語:precipitation hardening grade stainless steel)基體為奧氏體或馬氏體組織,並能通過沉澱硬化(又稱時效硬化)處理使其硬(強)化的不鏽鋼。

抗蝕性

不鏽鋼按其抗蝕性分:不鏽鋼(在空氣中能抵抗腐蝕)和不鏽耐酸鋼(在某些化學介質中能抵抗腐蝕)。

化學成分

按化學成分可分為高鉻不鏽鋼(如4Cr13、Cr17、Cr28、Cr17Ti 等)、鉻鎳不鏽鋼(如0Cr18Ni9Ti、Cr18Ni12Mo2Ti)、鉻錳氮不鏽鋼(如Cr17Mn13Mo2N)。

更多信息 各標準不鏽鋼號對照表, EN-DIN標準鋼號 ...
Remove ads

應用

目前,市場上的不鏽鋼品種超過230種,常使的也有近50種,其中約80%是奧氏體不鏽鋼(18鉻-8鎳)的衍生物,20%是由13鉻鋼演變而成。

健康問題

由於各種類型的不鏽鋼有不同的特性,在長期貼近人體使用,可能對人體產生有害的影響。不鏽鋼協會聯盟委託瑞典皇家工學院對1.4003、1.4016、1.4597(+Cu)、1.4404、1.4301、1.4162等七種不鏽鋼測試,結果顯示金屬釋放量均未超,可以用於食品接觸材料。[8]

2014年5月8日,台灣專家凌永健強調,不鏽鋼湯匙用久後有鏽、刮痕、凹凸不平則莫用,因為有溶出有害物的疑慮。消基會也補充說,雖然錳是人體必須的微量礦物質之一,但若吸收過量,會影響神經系統,引發記憶障礙,甚至是帕金森氏症;部份鎳化合物已被認定是人體致癌物[9]

執行標準

在中國,不鏽鋼管執行的標準有:GB1220-84、GB4241-84、GB4356-84、GB1270-80、GB12771-91等等。

相關

參考來源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