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乖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乖張(又稱古怪)是指個人不合常情乃至怪異的行為。這樣的異行通常在外人看來不對勁或無必要,卻也不是適應不良。乖張是相對於正常行為,即社會中一般人幾無異議的解題手段和日常追求的重點。無傷大雅的古怪行徑持續不斷的人即屬「乖張人士」。


詞源
英文中的Eccentricity一詞源於中世紀拉丁語的eccentricus,衍生自古希臘語的ekkentros,意為「偏離中心」。由意為「偏離」的前綴ek-, ex- 後加意為「中心」的kentron組成。[1]eccentric一詞於1551年首度作為新詞出現在英文論文中,該天文學術語意為「地球、太陽等的偏心圓軌道」。(參見軌道離心率。)五年後,即1556年,該詞的形容詞形式開始見用。1685年,該詞的定義從字面意思轉為比喻,eccentric開始被用以描述不合常規的異行。到了1832年,該詞的名詞形式出現,指的是有這些不合常理或怪異的特質,而且還表現出來的人。
中文中的「乖張」一詞首見於《三國志》魏書[a],亦見於晚近的《紅樓夢》[b]與《西遊記》[c]等。在介於其間的時期則有梁武帝〈孝思賦〉[d]等[e]著作用到。
描述
乖張常與天才、資優或創造力相連結,個人的古怪行徑可能被當成獨有之智力或創造力衝動之外顯。[2]就此說來,乖張習慣之所以費解,並非因行為人心思不合邏輯或根本就瘋了,而是因出於獨創性思維而不容於世。英國功利主義思想家約翰·史都華·彌爾寫道:「一個社會中的乖張人士數量通常正比於所涵括的天賦才能、精神活力、和道德勇氣之多寡」,[3][4]並哀嘆缺乏乖張者是「時代之主要危險」。[5]詩人伊迪絲·西特韋爾(1887-1964)寫道,乖張「通常是種純樸的傲氣」,並表示天才和貴族之所以被目為乖張,是因「他們目無下塵、不受世俗之見影響」。[6]乖張也與鉅富有關──窮人被當成精神錯亂的行為,在富人身上或被目為乖張。[7]
相較於正常思維

身處「魚脫於淵」境地者不能算是乖張,這是最嚴格的定義。因若按其原生環境,其行徑可能事屬尋常。
乖張人士可能不理解自身文化中正常行為的標準,也或許理解。總之根本就不在乎被社會笑話其習性,或信念。
有些乖張者被貶為「妄人」,而非天才。乖張行徑通常被認為是異想天開或天馬行空,儘管也可能不對勁和令人不適。過去許多被目為乖張的人,例如航空大亨霍華休斯,最近被追溯診斷為患有精神障礙(以休斯而言是強迫症)。
另有些人可能是服裝品味乖張,或熱衷於其乖張的業餘愛好或收藏。可能言語生硬,有特定說話方式,穿插自家的文字遊戲。其中許多行為都有似於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例如乖張的愛好,或言談間有呆氣。
許多人會刻意地行徑乖張以標新立異或增強自身獨特的認同感。有鑑於絕大多數的正面刻板印象(至少在流行文化中,特別是虛構人物)通常事關乖張行徑,所以某些人會試圖與之產生聯繫。但這不一定奏效,因為乖張人士不見得有個人魅力,且這些人可能被當成在特地引人注意後就隨便撇到一邊。
心理學家大衛·約瑟夫·威克斯認為,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因自身行為受苦,而乖張人士卻相當快樂。[8][9]他甚至認為乖張者比其他人更不易罹患精神疾病。
據威克斯的研究,有若干特徵通常能區分出健康的乖張人士、正常人、與精神病患。威克斯所列出的前五項特徵皆可見於大多數被目為乖張者身上:[8]
威克斯也列出了一些(但並非所有)乖張人士可能具有的特徵:
參見
備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