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反西方情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反西方情緒自1990年代初以來逐漸增長,其中尤其以中國青年為主[1]。其中使反西方情緒激增的較為突出的事件包括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2]、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2008年西藏騷亂[3][4]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境外群體示威抗議[5]2021年新疆棉花爭議事件等。而近年則主要圍繞著中西方的意識形態衝突與西方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上的爭議等。

在21世紀初期,根據公共民意調查顯示,多數中國人曾經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持友好態度[6]。但自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2012年上台後,尤其是2017年新疆種族滅絕指控、2018年中美貿易戰及2019年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之後,中國民族主義被強化,在國內開展如四個自信中國夢東升西降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鞏固統一意識形態 [7][8],在海外展開戰狼外交,把一些問題的責任全部甩給西方(包括無端指責),都在客觀上使中國人對西方國家的觀感急劇下降。現時,中國人普遍對西方保持負面觀感[9][10],懷疑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動機[6],中國當局認為這源自百年來西方對中國欺侮的歷史記憶及當今西方國家的一些對華政策。[11]多倫多大學於2020年4月進行的一項研究中,每5個30歲以下的中國人中就有4個表示他們不信任美國人。[12][13]

後來隨著中國經濟與市場地位快速提升,即使是移民和留學生民族主義也非常強烈,美國之音報導,中國民族主義正從過去的防衛和屈辱意識,隨著軍力與工業技術力的爆發式發展,思想轉移到擴張與推進的形式,如果不加以控制,民族主義有趨於極端的傾向,那給中國帶來民主反而可能會激化這種情緒,從而導致更大的危害性[14]

Remove ads

歷史

清朝

Thumb
《射豬斬羊圖》,繪於1861年

反西方情緒在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義和團運動中就有出現。當時拳民襲擊西方人,傳教士和皈依的基督教的中國人。清朝內部分為了反西方派、溫和派以及改革派。在支持義和團運動中,包括了端郡王載漪以及曾帶領10000名穆斯林甘軍在廊坊阻擊戰攻擊並擊退八國聯軍的清軍將領董福祥[8]

穆斯林

國民黨反西方主義

中國國民黨內部也存在反西方情緒。國民黨內部的穆斯林將領白崇禧在廣西掀起了反西方的聲浪,攻擊美國、歐洲和其他外國人和傳教士,使該省對外國人來說不再安全。西方人逃離該省並且一些皈依基督教的中國人被視為帝國主義的代理人而被攻擊。西方人在街上遭到襲擊,其中許多人逃往各自國家的領事館[10]。該運動的三個目標是反西方、反帝國主義和反宗教[9]

作為國民黨大員,白崇禧以及其他廣西大員允許中國共產黨繼續攻擊外國人以及損毀神像。因為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將列強驅逐出中國,但他們阻止了共產黨所發起的社會變革。[15]

白崇禧同時也想將西方勢力從中國的其他地方驅逐出去。白崇禧公開表示,宣稱中國的中國少數民族正在遭受「外國壓迫」。白崇禧號召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協助他們把外國人趕出去。他本人效仿左宗棠陝甘回亂中的領導方式,想帶領一支軍隊遠赴新疆奪回新疆的控制權。值得一提的是,白崇禧也是回民中的一員[14]

國民黨中效仿墨索里尼褐衫黨的法西斯式的非法軍事組織藍衣社,其反西方以及反共,並表示其日程就是將外國帝國主義(日本和西方)逐出中國,消滅共產主義以及封建主義[16]。除了反共以外,一些國民黨成員,包括反美蔣中正左膀右臂戴笠,他們都想要消除美國的影響[17]

Remove ads

當代事例

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

1999年5月7日,北約空軍飛機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貝爾格萊德大使館,造成三名中國公民死亡。美國聲稱爆炸是使用過時地圖造成的事故,但只有少數中國人接受這種解釋。[18] 這起襲擊引起了廣泛憤怒,此次襲擊發生後,中國官員將爆炸事件描述為「野蠻行徑」[19]和「戰爭罪」[20],而在歐洲和美國的中國學生則示威反對「北約法西斯主義」[21]

在中國,數千人參與了北京和其他省會城市的抗議遊行,一些抗議者向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的外交使團投擲了汽油彈和石塊[22],而在成都的美國領事館遭到了燃燒彈襲擊[21]

2008年中國抵制家樂福

2008年中國抵制家樂福由部分中國大陸網民於2008年4月號召,主題是抵制法國連鎖店家樂福超市、反對西藏獨立、支持北京奧運[23]不過民眾抵制的浪潮不受當局肯定,官媒除批判不理性之外,在政府的干涉調停下,家樂福也很快宣佈稱支持京奧,於是銷售也逐漸恢復,抵制潮在五一黃金周無疾而終。中國抵制洋貨運動史上較少針對法國貨,此為較著名的一次。

2021年新疆棉花爭議事件

2021年新疆棉花爭議事件又稱新疆棉花事件、新疆棉花風波、新疆棉風暴,是於2021年3月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爆發的抵制事件。事件源於西方國家批評中國建立新疆再教育營指控新疆出現種族滅絕事件期間,西方媒體政商界指控中國當局在新疆對維吾爾族人民施行「強迫勞動」並發起貿易制裁與抵制。尤其是西方時裝品牌(例如瑞典H&M耐克阿迪達斯[24][25][26]等)因維吾爾人強迫勞動的相關報道和指控而於2020年發布聲明稱「不與位於新疆的任何服裝製造工廠合作,也不從該地區採購產品或原材料」所引起的一系列爭議。不少服裝企業也因相似原因發表過聲明不使用來自新疆的原料或產品。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和民間則指責西方惡意抹黑[24],並動員挺新疆棉、抵制那些棄用新疆棉花的企業。事件引起一些中國大陸企業退出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並引發了一場中國抵制洋貨運動[27]此事件是2012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抵制運動。[28]

Remove ads

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問台灣

2022年8月2日至8月3日,美國民主黨籍政治人物南希·佩洛西在擔任第52任眾議院議長任內率團訪問臺灣,與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等台灣政治人物會面,作為其亞洲之行的一部分。她成為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以來,第二位於任內訪問臺灣的聯邦眾議院議長[a],也是聯邦政府執政黨籍首位訪臺的國會議長[29][30]

本次訪問不及20小時,但引起的外交關注和軍事行動遠超台灣戰後歷次外國政要訪台。中國大陸當局基於與中華民國的政治對立,稱此次訪問為「竄訪台灣」[31]或「竄訪中國台灣地區」[32]及簡稱「竄台」[33]。佩洛西抵台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防部官員多次警告美國政府解放軍在多個海域演習示威[34][35];美國政府則在訪問前後派雷根號航空母艦的黎波里號兩棲突擊艦等到台灣東部與周邊的菲律賓海護衛[36]。佩洛西抵台後,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等多個官方單位相繼對此發表聲明表達抗議[31][37][38][39][40],並觸發中國大陸對台舉行一系列軍事演習[34][35]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