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
2019年開播的電視頻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頻道號:CCTV-17)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中央電視台)擁有的一條以普通話廣播的免費電視頻道。該頻道以農業農村相關節目為主,2019年8月1日早上7時開始試播,同年9月23日晚上19時正式開播。
此條目介紹現正廣播的電視頻道。 此頁面介紹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頻道,內容可能會隨中國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的現況而有所變更,並增加更多有效資訊。 |
Remove ads
歷史
1958年北京電視台(今中央電視台)開播之後即開播了農業電視節目。當時北京電視台的農業節目穿插在新聞、科普欄目中,並未形成獨立欄目。198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牧漁業部宣傳司與央視社教部合作開辦了《農業知識》欄目,這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個農業專業電視欄目[1];並於1987年創辦《農業教育與科技》欄目。

1995年11月,由農業部(現在的農業農村部)與中央電視台合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負責製作的中央電視台第七套農業節目試播,1996年1月1日正式播出,是唯一的國家級對農電視媒體。之後科教及少兒節目先後撤出CCTV-7,CCTV-7也改為開路衛星頻道,而農業節目仍在CCTV-7占據一席之地。[1]
在城鄉一體化推進中,農業節目迅速成長,以對農宣傳的貼近性、專業性、權威性,形成「服務引領、公益三農」的特色定位和真誠樸實的頻道風格。[2]截止到2016年,CCTV-7全國觀眾覆蓋規模達12.7億,居全國第一。農業節目每天播出8小時,宣傳「三農」政策,傳播致富經驗,推廣農業科技,弘揚鄉土文化,搭建農民的話語平台,抒發鄉土情懷,構建起類別多樣的電視欄目群,形成了常規節目、特別節目和大型活動相互促進的頻道架構,被譽為「最真誠的電視頻道」。[3]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擁有獨立的官方網站「農視網 」,也同時擁有獨立的廣告招商與經營管理的權限,農影中心招商的廣告不計入央視的廣告收入當中[4]。該頻道在播出農業節目時段的內容時,有時會出現「CCTV7農業頻道」的呼號,但僅限於對農業節目的宣傳使用。
2019年3月起,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製作的節目開始啟用「農影智造」宣傳呼號,節目落款也同時改為「農影智造」和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並在農業節目的前後附帶「農影智造,專業有用」的宣傳片。
2019年6月,中國網路社交平台出現舊CCTV-7即將被拆分的傳聞。有記者向央視工作人員確認,並得到證實;多份公開文件也證實了此事[5]。2019年7月26日,央視宣布國防軍事頻道即將開播的同時,也宣布原先在CCTV-7播出的農業節目將轉移至新成立的農業農村頻道播出,並於7月29日舉行了新頻道試播發布會[6]。新頻道於北京時間2019年8月1日早上7時開始試播,並於北京時間同年9月23日(秋分暨中國農民豐收節)晚上19時正式開播[7]。該頻道繼承原CCTV-7的頻譜資源,故以無線方式及衛星接收機正常接收原央視七套之觀眾在8月1日之後均可正常收看中國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的節目,而有線電視、IPTV方面則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而定。
2019年10月1日,中國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與綜合、中文國際、國防軍事、新聞等頻道並機直播朝聞天下、國慶70周年特別報道、閱兵式、群眾遊行、新聞聯播與聯歡晚會。
2020年4月4日清明節全國哀悼日期間,該頻道與CCTV-1/2/6/7/10/12/13/14等頻道全天並機播出《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戰疫情清明特別節目》、《新聞30分》、《共同關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和《24小時》。
2021年2月11日起,該頻道更換新版總體包裝。
Remove ads
節目
根據試播發布會上的介紹,相比此前的軍事農業頻道,CCTV-17農業農村頻道的定位將更加清晰,在節目設置上更加緊密結合自身定位,並成為「三農」宣傳「國家隊」。全天涉農節目也將從原先的每天8小時擴充到每天18小時[8],包括資訊類節目《聚焦三農》、《科技鏈》、《致富經》、《城鄉之間》、《農經直通車》;紀實欄目《美麗中國鄉村行》、《鄉土·中國》、《印象·鄉村》;文藝節目《鄉村大舞台》、《鄉約》,以及電視劇。[9]
2019年9月23日(秋分日暨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該頻道正式開播後,一部分節目再次改版,但絕大多數在試播時期播出的節目則被停播或更名,調整後的節目主要包括:三農新聞資訊和評論節目《鄉村振興資訊》、《鄉村振興面對面》、《農業產經週刊》;專題紀實節目《攻堅日記》、《遍地英雄》、《鄉土·中國》、《大地講堂》;服務節目《田間示範秀》、《誰知盤中餐》、《鄉理鄉親》、《致富經》、《我愛發明》;文化綜藝節目《我的美麗鄉村》、《鄉約》、《鄉村大舞台》、《遍地英雄》(週末版)等,傍晚時段則安排播放鄉土題材的電視劇[10]。頻道還設立了用於墊播的間場節目《耕耘天地》和《翱翔田野》(現為《地球村日記》或者歌曲展播)。該頻道還會在重大節日、紀念日期間,根據總編室的排播計劃,安排對應新聞、專題、文藝節目的同步直播或重播。
2020年9月22日(秋分日暨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該頻道再度改版。本次改版一是頻道節目編排突出系統性,將電視劇移出晚間黃金時段,用核心原創節目占據核心時段資源。二是新聞節目板塊強化權威性,全新推出日播新聞欄目《中國三農報道》,進一步凸顯涉農宣傳主陣地標識。三是專題節目板塊壯大服務性,全新推出升級改版欄目《三農群英匯》,同步推進《致富經》、《鄉理鄉親》、《鄉土中國》等多檔專題欄目提質升級。四是文藝節目板塊提升貼近性,全新推出大型農業技能挑戰類季播節目《超級新農人》,推進《鄉村大舞台》、《我的美麗鄉村》、《鄉村欄目劇場》升級改版。五是重大品牌項目加強規劃性,精心籌備「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晚會」、「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創新推出大型農村戶外演講特別節目《攜手奔小康》、《鄉村振興人物榜》(暫定名)推選活動。[11]
Remove ads
(2019年8月1日~2019年9月22日,絕大多數的節目被更名或停播)
注釋
- 原名《聚焦三農》、《鄉村振興資訊》,最初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製作。但在2019年11月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正式成立農業農村節目中心之後,該節目就不常播出。自2020年起,本節目改為以「特別節目」名義播出。2020年6月27日農影中心協助總台製作最後一期《鄉村振興資訊》後,該節目轉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製作,農影中心的製作團隊(含農影中心主任劉天金,兼節目總監製)退出本節目製作。2020年9月22日該節目改版升級為《中國三農報道》,2023年5月21日改為《三農長短說》,2025年2月18日恢復原名《中國三農報道》。目前本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承制。
- 原名《致富經》,2023年5月21日改為現名。本節目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承制。
- 原名《鄉村大世界》,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承制。
- 本節目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承制。
- 原名《農廣天地》、《田間示範秀》,2023年5月21日改為現名。本節目由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承制。
- 原名《每日農經》、《印象·鄉村》,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與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交替承制。
- 原名《我愛發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承制。2019年以《鄉間紀事——我愛發明系列》的名義播出,原科教頻道播出的《我愛發明》繼續維持正常播出,後者至10月14日停播;2020年起前者改為現名(但在2019年9月23日的農業農村頻道正式開播宣傳片當中,該節目就被命名為《我愛發明》)
- 原名《城鄉之間》,本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承制。
- 本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承制。
-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承制的季播節目,第一季已完結。
- 原名《遍地英雄》,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與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交替承制。
- 原名《法制編輯部》、《鄉村法制劇場》,該時段由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負責電視劇排播。每日13:30播出四集、18:30播出兩集。(次日上午10:10重播前一晚18:30播出的電視劇)
-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上海中視國際廣告有限公司、北京愛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承制。第一季已完結。
- 原名《扶貧行動》、《攻堅日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中視前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聯合承制。
- 原名《搜尋天下》、《鄉土》,為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的節目,後改為紀錄片播出時段。
- 本節目於2019年9月23日更名為《鄉村振興資訊》,並由農影中心協助總台製作到2020年6月27日(隨後該節目被轉交給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製作)。2020年8月16日,本節目以網絡節目形式在農視網等復播。其後成為農影新媒體賬號「中國三農發布」固定欄目之一。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